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考研和法学考研哪个难

如题所述

不难 也难
原因是:
跨考生的优势与缺陷
优势:两套功夫与“另一只眼睛”但凡受过四年本科专业教育的学生,不管他成绩如何,必然有着一套完整的学科思维体系和知识体系,这是安身立命的东西。就像我们西方文论中说的“逻各斯”一样,内化在思维体系中。那么操持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科逻各斯”的人,在进入中文学科这个充满感性、才情、审美的学科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有心你就会发掘。
比如,学习地理专业的同学,在研究文学地理学、边域小说、文学风景学的时候,必然得心应手。学习新闻学的同学,在理解文学理论中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大众文化消费、比较文学媒介学的时候,必然会心一笑。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在理解计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叙事学的矩阵理论时,必然会拍案而起。学习外语专业的同学,在理解国别文学、阅读外文文献的时候,也必然手到擒来。学习哲学、法学专业的同学,理解文艺美学、文学史哲学、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时,也必然会有一番新景象。世间万物都可产生联想,拥有看文学的“另一只眼睛”,不仅不是缺陷,有时候还是无可比拟的优势。试想一下,在复试阶段,对于一个文学问题,你能够从你的专业背景出发阐发新意,我想老师们一定会充满好奇,绝不会闭目塞听。
短板:知识储备与学科意识。学中文专业,和学相声等曲艺很像。学徒基础阶段三大关——“熏”“过”“溜”,那就是浸染在一个学科环境之中慢慢培养和打磨的基本文学素养和学科意识。跨专业考生,却要在极短时间内建构起文学学科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实属不易。跨专业同学,看了一个月书,还是不能进入状态,主要还是因为面对一个陌生学科的“知识体系”,还不能完全建立起学科意识,如果目标院校是名牌大学,专业题目很难,这个过程更痛苦。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积淀,没有较好的阅读习惯,没有综合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这个专业,不容易学。那跨专业考生,在考研备考阶段,有无更高效的方法,扬长避短?说实话,除了老老实实看书,真没啥捷径
关于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学科,具有“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针对这些特点,可以看看自身的兴趣点是否与该专业吻合。
跨考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顺序,尽量按作品——文学史——中国文论、西方文论——文学理论——作品的顺序进行。作品,文学最鲜活的呈现形式,是最接近本质的东西,是最原始的“材料”,理解了中西作品文本,就理解了中西文学史上的评论和评价,就理解了中西文论各自的文艺思潮,最后才能在学科知识的最高范畴,文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最高度的综合和提纯。最后,再回到作品的原点,去阐释、理解作品。如果这个顺序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颠倒,将会导致复习效果欠佳,复习效率下降,很难形成学科之间良性的互动。
对于知识内容的学习,不贪求全、难、偏、怪,只求熟、稳、准、牢。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摄入别人三年的时间完成的知识,无论从输入的量,还是效果来看,都不会更理想。因此,把握一个二八原则,即把课本知识中,百分之八十的重点、难点掌握熟练、准确、牢固,足以能搞保证自己专业课拿到平均分以上的水平,
须知,国内除北大、复旦等个别名牌院校外,大部重点院校专业课都是基础内容占据半壁以上江山。
掌握了二八原则,在复习时才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眼前有的也仅仅是若干本专业教材,而不是一个个陌生的学科。当然,大部分考生甚至是本专业考生,最基础的内容直到考试阶段,都未能达到这个基本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