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题所述

眼界决定了价值取向。

决策者应当眼界宽广。一个眼界宽广、目光远大的人,能从全局、国家利益来考虑问题,就能置区区小事于不顾。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做任何事情,只有眼界宽广、目光远大,才能看得更广、更远,才能心胸开阔。

邓小平曾经强凋决策者“眼界要非常开阔”。他明确指出:“考虑任何问题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决策者的眼界宽广应有以下三方面的内涵:

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世界眼光的战略思维,是决策者的必备素质。在当今这样一个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日益增强的开放世界里,是否有战略的眼光、开放的思维,是否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闭目塞听、封闭落后,必然被时代所淘汰。决策者有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就是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从全球的角度来认识国情,善于从全球着眼考虑与谋划事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激发创新活力。只有把一个地方、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放在国际大格局中运筹帷幄,才能使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洞察未来的深邃眼光。“风物长宜放眼量”。决策者是一任接一任的,而企业的事业是长久的。决策者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应着眼未来、着眼长远,从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决不能为了个人的“政绩”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尤其是决策者,更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洞察未来,还要求决策者在实际工作中有一种未雨绸缪、见微知著的能力和本领。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规律的,都有一个由隐到显、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

统揽全局的宽阔视野。“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目无全局的将领,即使争得一城一池,最终难免全军覆没;目无全局的棋手,纵然围得一子一目,终究难逃满盘皆输。决策者应当要树立全局观念,培养系统思想,讲究辩证思维,善于在千头万绪的工作和错综复杂的矛盾中,牢牢把握和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的工作。要抓方向、谋大势、管大局,注重研究和思考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准,才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分清是非,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保证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宽广的眼界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经受长期艰苦的磨练。

开阔眼界,需要多学习,让知识武装头脑,让智慧拓展思维空间。开阔眼界是一个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有赖于决策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通过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我。要学得广博。决策者应善于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相长、融会贯通。不仅要善于向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开阔眼界,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决策者眼界的开阔,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渐升华的过程,一个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人们常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于经过不断努力和锻炼,在提高境界、开阔眼界上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决不能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而应把它看成是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个步骤和环节,看成是为进一步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一个步骤和环节。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深化,开阔眼界、提高境界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和层次,还有新的高峰等着我们去攀登。如果满足于已有的进步,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决策者只有具备了立足长远、胸怀全局、面向未来的宽广视野,才能多一点大气,造就干大事、创大业、迈大步的超人气魄,才能在工作上从远处、大处着眼,未雨绸缪,创造辉煌的业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