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在经中有没有开示过在家弟子要如何与众相处?

看了诸位的回答仍是不很明白,我想问的是如何与同事或陌生人相处,尤其是与年龄上长于自己的人相处。应当存什么样的心,作什么样的念? 言行上又当注意哪些?

不论在家出家,与人相处,遵循菩萨六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遵循此六条,即能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见和同解:就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要经常交流你对事物的看法想法,把你的观点介绍给别人。别人的意见要认真听取。如果不能按你的意见,就按别人的好了。

戒和同修:要遵守制度,守纪律。不但守佛对弟子的皈戒,还要遵守国家、地方、团体,甚至家的规矩,入乡随俗。要做遵守经律的模范。这里面的学问最深,俗规、纪律、戒条相互间要求是不同的,有很多时候不好决择

身和同住:住在一起的,要尊重别人的习惯。不能对别人的习惯起烦恼心。

口和无诤:不要造口业。不妄言,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坚决不和人争斗。

意和同悦:有好事大家分享,要让大家每天欢喜快乐。

利和同均:好处不要自得,不可对名闻利养起贪心。不取不与之物,不多点别人一点便宜。

六度也称六和敬,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根本法。

另外。菩萨还有四摄取法,是度人用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具体内容可上网搜一下。菩萨随缘度生,随缘非常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4
言行上按照弟子规所说的去做。

弟子规对与家人,与同事,与陌生人,与长辈的相处之道阐述比较详细。孝悌仁爱。

与佛经的开示没什么矛盾,可以用来规范自己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佛学总的做人原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闲邪存诚,敦伦尽分。
与人相处最重要是心不起我慢,嫉妒,嗔念,贪念,自卑等心念。
以平和,恭敬的心态,自然言行也平和,恭敬。言行是由心而生的,常以意识提醒警觉并反省自己,久而久之,一切就发乎自然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9-01
一、正命生活,得现法乐

若不从天人,希望求侥幸,亦不祷词神,是为最吉祥。
友贤择善居,常先为福德,敕身从真正,是为最吉祥。
去恶从就善,避酒知自节,不淫于女色,是为最吉祥。
居孝事父母,治家养妻子,不为空之行,是为最吉祥。
《法句经•吉祥品》

初当学技术,于后求财物,后求财物已,分别物四分:
一分作饮食,一分作田业,一分举藏置,急时赴所需,
拼作商人给,一分出息利,第五为娶妇,第六作屋宅。
家若具六事,不增快得乐,彼必饶钱财,如海中水流。
彼如是求财,犹如蜂采花,长夜求钱财,当自受快乐。
出财莫令远,亦勿令普漫,不可以财与,凶暴及豪强。
《中阿含经》卷三三《大品•善生经》

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已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积俟用。
《优婆塞戒经》卷三《受戒品》

二、知恩报恩

世间之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但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
《杂宝藏经》卷二

佛言:“阿难,匪唯在家,及出家者,皆以孝行而为其先。”
《菩萨本生鬘论》卷一引

三、敦伦尽分,尽职尽责

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族为北方,
僮使为下方,沙门为上方,诸有长者子,礼敬于诸方,
敬顺不失时,死皆得生天。惠施及软言,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所有与人共,此四多负荷,任重如车轮。
世间无此四,则无有孝养,此法在世间,智者所选择,
行则获大果,名称远流布。
《长阿含经》卷十-《善生经》

出家菩萨若有在家弟子,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即是法行:供养成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施于安乐;至心受戒,不妄毁犯;受寄不抵,见恚能忍;恶口恶语及无义语终不为之;怜愍众生,于诸国王、长者、大臣,恒生恭敬怖畏之心;能自调伏妻子眷属,分别怨亲,不轻众生;除去骄慢,不亲恶友;节食除贪,少欲知足;斗诤之处身不往中,乃至戏笑不说恶语,是则名为不放逸法。
《优婆塞戒经》卷三《摄取品》

夫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云何为五?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亲族亦以五事亲敬于人,云何为五?一者护放逸,二者护放逸失财,三者护恐怖,四者屏相教诫,五者常相称叹。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四、布施奉献,利乐众生

在家菩萨应修二施,云何为二?一者法施,二者财施,出家菩萨应修四施,云何为四?一者笔施,二者墨施,三者经本施,四者说法施。
《大宝积经•优波离会》

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涅盘经•梵行品》

此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所谓文字、算术、图书、印玺、地水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又善方药疗治诸病:颠狂、干消、鬼魅、蛊毒,悉能除断;文笔、赞咏、歌舞、伎乐、戏笑、谈说悉善其事;国城、村邑、宫宅、园苑、泉流、陂池、草、树、花、药、凡所布列.咸得其宜;金、银、摩尼、真珠、琉璃、螺贝、壁玉、珊瑚等藏,悉知其处,出以示人,;日、月、星宿、鸟鸣、地震、夜梦吉凶、身相休咎,咸善观察,一无错谬;持戒、人禅、神通无量、四无色等,及余一切世间之事,但于众生不为损恼,为利益故,咸悉开示,渐令安住无上佛法。
《华严经•十地品》(第五地)

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坚牢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渡赢弱,六者近道作并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
《福田经》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牛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身故,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佛说梵网经》卷下

在家菩萨若在村落、城邑、郡县人众中住,随所住处,为众说法:不信众生劝导令信;不孝众生,不识父母、沙门、婆罗门,不识长幼,不顺教诲,无所畏避,劝令孝顺;若少闻者,劝令多闻;悭者劝施;毁禁劝戒;瞋者劝忍;懈怠劝进;乱念劝定;无慧劝慧;贫者给财,病者给药,无护作护,无归作归。无依作依。
若是菩萨随所住处,不教众生,今堕恶道,而是菩萨则为诸佛之所呵责。
《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

一者布施,二者爱语,三者利行,四者同事,善男子!如是四行,趣菩提路,利生根本,一切菩萨皆应修学。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
第3个回答  2010-09-01
佛的经典中虽没有在家信众关于这方面的明确开示,但在家信众却可以依菩萨戒中的某些戒条观念作为在家于众相处的准则,绝对可以借鉴的。
另外我想只要依循下面四句话,无论在哪里都很适用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首先一个信佛、学佛人要努力做到随时自省,以生恶念令断绝转念为善念,如能这样做到从自家心地中转化根本的习气才会减少外在行为上的错误。看见、听见其他人行为上、语言上等等的一切善举都要作为自己的镜子去学习去赞叹,一切佛菩萨圣贤的教诲都要学习。如能做到这些就是自净其意,你才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这样的你一定会给周边人群带来帮助、带来祥和啊。
愿你如意。
第4个回答  2010-09-04
一切为他人,没有一个我存在,只为别人好,自己怎样都行。
与年长的人更要恭敬,要存有恭敬心。言行上,也要恭敬,比如说话用敬语,举止谦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