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妃陪在乾隆身边最久,为何却得不到宠爱?

如题所述

婉妃,即后来的“婉贵太妃”,也就是电视剧《如懿传》中“婉嫔”的历史原型。历史上的婉妃,乃系唯一一位陪伴乾隆皇帝度过整个乾隆朝,而且成功熬死乾隆皇帝的长寿妃嫔。嘉庆十二年,乾隆皇帝驾崩8年以后,92岁的婉贵太妃薨逝,死后被葬入裕陵妃园陵寝。

雍正年间,婉妃入侍弘历潜邸,成为皇四子弘历的“使女格格”;雍正十三年,皇四子弘历升级成为乾隆皇帝,将其册封为“常在”;乾隆二年,晋封为“贵人”;乾隆十三年,晋封为“嫔”;乾隆五十九年,晋封为“妃”,这也是婉妃在乾隆朝所得到的最高位分。

清朝时候的后宫妃嫔等级可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八个等级,一般情况而言,新帝登基会将自己的“嫡福晋”册封为皇后,“侧福晋”册封为贵妃或者妃,“使女格格”则一般会成为“贵人”或者是“嫔”。很明显,乾隆皇帝登基以后,仅仅被册封为“常在”的婉妃并不得圣宠。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一份《内务府档案》中找到婉妃不得宠的直接证据:

婉妃不光在“嫔”位待了长达46年,而且自乾隆二十年以后的生日节庆中,几乎找不到任何的皇帝赏赐记录;更重要的是,在乾隆二十年至乾隆五十年间的30年中,身居“嫔”位的婉妃一直享受着“贵人”级别的供应和待遇。

直到乾隆五十九年,在乾隆皇帝禅位的前一年,婉妃才因为“侍奉年久、小心谨慎”而被晋封为“妃”

那么,这位入侍潜邸,陪伴乾隆皇帝时间最长的婉妃,为何就是得不到乾隆皇帝的恩宠,而且还一度受到不公平待遇呢?

其实,从《清史稿》只言片语的记载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1、出身限制

根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的记载,“婉贵太妃,陈氏。事高宗潜邸”;再加上《清高宗实录》对其“婉嫔母家姓陈,系汉人”的描述,我们能够明确得知:历史上的婉妃,并非出身满洲八旗,也非汉军旗属,而是正儿八经的汉人出身。

“扬满抑汉”的清朝时期,尤其是在对后妃出身极为关注的乾隆皇帝眼中,汉族出身的婉妃自入侍潜邸开始便明显低人一等;再加上乾隆皇帝并未给予婉妃“抬旗”恩宠,以至于婉妃直到薨逝还是汉人身份。

很明显,汉族出身很大程度上已经了乾隆皇帝对婉妃的看法,也几乎直接决定了婉妃的后宫地位、受宠程度。

2、毫无生育贡献

清朝时期的后宫妃嫔想要获得皇帝恩宠,除了要拥有高贵的出身、强大的外戚势力,还要积极为皇帝繁育皇嗣,为皇家血脉开枝散叶。清朝后宫中的“母以子贵”到底有多严重,远非今人所能想象。

婉妃虽然早在雍正年间便开始侍奉弘历,乃系陪伴乾隆皇帝时间最长的后宫妃嫔,但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婉妃却始终无所出。当然,婉妃之所以没能繁育皇嗣和其备受乾隆皇帝冷落有着直接关系,但没恩宠就没生育、没生育就更没恩宠以后,婉妃俨然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直到乾隆皇帝驾崩,彻底断绝了她的生育可能。

就此来看,毫无生育贡献的婉妃好在活的时间够长,要不然恐怕连个“妃”位都混不上!

3、年龄居长,反倒限制了婉妃的受宠程度

在世人眼中,乾隆皇帝风流多情、风花雪月,但在乾隆十三年之前,乾隆皇帝却也算得上是一个痴情男人,和富察皇后鹣鲽情深、恩爱有加。很明显,在这段时期内,包括婉妃在内的后宫妃嫔几乎都很少能得到乾隆皇帝的垂青。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崩逝,乾隆皇帝又将恩宠转移到了令妃魏佳氏身上,而且一宠就是二十多年。而本就不受乾隆皇帝待见的婉妃则正在慢慢老去,容颜不再,只能默默独守冷宫。也就是说,婉妃不得宠很大程度上在于她的年龄较长,很难争过那些正值当年、风华正茂的新晋妃嫔们。

好在,亲政以后的嘉庆皇帝念在其“蒙皇祖所赐,侍奉皇考多年”,而且是后宫中年龄最长的母妃,给予了其“婉贵太妃”的尊号,也算是安享晚年了。

参考文献:《清高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内务府档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