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动画短片《包宝宝》获奥斯卡,其结局你真的看懂了吗?

如题所述

《包宝宝》结局的内涵是“爱要随着时间而改变”。孩子在不断地成长,相应需要的爱也是不同的,给予适当的爱,是尊重,更是让孩子成长为自己的一种自由。

据说这部段片的导演是位华人导演,这个短片在国外上映的时候很多外国人把妈妈一口吃掉包子宝宝当成了一个笑点看的哈哈大笑,这一情节背后蕴含的悲哀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控制和爱只有经历过或者看过这样的家庭环境的人才能懂吧。悲哀的是,很多中国家庭依然是这样的。

没有自我的妈妈在没有父亲参与的养育宝宝包宝宝的过程中,把孩子当成自我世界的唯一,和孩子建立了亲密的二元关系,边缘化了父亲位置。这种看似无我的付出当中却充满控制和自私,所以当孩子长大要从母亲的世界彻底分离出去的过程中母亲伤心欲绝,一口吃掉包子宝宝之后满脸泪水。

这一幕刻画了一个无比脆弱和无助的妈妈,妈妈脸上的泪水让她看上去非常令人同情,令人同情到即便被她吃进肚子里的孩子倘若还有意识的话都会怪罪不起来妈妈。妈妈看上去这么可怜,我该怎么忍心去怪她。

被以爱之名控制的孩子将会长期压抑和释放不出来攻击性,所以长的像个包子,圆润无害无棱角。这也是短片把孩子比喻成包子特别妙的地方。

当了母亲的女人一定得学会满足自己,让自己愉悦和充实,否则等孩子长大要离去的那一天会忍不住"吃"了孩子的。那一刻,所有平时看上去多么像爱一样的"爱",都会露出獠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7

电影结尾处的情节也从另一个角度反射出当下中国的亲子关系。父母无微不至甚至带有牺牲自我情结的教育的结局注定不会达到亲子双方的完全理解及认同,且隐隐暗含着父母自身无法意识到的或大或小的控制欲。

当然结尾也同样引起“为人子女”的反思,时间悄然逝去,在我们飞快成长的同时,父母也在慢慢衰老,他们不愿自己曾经付出的深沉的爱被时间打磨成孤寂的沙,所以,常回家看看,多多与父母交流和沟通也是需要自己真挚且深入实践的。

本片中的妈妈是个厨房好手,尤其擅长做包子。只不过大部分时间她的好手艺只是“孤芳自赏”。自己的丈夫急匆匆地去上班,三两口塞完了包子。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妈妈也就渐渐习惯了。再一次做包子的时候妈妈依然想像往常一样,面无表情地往嘴里塞进最后一个包子时,包子突然叫出了声,接着长成了人形。

妈妈手捧着这软绵绵的“包子人”,像是找到了熟悉的感觉。妈妈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变成了爱倾注在这小小的“包子人”身上。在色彩上,此时也与之前有了鲜明的对比,“包子人”出现前,色彩较暗;“包子人”出现后,色彩明亮。

随着“包子人”的渐渐长大,包子的自由意识也渐渐觉醒,包子也越来越想逃离妈妈的保护(即束缚)。终于有一天,“包子人”带着自己的女友回家,并收拾行李准备再次离开。此时已到影片的第5分钟,妈妈再也忍受不了包子的离开,伤心且情急地一口吞下了包子。

短片不到8分钟,没有一句台词,却惹人落泪。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关于母性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放手的故事。本片包宝宝的父亲出现的频率寥寥无几,这也侧面烘托父亲在传统家庭教育起到的作用和母亲截然不同,母亲的爱是全心全意的倾注。但如果爱得过于沉重过于束缚孩子的自由,那么这份爱就会变成双方的负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07
包宝宝结局内涵在于现在很多家庭的空巢老人比较多,儿女又在各忙各的事业,根本没时间回家看看父母,而父母最大的心愿却不是儿女有多么大的成就,只要儿女在身边多陪陪自己就是自己唯一奢求的愿望了。
第3个回答  2019-10-07
短片讲述的是一位空巢华裔妈妈和包子宝宝之间的温情故事。
不到8分钟,没有一句台词,却惹人落泪。
导演说,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关于母性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放手的故事。
内涵是“爱要随着时间而改变”,孩子在不断地成长,相应需要的爱也是不同的,给予适当的爱,是尊重,更是让孩子成长为自己的一种自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