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冰箱冷冻里的鳜鱼背鳍上有绿黄的汁液是什么问题?

如题所述

应该是放在冰箱里的冷冻时间比较长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应该是在冷冻时间比较长之后被冻干导致出现这种情况。
而这种冻鱼最好是不要食用,有可能是对身体有一些伤害。
冰箱已经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家用电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里,每一家都必备一台冰箱或者是冰柜。冰箱或者是冰柜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异味儿。即使在擦洗干净之后,味道还是不会彻底消失。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冰箱和冰柜异味儿的处理办法。
卫生纸。把一卷卫生纸放在有异味的冰箱或者是冰柜里面。放置两到三天,异味儿就会自然消失。这是因为卫生纸非常干燥。放入冰箱里面,它会自动吸收冰箱里面潮湿的水汽以及水汽当中的异味儿。两到三天之后一会儿就会彻底消失。然后卫生纸我们拿出来还可以照常使用。同时把一卷新的卫生纸再放入冰箱内,防止异味的再次出现。
木炭。我们可以用一层薄薄的卫生纸包括一块木炭。放入有异味儿的冰箱或者是冰柜里面。同样两到三天异味儿就会消失。它的原理和卫生纸是一样的。木炭本身也是非常干燥的,它同样会吸收冰箱里的潮湿水汽。同样把里面的带有异味儿的水汽同时吸收掉。这样冰箱就不会有异味儿了,但是这种办法,没有用卫生纸看着卫生。
铜制五毛硬币。材质必须是黄铜,然后放入有异味儿的冰箱或者是冰柜里面。两到三天之后一会儿就会消失。但是冰箱里面的水汽还是潮湿的。因为黄铜可以分解冰箱当中的异味儿。当冰箱里面的异味儿消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换一个新的硬币。经常放置冰箱就不会有异味出现。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因为它不会吸收冰箱里面的水汽,我们所放的蔬菜就不会显得干燥。打蔫。可以更加长时间的保持蔬菜的新鲜度。
以上所说的三种物品都可以有效地去除冰箱和冰柜里面的异味儿。而且经常放置,冰箱就不会有异味儿出现。但是,一定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更换新的除味物品。一般一个月更换一次就可以保持冰箱不会有异味儿出现。不论是冷冻室还是冷藏室都可以用以上的办法。冷冻室如果两到三天一会儿不会消失的话,应该就是里面的病还没有去除掉。一会儿是从冰里面散发出来的。必须要除掉冰之后再按照以上的几种办法来去除冰箱和冰柜里面的异味。
冰箱和冰柜除异味的方法已经介绍完了。以后我会每天更新家用电器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常识。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希望大家能拿出来和我们一起共享。我从事家电维修多年,如果对冰箱的一些疑点或者是一些疑惑。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直接在评论区直接问出来,我会一一恢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放在冰箱里冷冻的鳜鱼脊背上,有黄绿的枝叶是什么问题?有可能是鱼的肚子破了,肚子里边有大肠,鱼胆,鱼胆就是黄绿色的,多半的原因是鱼的鱼胆破了,一定要清理干净,不然会苦的
第2个回答  2020-10-16
放在冰箱冷冻里的鳜鱼背鳍上有绿黄的汁液是已变质了,不能在食用。愿你有个健康快乐的身体。
第3个回答  2020-10-17
放在冰箱里面冷冻的鲑鱼杯,以及上有绿黄的枝叶,这种就是放的太久了引起的,正常情况下也是可以吃的,但是不宜多吃。
第4个回答  2020-10-16
鳜鱼是一种家常食用鱼类,有的地方又叫做菊花鱼,鳜鱼鲈形目真鲈科动物。随着鳜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疾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今天咱们主要学习鳜鱼的病害防控技术。

一、鳜鱼病害预防

鳜鱼暴发性流行病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鳜鱼生活在池塘底层,发病初期不易被察觉,一旦游于水面或浅滩,病情已较为严重。鳜鱼属凶猛性鱼类,未经驯食成功的鳜鱼只吃活鱼、活虾,内服治疗只能通过饲料鱼间接治疗,效果较差。

鳜鱼的病害较为复杂,在鱼种阶段,主要表现为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斜管虫病、指环虫病等。在成鱼养殖阶段,主要表现为细菌性病,如烂鳃、肠炎、烂尾等;少数还暴发病毒病,如白肝白鳃病;有时出现虫、菌、毒并发症。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预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选择良好的养殖环境

养殖区域选择远离有毒有害场所及污染源或污染物。养殖区域内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且没有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等污染源,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养殖鳜鱼的池塘须清除过多淤泥,干池曝晒,把底质晒硬。

2.选用优质苗种

要投放优质的鳜鱼苗种,一是选用种质纯正的苗种;二是投放规格整齐、游动活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苗种;三是杜绝近亲繁殖,定期更换鳜鱼亲本;四是采用科学的运输方法,减少损伤,提高苗种成活率。

