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粟裕用了什么战术打赢的?

如题所述

还是发挥了自己擅长的调动敌军产生缝隙,随后以部分兵力插入缝隙阻击四面来援之敌,而集中主力骤然包围敌方进行围歼的特点。
淮海战役中,国军分三个集团。一个是黄百韬集团,一个是杜聿明集团,一个是黄维集团。粟裕首先抓住东面相对孤立的黄百韬集团,由刘邓牵制住黄维,自己分兵阻击杜聿明集团的增援,由此巩固了“缝隙”,随之集中主力围歼黄百韬,这同歼灭74师一战如出一辙。
随后,应刘邓集团之请,在牵制住杜聿明集团情况下,派出陈士渠率所属部队增援,全歼了黄维集团。还是阻敌增援,固守缝隙,集中优势兵力聚歼的办法。
最后,才集中兵力与杜聿明集团决战,只是增加了一个围而不攻,让杜聿明集团冻饿失去战力的小手段,结果非常有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5
淮海战役究竟使用了什么战术取得胜利
发布时间就战术而言,淮海战役里,交战双方的共军和国军形成了正确与错误的鲜明对比,这也是最后共产党以少胜多的原因之一。

淮海战役战术

淮海战役战术

国民党方面,原本在徐州等地的防御部署就极为被动,毫无主动权又兵力分散,远没有另一个方案放弃徐州退守淮河来得有优势。之后又大意轻敌,误判了共军的进攻时机,导致己方军队的部署和调动缓慢,从而仓促应战。比如黄伯韬兵团为了等待后方部队而延误了战机,所以才会被包围,而当时黄伯韬希望别的兵团来援助可遭到拒绝,等到他被包围又派去两个兵团反而自己也被包围。之后杜聿明率领的部队已经在撤退时,又接到命令去解围,再次被包围。可见国军战术指挥上的混乱。

而解放军方面,在战术上主要是两点,一是把敌军分割开来歼灭,二是夜晚作战和近战,可谓是做到了扬长避短。第一点是因为国军兵力数量比自己多,而且当时他们的防御部署是沿着铁路线摆一字长蛇阵,兵力相对分散。将对方分割开来就可以进行包围歼敌,使交战时的兵力上自己保持优势,这样赢面更大。第二点是因为国家的装备更为精良,有飞机有坦克,还有火炮机枪,这方面是解放军万万比不上的,所以能做的就是避开他的优势。夜晚作战,既可以有奇袭的效果,而且飞机坦克火炮等大型装备的发挥余地就少,而近战也减少了士兵密集被机枪扫射的危险。此外,包围战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型装备此时反而成了国军突围的累赘。
第2个回答  2022-06-27
淮海战役粟裕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徐州。并且截断连云港国军的海上退路。逼迫或引诱敌人进入我预设战场,把它包围起来予以消灭; 以运动进攻将敌人合围,作战形式就转换为阵地进攻。平津战役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分割与包围之后,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向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9日消灭第13兵团大部,残部撤往第2兵团防区。1月10日战斗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被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阵亡,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逃脱。李延年第6、刘汝明第8兵团随后放弃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撤往江南,淮海战役结束,解放军占领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
第3个回答  2020-06-05
用了大兵团包围歼灭战役。
第4个回答  2020-06-05
粟裕用的是围点打援的战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