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铁锅为什么一报道就火了,再报道却完了?

如题所述

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带火的章丘铁锅,最近也像众多昙花一现的“网红”一样,迅速迎来自己的“黄昏”——一夜蹿红催生了当地大量制作铁锅的家庭小作坊,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现象随之出现,导致章丘铁锅遇冷滞销,不少家庭小作坊关门停业。

借助于发达的资讯和活跃的社交媒体,眼下也正是“网红”热点频出的时代。商品领域也不例外,一部电影、一集电视剧、一则广告、一起新闻事件、一个话题,甚至一条爆红的网络帖子,都有可能迅速捧红一款商品。然而,“网红”的诞生充其量是一起传播事件,它与实业、市场的逻辑大不一样。只要具备“爆点”、搭上便车,一件商品很容易就获得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但在实业领域,在市场竞争中,一款商品要长久立足于不败之地,成为市场常青树,需要千锤百炼的过硬质量和久久为功的品牌积累。如果这两个领域的逻辑无法实现良好衔接,众多“网红”商品就会不断重复章丘铁锅的轨迹——一夜蹿红,又迅速陨落。

“网红”商品能否行稳致远,考验着市场生态和商业文明的成熟度。如果一个行业缺乏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生产者没有形成行业共同体还缺乏诚信,这样的产业环境显然没有为“一夜暴红”做好准备。以章丘铁锅为例,“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温冶炼,36000次锤打”的技术标准并没有刚性约束力,分散经营的小生产者各自为战,哪怕有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也没有行业组织对其监督约束,其他经营者也很难干涉。在这种产业环境中,一旦暴利降临,“劣币驱逐良币”几乎成为必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长盛不衰的“网红”商品,其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日本著名零食“白色恋人”,其品牌形象契合北海道漫天白雪里的浪漫恋情,深具“网红”潜质。但如果没有上乘的质量、良好的口感和精致的包装,很难想象它能够长期成为日本旅游商品的代名词。瑞士的军刀、奶酪在网上都有很高人气,是名副其实的“网红”。但是它们绝没有一般“网红”的浮夸。其用材之考究、工艺之繁复,完全符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且,这些行业的生产者、经营者都有各自的组织,结成行业共同体,通过共同认可、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来确保商品的品质。

当然,昙花一现的“网红”商品,也并非只留下一地鸡毛的教训,它们的成名之路蕴含着重要的启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三期播出,梁兴春的铁锅工厂又火了。

画面中是1300多度下滚烫的铁浆、飞溅的铁花,黝黑脸庞上挂着几抹灰的铁锅师傅们。“你看你看,上电视了吧。”一向严肃沉默、年近六旬的老厂长梁家虎跑到铁锅车间,向铁锅师傅们宣布“喜讯”,调侃中透露着一股难以掩饰的自豪。

接铁水可网上的生意超出老梁意料,面对年销售额从200万元到2000万元的暴涨,他的态度慢慢有了变化。2018年年初《天下网商》媒体报道《退伍兵每天深夜造铁锅,一年卖了2000万还想让父亲“下岗”》后,老梁的铁锅厂还一度卖断货。火起来之后,梁兴春发现有不少商家推出了同款山寨产品。在升级设备的同时,他将父子铁锅、父子炊具、滕州铁锅,甚至自己的名字等,都注册成了商标。

《舌尖上的中国3》火了章丘铁锅报道持续发酵,因手工产量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无法平衡、品牌管理不佳等,章丘铁锅曾出现山寨货、质量遭质疑、老字号遭同行差评等乱象。手握近60个商标的梁兴春不怕竞争。

万元月薪招不到师傅


目前工厂生产车间有6个压锅师傅,加上浇铁水师傅等人,共有40个工人。考虑到老师傅们的年纪,长期加班加点赶工并不现实。在正常生产节奏中,6位压锅师傅共负责18副模具,一人3副模具,一副模具一天可做出20个锅,一年300天工作日,生产10万多个铁锅已是极限。

制模片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前段时间,梁兴春寄希望于源源不断的补充年轻工人。然而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就章丘铁锅来说,年轻人只要想赚钱,还是能拎得动锤子。但守在1300多度高温的机器旁,冬天热得受不了夏天热得撑不住,没几个人能吃得了老一辈的苦。”当了5年兵的梁兴春苦笑

他有些灰心。然而眼下麻烦事儿还不止如此。“一山难容二虎,可一时半会儿老梁是下不了岗了。”和工厂里的其他工人一样,梁兴春对在工厂里转悠的父亲心怀敬畏,但干起活来总是“提心吊胆”。

“最怕成为网红锅”


互联网让传统铁锅生意得以新生,也在慢慢地改变着父子俩的相处方式。在生产工艺上“叱咤风云”的父亲,遇到互联网则是彻彻底底的外行,连想看关于自己的纪录片都得“请”儿子帮忙调出来。

 节目播出之后,几位铁锅师傅一一入镜,一向要强的父亲并没有出现在镜头里,在“道喜”之余,他显得有一丝丝失落。但那一瞬间,梁兴春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父亲,没有往常像老虎一样脾气暴躁,而是越来越像个老小孩——倔,但很可爱。

一边是老人们的加油打气,一边却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不了解铁锅的现状。他害怕产品成为昙花一现的网红锅。几个月时间里,铁锅入驻了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火山小视频等平台,他希望通过车间生产过程、美食制作方法等内容,持续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这时,他好像又对手艺布道、延长传统铁锅生命燃起了信心。“走一步看一步吧。全力以赴,起码五年时间里,我们还能坚守在这里。”

第2个回答  2019-09-08

年初,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热播,章丘铁锅也随之走红,一度引发抢购,甚至达到了一锅难求的境地,然而这才不到半年,就有媒体曝出说“章丘铁锅无人问津”。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大起大落,一口锅的“昙花一现”缘何而起又因何而终呢? 曾经"一锅难求" 如今"无人问津" 

在山东济南这条“网红”店聚集的商业街上,手工铁锅体验店算是个另类的存在。这里不仅有各位打锅师傅的作品,还有厨师现场教学,品尝菜品,指导客人使用铁锅。负责人刘紫木在手工铁锅这一行已经摸索了9年,年初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那位打锅师傅,就是刘紫木的合作工匠之一。 

手工铁锅店负责人 刘紫木:我觉得大家用不锈钢锅或者涂层锅已经用习惯了,可能只有一斤两斤沉拿到手里轻飘飘的,而真正中国人原有用的锅,适合中国菜的产品其实起码它有一定的重量。这个是各有所好,我觉得也不强求。 

4个月时间里,章丘铁锅的故事好像坐了过山车。先是“舌尖”播出后,引发了抢购热潮,求锅者从线上店铺追到线下工厂,很多人为求得一口锅,不惜翻墙入厂,开出高价,甚至追到铁匠家里,销量一下子增长了6000倍。 

章丘原本就是“铁匠之乡”,打铁铺子遍布,所谓章丘铁锅,其实是源自这里的工匠世代传承的手艺。早年间,农村家庭大都使用这样的锅,但手工铁锅产量低,耗费人工,随着便宜又轻巧的机器锅普及,手工铁锅已经很少人做了。即便能生产,工匠的打造技术不同,铁锅质量也会不同,手艺好的老工匠,已经所剩无几。 

第3个回答  2019-09-07
成为市场常青树,需要千锤百炼的过硬质量和久久为功的品牌积累。如果这两个领域的逻辑无法实现良好衔接
第4个回答  2019-09-07
需要千锤百炼的过硬质量和久久为功的品牌积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