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如何消毒?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31
为了身体健康,除了可以合理使用杀菌的清洁产品,也不妨试试一些温和的清洁方法,在去除有害菌的同时,能尽量保留有益菌,使我们更健康。
1.经常开窗通风:开窗通风是家里除菌的好方法,每天应该保证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开窗,让家里换换新鲜空气比较好。
2.多让太阳暴晒:太阳暴晒是杀菌消毒的好方法,当太阳比较好时,家里要把窗户大敞,让太阳直射杀菌,避免蚊虫滋生。
3.使用消毒液:对于家里的地面,可以使用消毒液定期消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0-09-16

家里消毒可以采用的方法:日光曝晒法、通风、煮沸法。

1、日光曝晒法

日光由于其热、干燥和紫外线的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杀菌力。日光杀菌作用的强弱受地区、季节、时间等因素影响,日光越强,照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

日光中的紫外线由于通过大气层时,因散热和吸收而减弱,而且不能全部透过玻璃,因此,必须直接在阳光下曝晒,才能取得杀菌效力。日光曝晒法常用于书籍、床垫、被褥、毛毯及衣服等的消毒。

2、通风

通风虽然不能杀灭微生物,但可在短时间内使室内外空气交换,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通风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门、窗或气窗换气,也可用换气扇通风。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通风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煮沸法

这是一种经济方便的灭菌法,等水开后计时,煮沸10~15分钟可杀死无芽胞的细菌。可用于食具、毛巾、手绢、注射器等不怕湿而耐高温的物品的消毒灭菌。

扩展资料:

家里消毒的注意事项:

1、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脚垫、水龙头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不要全房大面积喷洒消毒剂。

2、对于洗脸面盆和座便器,只需要对表面适量喷洒消毒剂,消毒后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否则会腐蚀管网;地漏及下水道,不要专门加消毒剂消毒,因为对地漏或下水道消毒通常起不到消毒防病的目的,还会腐蚀管网,带来后患。

3、不要遗漏重点物品的消毒,如洗碗布,由于使用频繁,经常处于湿润状态,而且接触饭菜等有机物比较多,十分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因此要经常暴晒、煮沸消毒。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家中消毒需注意9要点 大规模喷消毒水不可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16

介绍几种常见的,家庭中便于使用的消毒方法。

1、阳光暴晒

对于家庭衣物、被褥等的消毒,可以采用经常暴晒的方法。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将衣服、被子在阳光下暴晒,可以起到杀菌作用。

2、自然通风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每天都应该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自然通风简单有效,不仅可以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浓度,流感病毒等空气中的微生物也会大大降低。

3、高温煮沸

高温煮沸消毒这是最古老,最方便的一种消毒方法,特别适合于餐具的消毒。不过很多人都误解这种消毒方法,比如在吃饭前都会用开水烫一下碗筷,认为这样可以利用高温消灭病菌等。事实上短时间的开水烫碗筷,只能消灭及其少数的细菌,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想要真正达到消毒的预期目的需将要消毒的物品(如碗筷等用具)放于锅中,加水煮沸才行。注意水一定要没过全部物品,且需保持水沸腾状态15分钟以上方可,但这种方法不适合于高原地区。

4、消毒剂浸泡擦拭

对有些不耐热的物品,如一些塑料制品,不能使用高温消毒,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法。常用的消毒剂有84消毒剂、含氯泡腾片、碘伏、酒精等。

84消毒剂、含氯泡腾片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根据说明书适当稀释。将要消毒的物品全部浸泡在稀释的消毒液中浸泡时注意消毒液要没过物品,或擦拭物品表面,消毒液作用 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洗净残余消毒液,晾干备用。

