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至宋我国古代的城市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如题所述

  宋朝以前城市中市和坊、商业区和居民区明显区分开来,还要在规定的时间经营生意。到了宋朝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衍生知识点——坊市制度

  1、萌芽
  坊市制至迟在西周时便开始萌芽,“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春秋战国时期,坊(里)市制度逐渐形成,“匠人营国,方九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到汉代坊市制进一步完善,坊市布局比较规则齐整,汉代长安城内“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傍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魏晋以降坊市制度进一步巩固发展,北魏时期,洛阳就已形成了棋盘式的格局,“庙社宫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为一里……”这种带有较强封闭性的制度于唐代达到了顶峰。

  2、破坏
  经过隋末大乱的严重破坏,唐初仅有人口200余万户,土地大量荒芜,“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成为摆在唐朝统治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为了恢复并发展生产,唐朝在农村推广均田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并增加农村劳动力。
  在城市则大力推行坊市制,以杜绝农民离乡背土的现实途径。由于农业的生产效率本身不如手工业和商业高,因此农民始终存在去农从工或从商的冲动,而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因此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轻则影响经济发展,重则危及封建政权的稳定。坊市制度的存在,使农民无法自由地来到城市,从而保证了农业劳动力的充足,有利于唐代前期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唐代坊市制度具有管理和服务的双重功能,管理功能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侧重于坊),而服务功能则带有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侧重于市)。
  “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坊市制中的“坊”是将城市中各类建筑划分成封闭的地理空间,将城市居民分区居住并保持相对独立性的一种封闭式管理模式。作为历代坊市制度发展的顶峰,唐代将城市居民按坊居住并进行管理,形成了统一的城市格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01
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5-14
主要在三方面。第一,严格的对称和规划被打破,准许“私搭乱建”了。
第二,以首都为例。唐朝的长安商业活动必须局限在规定的地域。而且是什么东西必须在什么地方买卖。严禁临街开店。这种规划以前就有。《木兰辞》当中就有体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而宋朝的汴京,彻底打破了这些条条框框。证据就是《清明上河图》。
第三,唐朝的城市是宵禁的。宋朝不用。
第3个回答  2016-05-04
唐代 的 市集 是 统一时间 统一地点!

宋代 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