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夏、商时期,古人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8岁。
2. 在周、秦时期,古人的平均寿命上升至大约20岁。
3. 汉代时,平均寿命进一步增至22岁。
4. 唐代的平均寿命达到27岁。
5. 宋代时,这一数字提升至30岁。
6. 到了清代,平均寿命增至33岁。
7. 在民国时期,据估计平均寿命约为35岁。
8.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平均寿命显著提高。1957年已达到57岁,1981年为68岁,1985年为68.97岁,其中男性为66.96岁,女性为70.98岁。
以上数据来源于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祸》中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
古代年龄的划分有其特定的说法:12岁以下为童年,12岁以上至18岁为少年总角时代。20岁称为弱冠,步入青年时期。30岁则被视为中年,40岁为壮年,50岁已知天命,60岁为花甲,70岁为古稀,80至90岁为耄耋之年,100岁则达到颐之年。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划分,年龄阶段如下:0-1岁为乳儿期,1-2岁为婴儿期,2-3岁为幼儿期,3至6、7岁为学龄前期,6、7至11、12岁为学龄初期,11、12至14、15岁为少年期,14、15至30岁为青年期,30至50岁为中年期,50岁以后进入老年期。
国际上,人口通常按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不等距分组,分别称为少年人口、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以人口总数为基数,计算各组人口系数,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抚养系数,即抚养系数=(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壮年人口。此外,15~24岁年龄段的人口被定义为青年人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