3.苗种投放

鳜鱼放养防止密度过大,造成缺氧和吃食不均,大小两极分化,小鳜鱼可能吃不到饵料而饿死。在套养池中,鳜鱼密度过可能会伤害到主养鱼,导致鱼病发生。

单养鳜鱼时,可亩放规格为8~10cm的鳜鱼种800~1000尾。也可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作为活饵料。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鱼亲鱼或60尾二冬龄鲫鱼,或放养10kg一冬龄鱼鳑鲏作亲鱼。

4.合理投喂饵料

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以活鱼虾为饵是鳜鱼的摄食特性,如得不到鲜活的饵料鱼,即相互残食,或使其鱼体消瘦,体质变弱,容易发病,甚至饿死。所以要配套养殖足够的饵料鱼,避免缺乏食物而相互残食或咬伤。适时适量投喂。

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7~10d投喂一次,中期每5d左右投喂一次,应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10,饵料鱼太少,会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鳜鱼生长不利。

饵料鱼投喂前必须消毒,做到不投喂有病的饵料鱼。选择好开食饵料鱼是提高鳜鱼苗种成活率的关键,宜选择体型偏长、游泳能力较弱的鱼苗,如鲂、鳊、鲴、适口野杂鱼鱼苗。

在投喂时要注意,不同生长时期的鳜鱼需投喂一定发育阶段的饵料鱼苗,饵料鱼苗的全长应控制在鳜鱼全长的40%~60%为好,如饵料鱼过大则吃不下,甚至会被饵料鱼噎死,如饵料鱼过小,则会增加鳜鱼的捕食次数,造成鱼体消耗,影响产量,提高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成本。

5.消毒防病

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苗种及饵料鱼在放养之前用2%~4%的食盐水或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5~10min;拉网、运输过程中轻快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养殖用具要经常曝晒,以除去病原体。

6.水质管理

要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d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cm,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可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为鱼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隔15~20d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kg/亩。及时合理开增氧机,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鱼缺氧,同时应准备一些增氧剂,可在鱼严重缺氧浮头时用于抢救。

二、鳜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一)细菌性疾病

1. 烂鳃病

(1)病原体:柱状黄杆菌。

(2)症状及危害:病鱼鳃丝末端溃烂成残缺不全,鳃丝软骨外露,鳃烂处常黏附污泥,看上去很脏。病鱼鳃盖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严重者鳃盖中央部位的内表皮溃烂,形成一个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

(3)治疗方法:发病时可用五倍子2~4mg/kg,磨碎后浸泡过夜全池泼洒;也可全池泼洒二氧化氯0.2~0.3mg/kg或二氯海因0.4mg/kg等含氯制剂。

2. 败血症

(1)病原体: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

(2)症状及危害:病鱼体表光滑,鳍条和臀鳍基部充血,有时口腔、上下颌、鳃盖、眼眶及体表两侧充血,肝、脾、肾肿大,肝肾颜色变浅呈淡红色。

(3)治疗方法:可用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0.5mg/kg或漂粉精0.4~0.5mg/kg全池泼洒,同时在100kg饲料中加10kg灰茎辣蓼(粉碎后温水浸泡)均匀拌和、晾干,于15:00~16:00按鱼体重10%投喂池塘中饵料鱼,连喂2~3d。

3. 肠炎病

(1)病原:肠型点状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

(2)症状及危害:病鱼不摄食,体色发黑,浮游于水面,肠道有气泡及积水,病鱼的直肠至肛门段充血红肿;严重时整个肠道肿胀,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病因常是鳜鱼食了带肠炎病的饵料鱼而受感染,或因饥饿后又饱食引发该病。

(3)治疗方法:

①加强鳜鱼的饲养管理,不要让鳜鱼时饥时饱。选择适口饵料鱼,以防过大规格的饵料鱼擦伤肠腔诱发鱼病。

②将鳜鱼池和饵料鱼池的水体予以消毒。可用漂白精或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每半月消毒一次。

③饵料鱼投喂前用10%食盐水进行浸洗消毒处理,并清除病、残、弱饵料鱼,消灭传染源。

④给饵料鱼投药饵:每100kg饲料添加大蒜素0.1kg,连续投喂5~7d。吞食药饵后再被鳜鱼吞食,使鳜鱼间接食药得以治疗。

(二)真菌性疾病水霉病

(1)病原体:水霉属和绵霉属种类,以游动孢子传播。

(2)症状及危害:鱼苗感染时,背鳍、尾鳍均带有黄泥状丝状物,鱼苗浮出水面,活力减弱,最后消瘦死亡。成鱼感染时,感染部位出现灰白色棉絮状物,鳜体负担加重,其后伤口扩大、腐烂而导致死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早春、晚冬水温较低时(13~18℃)最为流行。鱼卵或早期鱼苗容易发病,成鱼较少患病。

(3)防治方法:

①用2%~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10min,或用1%的食盐水加食醋数滴浸泡5min;

②亚甲基蓝1.5~2.0mg/L浸泡,每日1次,连续2~3次,换水1/2以上;

③水霉净0.3~0.5mg/L,每日1次,连续2~3次,每日换水1/3左右。

(三)病毒性病

1. 暴发性传染病

(1)病原体:大型球状虹彩病毒。

(2)症状及危害:病鱼口腔周围、鳃盖、鳍条基部和尾柄处充血,有的病鱼眼球突出或有蛀鳍现象;大部分病鱼鳃、肝脏发白,内脏器官充血,特别是胃部有块状充血,伴有腹水,肠内充满黄色黏液,往往与寄生虫及细菌交叉感染。