碘伏消毒剂杀菌效果好,刺激性小,常用于对皮肤或破损伤口的消毒处理。

酒精由于作用快速,杀菌效果好,对常见的细菌有很好的杀灭效果,而且腐蚀性小,挥发快,常用于对一些不耐腐蚀,价值高的物品的消毒,可用75%的酒精棉球对其表面进行擦拭。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的消毒效果不是浓度越高越好,75%的酒精消毒效果比95%的酒精好,这是由于95%酒精会使细菌菌体蛋白凝固,阻碍消毒剂的进一步渗透。同时酒精对皮肤有刺激性,不适宜与破损伤口的消毒。

扩展资料

消毒剂的使用存在误区

误区一:消毒就是灭菌

“消毒”和“灭菌”两个词在生活中常被混用,其实两者含义不同。消毒是杀灭微生物,但不能杀死芽孢等还在“休眠状态”的微生物;灭菌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也就是说,灭菌的要求比消毒更严格,通常用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生活中很难实现。所以平时只需要消毒,将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会引起人发病即可。

误区二:消毒剂越浓越好

消毒剂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浓度过高会刺激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时间久了可能导致器官和组织受损,使其变得脆弱,反而容易感染。因此,在使用消毒剂前应根据说明书适当稀释。

误区三:用消毒剂洗内裤

很多人会用消毒液浸泡、清洁内裤,但其实,用消毒液浸泡内裤,不仅不能完全有效杀灭内裤上面残留的有害细菌,同时还有可能因为清洁不到位,造成化学物质的残留,从而引发私处各种问题和病症。强效消毒液有着很强的刺激性,即使清洗过也极容易残留。

还有一些以对氯间二甲苯酚为主要原料的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杀菌成分不溶于水的特性,极易在使用过程中形成苯酚,危害身体健康。

误区四:每天都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

除非是明确地需要预防传染病,否则一般来说,不必频繁使用消毒剂,更不必每天使用。

误区五:在家中喷洒消毒剂保持空气新鲜

要想让家中空气保持新鲜,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消毒杀菌,而是开窗通风。家里毕竟不是医院,细菌量有限,如果有消毒液水汽滞留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后反而会损害呼吸道。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最好佩戴橡胶手套和口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消毒就是灭菌、消毒剂越浓越好?这些误区你得注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31
 1、煮沸消毒法
适用于毛巾等棉布类、某些儿童玩具食具等。煮沸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变性,一般需15~20分钟即可,同时沸水水面一定要漫过所煮的物品。此法即方便又安全。2.冲洗浸泡消毒法要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特别是

饭前

便后、接触污染物品后。
对于不适于高温煮沸的物品可用0.5过氧乙酸浸泡0.5~1小时用5%漂白粉上清液(漂白粉沉淀后,上面的清水)浸泡30~60分钟,也可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的洗清剂浸泡5~10分钟,取出后清水冲净。浸泡时消毒物品应完全被浸没。一些化纤织物、绸缎等只能采用化学浸泡消毒法。  3.食醋消毒法
食醋中含有醋酸等多种成分,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可用作家庭室内的空气消毒。约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可用食醋100~150克,加水两倍,放瓷碗内用文火慢蒸30分钟,熏蒸时要关闭门窗。  4.漂白粉消毒法
漂白粉能使细菌体内的酶失去活性,使其死亡。桌、椅、床、地面等,可用1%~3%的漂白粉上清液擦拭消毒。  5.日光消毒法
日光含有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3~6小时能达到一般的消毒要求。被褥、衣服等都可以放在阳光下暴晒。  6.空气清洁法
室内空气要保持清新,可经常通风换气,每次开窗10~30分钟,可减少室内细菌浓度。  7.药剂消毒法
通过浸泡、清洗、喷洒等方式清除杀灭病原体微生物。药剂消毒有杀菌彻底、速度快、使用方便等特点,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之一。  要使家庭消毒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注意掌握消毒药剂的浓度与时间要求,因为各种病原体对消毒方法抵抗力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方能达到消毒的效果。
家庭是怎么消毒
答案提供方:义乌久久饰品贸易有限公司
久久饰品网上批发、零售平台(市场价2折起卖)
www.china999sp.com  
⒈注册会员→⒉联系客服→⒊立刻享受95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