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初中数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1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目标即反映了课程标准对未来合格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要求,也反映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他从根本上明确了“学生为什么学数学”、“学生应该学那些数学”、“数学学习将给学生带来什么”等有关数学课程的基本要素。数学教学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进行分类。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课程标准按知识领域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重要组成部分。
数与代数课程目标界定为: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或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空间与图形课程目标界定为: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和推理论证能力。
统计与概率课程目标界定为:结合实际问题,反映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收集和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体会随机观念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初步思想,将概率统计方法作为制定决策的有力手段;根据数据作出推理和合理的论证,并初步学会用概率统计语言进行交流。
课题学习课程目标界定为:作为数学与其他学科内容联系的桥梁,同时,作为联系“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之间联系的桥梁,同时,又是体现数学综合应用和数学整体性的重要素材和必备“场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主体部分。
数学思考可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一,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去刻画现实世界,去发现隐藏在具体事物背后的一般性规律。第二,让学身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够借助图形去进行思维。第三,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第四,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问题解决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独立探索,促使他们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答案也不可能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即开放的。问题解决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情景必须新颖,具有强烈的对比度,才能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宗旨。
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它可以使一个人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得到发展,还可能使一个人走进科学的殿堂。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以及一些奇妙数学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
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方面,一是向学生提供挑战性的问题,是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二是让他们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很多事例反映了数学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应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史实,如著名数学家事迹、经典案例、数学名著等,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价值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有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的理解。当学生面临一个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获得问题的经验。当学生对他人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应鼓励他们对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对数学的全面认识,敢于、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与他人交流,理解他人看法的意义,能够进行恰当的反思。
总之,新课程目标的提出是教育教学的一大进步。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又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每节课必须通过全面的思考、精心的设置、科学的实施、巧妙的拓展,才能将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构建一个理想的、真正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的数学课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