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学院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历史文化学院(东亚中心)共有教职工36名,专任教师26名(名单详见“机构组成”)。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7名;享有博士学位教职工11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学位15名。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及外国留学交换生300余人。学院有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首批科技创新拔尖人才1人,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1人,省级、校级重点1级学科带头人7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等。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科学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汇集了研究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美国等国及满、朝鲜、蒙古等民族历史,以及东北地方史、文物考古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专门史学科被评为“十一五”期间的省级重点学科,历史学科被评为“十二五”期间的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历史学(师范)、历史学(历史文化产业)两大方向本科专业为吉林省“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为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世界史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专门史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省级精品课:中国古代史,省级优秀课: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等。
2008年以来,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43篇,其中国家重点、核心期刊论文46篇;编纂出版学术研论专著及全国高等学校适用教材29部。另外,1985年以来致力于出版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东亚史巨著、大型地方文化丛书《长白丛书》系列,2014年已出版108部,5000余万字,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极高的学术影响力,在整理、传承地方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33项,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23项。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高校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中心藏有中、英、美、日、朝、韩、俄、蒙等国的文字书籍期刊资料近5万册。另有电子图书浏览室中的电子图书、历史音像资料、微缩胶片等各类资料数百种。

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
经过30余年的努力,学院现已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培养历史教学与研究人才的基地。  多年来,学院始终继承、坚持学校百年的优良传统,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2009年,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班主任制;2010年,实施学生师范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素质培训制;2014年,实施考研班专业优化辅导制等。学院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宗旨,创立了以“六大古都”专业考察活动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始终以教学为中心,树立新的办学理念,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立足吉林,辐射周边,面对全国,走向世界。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在各院校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在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历史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师、全天候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扎实可靠的培养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也为学生的就业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011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号召下,文化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学院预见到未来文化产业市场对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在原有师范类基础上,对专业方向进行前瞻性的战略性调整和布局,新增设历史文化产业管理方向,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书商式”人才,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依托专业优势,加强学生学习师范专业师能技能培训练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团委会、学工办主办的,2009年开始首届的,每年12月(年终时)由学生会承办的 “早操、寝室文化节(从第五届改为校园文化节)颁奖典礼” 文艺晚会;每年6月(毕业季)由学生社团联合会承办的 “社联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送老生晚会” 文艺汇报演出等。2012年开始举办师能师技比赛,包括:三笔字书法、普通话、说课演讲辩论等环节。这些活动的表演与组织统筹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学生在国家、省、市、校级大学生“挑战杯”、全国海洋知识竞赛等各项就业实践项目、创新活动和比赛中多次获优异成绩。团委青年志愿者选拔 吉林市历史文化教育单位义务讲解员 大赛成为了全校社团的十佳品牌项目活动,爱心敬老、募捐、交通协管员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也得到社会各界好评。最具有专业特色的吉林地方民俗文化协会成为五星级优秀社团;规模最大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十佳风采社团、四星级社团。(吉林市历史文化教育单位包括:吉林市博物馆;吉林水师营博物馆;吉林文庙博物馆;吉林满族文化博物馆、北山寺庙群;吉林机器局(文化艺术中心);吉林乌喇历史公园;船厂;阿什哈达摩崖石刻等)
学院已建立5个基地:
2013年5月24日与吉林市水师营博物馆共建大学生就业实践实习基地,选拔两批讲解员、签署议定书并举行揭牌仪式。
2014年5月13日与吉林市丰满区泰山街道共建学生党支部“志愿服务”基地、团委助残助困“阳光行动”基地,并举行启动揭牌仪式。在其下辖的华西社区、滨江社区等7个社区派驻社区主任助理,配合社区主任处理日常工作。同时定期深入社区基层,团委会开展义务助残助困,志愿者们进行志愿帮扶助学。
2014年5月18日与吉林市文庙博物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选拔两批讲解员、签署议定书并举行揭牌仪式。

历史文化学院与吉林市丰满区劳工纪念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启动。2015年5月18日,双方在劳工纪念馆举行了基地揭牌仪式。学院党委、吉林市总工会和吉林市劳工纪念馆相关领导、学院50余名师生及劳工纪念馆全体成员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旨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教育学生“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召唤未来”,引导学生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基地的建立,为学院学生提供了新的社会实践平台。学生志愿者将开展以“义务讲解员”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和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通过活动,将使广大青年学生经受社会锻炼、增长才干、为地方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想认识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实现了历史文化学院与吉林市劳工纪念馆的良好互动,双方将秉着团结合作,互惠互利的宗旨,不断丰富合作内容,加深沟通与交流,提升基地内涵建设,实现双赢。吉林市的媒体广泛关注本次活动,吉林市电视台、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都市新报和吉林市广播电台在活动现场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学院毕业生遍布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就业率逐年稳步提升,突破并保持在90%以上,始终居于全省前列。2012年来,在学院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考研率逐年攀升,平均每年保持在30%左右。
(以上资料截止于2015年6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