青海湖裸鲤人工繁育记!你对该物种有何了解呢?为何曾一度濒临灭绝?

如题所述

青海湖裸鲤人工繁育记!我对该物种的了解如下,过度捕捞,以及气候变化曾一度濒临灭绝。

一、我对裸鲤的了解

裸鲤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多米的寒冷水域,由于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因此,它们的食性很杂,主要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或小昆虫以及鱼虾为食。

春天,河水解冻,温度升高,成群结队的裸鲤涌向江面,寻找产卵场,产卵繁衍后代。

在这个季节,你会发现数以千计的鱼类,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江面上,形成一道巨大的风景线。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裸鲤经过数千年的生存进化,才慢慢变成了一种没有鳞片、身体细长、侧面扁平的鲤鱼。

体背呈灰棕色或黄棕色,腹部呈淡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少量不规则的块状暗斑,每条鳍片略带淡红或淡灰色,没有斑点。生殖季节雄性个体的身体背面、臀鳍、尾鳍均有一颗白色的小球。

该鱼体生长速度很慢,除了头一年能长到3.5公分以外,其他各时期都没有显著的体长成长,4岁以前体重增加迅速,250克者为8~9岁,500克左右为10岁左右。

通常可以生长到50~60公分,体重5公斤左右,根据记载,最大的一只可以达到95公分,体重大约6.5千克。

二、曾一度濒临灭绝

青海湖渔场从1958年起大规模捕捞,但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过度的捕捞,造成资源严重减少,使青海湖的裸鲤种群失去了自我平衡。

经过多方的努力,青海省在过去40年中先后进行了6次湖泊封湖和20年的人工放流。这一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青海湖裸鲤资源的恢复,青海湖再现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9

青海湖裸鲤,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湟鱼”,这个物种对于青海湖生态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通常情况下都分布在青海湖还有周边的结界支流当中,可是这种生物却因为在60年代初大家的过度捕捞,再加上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等原因,导致它们差一点就濒临灭绝。


在青海湖里面的鱼类饵料其实是比较少的,而且这个地方水温是极低的,正是因为这种生长环境才导致湟鱼的生长速度是特别慢的,同时也影响到了繁殖能力,为了能够去改变这种现状,能够增加鱼的数量,能够稳定这个种群的结构,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他们承担起了人工增值的这个重大任务。

每一年这个救护中心,他们都会放2,000万尾的青海湖裸鲤鱼苗到湖中,在这几十年来,青海省也实施了几次封湖育鱼的状况,不仅如此,还会开展人工增殖的放流任务,正是因为这各种各样的措施,也导致青海湖裸鲤的群体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回升情况,现在这个地方已经能够看到非常壮观的一半是河清水,一半是河鱼的景象。


其实因为大家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同时以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实大家并没有太多重视,这也导致很多物种的数量都在逐渐减少,甚至有的物种还走向了濒临灭绝的地步,那些已经灭绝的动物真的是让人倍感遗憾。

同时保护环境这件事情真的是重中之重,人人都应该有一份责任感,对于自然的责任感,对有地球的责任感,其实在保护环境保护这些生物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人类,保护大家美好的家园,人类和自然是密切不可分的,同时人类和这些物种也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2个回答  2022-10-19
“青海湖裸鲤又称“湟鱼”,是青海湖生态链中的核心物种,仅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湖周支流。由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过度捕捞,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生境恶化等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