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的进行初中区域地理教育

如题所述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地理学走向更加综合发展的道路。以前的地理学研究是研究地貌的作地貌,研究水文的作水文二级学科分化很细,大家各自以单项研究为主,但发展到今天,已明显感到地理各分支学科的综合研究加强了。

这可能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家认识到地球表面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虽然每个学科各有侧重,但不综合起来,很难系统阐明地表的演化发展规律。

二、地理学在全球变化的高度上进行研究。地理学不只是站在中国国土上去考虑中国的事情。全球变暖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地球地表系统,这一点正是地理学的研究范畴。这些年来,地理学研究密切联系全球变化,使中国地理学家的眼光更宽更高了。

三、地理学的研究已经从一般性的描述走向了更深入地揭示一些过程及其动态变化的机理机制。地表过程涉及水文、土壤、植被、气候等状况,而我们过去主要是对各要素作瞬间的描述记录。

现在,我国已经建设了很多野外观测站,通过长期观测,就可以对比了解各个地方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对地理学的发展是很大的促进,使地理学对过程的研究更加深入。

扩展资料

现代地理教育的特点是:

①、运用地图。由于地图具有地理的方位性、形象的概括性以及几何的精确性,成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②、应用航空和遥感技术。航空和卫星照片大大地提高了直观性,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手段。

③、注重实地考察。使学生通过野外考查和郊游等实践活动学习地理。

④、注重综合性。综合性是地理学的特点所以地理教育涉及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6
新考纲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学生普遍反映区域地理知识广、杂、多,无从下手,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区域地理复习,更加高效地掌握区域地理知识,提高区域地理的解答能力?
一、抓轮廓的特征,强化读图训练与空间定位
“无图不成题”成为近年来高考地理的一大特色。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知识载体,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而区域地图又是高考地理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只有掌握地图,才能把握地理脉络。所以备考复习中不妨把《考试大纲》中所有与地图有关的内容均落实在地图上,成为“大脑中的图”,在大脑中始终有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随时可以从中进行知识提取。 要让学生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分析问题的好习惯,图文结合,图文转化,能够在地图上再现和活化知识,构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
二、抓知识体系的重组、构建,强调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 不仅系统地理中要构建知识体系,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同样需要构建知识体系。区域地理的内容不仅涉及初中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而且还涉及到高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必修一)、区域可持续发展(新课标必修三),所以备考复习中一定要整合初中、高中地理内容,用高中地理知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和方法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形成区域综合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应对突出主题(中心问题)的文科综合考试。
三、抓“有用的地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在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特别是课改区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地理高考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课本基础知识外,还要考查世界、中国的热点、焦点问题,考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事象。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应关注世界、关注中国的重大新闻事件及“有用的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应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捕捉重大新闻热点,并能及时地指导学生加以分析,了解事件的发生地并把它落实到地图上,分析其区域特征。要立足于地理学科,分析热点问题,学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将热点落实在发生的区域上,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解答问题的思路,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四、抓科学训练,讲求实效
地理高考命题已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因此区域地理备考复习中要重视学科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会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注意精选能体现知识重点的有思维价值的典型习题,例如近年来特别是课改区的高考试题,有针对性的训练,少一些机械重复,多一些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做题时要多联系,多琢磨,寻思路,找规律;在思考、领会、反思、总结上下功夫,增强答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促进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区域地理复习备考中一定要脚踏实地,重基础,练好基本功;重原理,抓方法,讲实效;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灵活分析,主动探究,形成地理基本素养,提高解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