(3)防治方法:用巨威碘、双氧氯全池泼洒(具体用量见产品说明书),隔天1次,连续泼洒2~3d,并同时将乳酸、恩诺沙星与维生素C、维生素E提前1h喂饵料鱼,再用饵料鱼投喂鳜鱼,连续2~3d。

2. 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症

(1)症状及危害:

以“白鳃、白肝”为特征的严重疾病,被称为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暴发性流行病、出血病等。患有细菌性疾病的饵料鱼被鳜鱼摄食后,常出现体表炎症、肝脏带菌、肠道发炎、腹水等症状。此病流行快、死亡率高,属危害最大的暴发性疾病,在夏、秋季流行最为严重;苗种期少发,成鱼期多发。该病被认为是一种新病,一旦得病,死亡率高达90% ,有的发病池全池鳜鱼死完。

(2)治疗方法:

①用“强氯精”0.4mg/L溶解后全池泼洒,间隔一天重复一欠。如长期用药而未换水的池,要先换水再用药,以防用药过量;

②用鳜鱼专用的“鳜血宁”,每袋可加饲料12.5kg。

药饵制作方法:用麦粉50%、菜饼50%,拌匀;按饲料量的60%称取一定量的水,再按饲料量加入药物,待药物溶解成药水后拌入饲料中,用手搓成团或块,1h后投喂。尽量在16:00前后投喂,因为鳜鱼在傍晚捕食最凶猛,饵料鱼吞食药饵后即可被鳜鱼捕食。

(四)寄生虫疾病

引起水生动物疾病的寄生虫较多,主要有原生动物、蠕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对鳜鱼危害较大的寄生虫主要是孢子虫、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鳃隐鞭虫、杯体虫、小瓜虫、锚头鳋、中华鳋和鱼鲺等。

1. 孢子虫病

(1)病原:孢子虫。

(2)症状及危害:危害较大,尤其危害幼龄鳜鱼,破坏其皮肤、鳃组织,影响呼吸功能,病鱼体表和鳃部肉眼可见白色点状物,肛门拖一未消化的粪便,鱼体负担过重,失去平衡在水面上打滚,影响正常摄食,2天内死亡率40%左右。

(3)治疗方法:晶体敌百虫(90%以上)全池遍洒使池水达0.1mg/L浓度,多次使用可减轻病情。或使用灭孢灵0.1mg/L浓度全池泼洒。

2. 指环虫病

(1)病原:指环虫。

(2)症状及危害:由指环虫寄生鳃部引起,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鳃丝肿胀,贫血并易引发细菌性疾病,不仅可引起苗种大批死亡,而且危害成鱼。

(3)治疗方法:

①做好水源和饵料鱼杀虫处理,杜绝传染;

②鱼种阶段定期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浓度0.2mg/L效果较好。成鱼阶段对敌百虫十分敏感(1mg/L浓度8h开始死亡,48h死亡率100%),应慎用;

③鱼种放养前用15~20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min,杀死鳜鱼身上寄生的指环虫;

④用特效灭虫灵(B型)0.4mg/L浓度全池泼洒(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安全期为用药后7d),隔3~5d再用1次。

3. 车轮虫病

(1)病原:车轮虫和小车轮虫两个属中的许多种。

(2)症状:车轮虫大量寄生在鳃上可使鳃丝失血、肿胀,如在鳃丝间寄生8~10个虫体,就会使鳜鱼苗种呼吸困难,寄生再多时会造成鱼种死亡。2019年08月07日 · 中国水产频道官方账号 头条问答战略合作伙伴 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
细菌是一种个体很小的单细胞生物,其大小通常用微米表示,大多数细菌可运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它们可使鳜鱼感染发病而引起大量死亡。近年来由于养殖制度的改变,放养密度的增加,池塘清淤消毒不彻底,水质恶化,尤其是南方鳜种大量北上,致使细菌性鳜病传播流行,有的地区在生产上已经造成了重大损失。鳜鱼常见细菌性疾病有白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等。

白皮病

此病是鳜鱼在3~10厘米的鱼种阶段时的重要疾病之一。

1、症状与危害

发病初期,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背鳍及臀鳍间的体表及尾鳍处都呈白色,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头部向下,尾部向上,倒悬水中,时而作挣扎状游动,直至死亡。此病系操作不慎或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而侵伤鱼体,病原菌乘机而入引发。

主要流行季节为6~8月,流行地区广,全国各养殖发达地区都有此病发生。发病时来势凶猛,2~3天鳜种就会死亡,病鱼死亡率较高。发病主要是水质不好,使病菌繁衍,或是由于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病菌乘机侵入。

2、防治方法

①始终保持鳜鱼养殖水体水质良好,减少病菌繁衍;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扦捕、运输等操作要仔细,避免鱼体受机械损伤。

②用1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浸洗,隔天浸洗1次,3次见效。

③用1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浴15~30分钟。

细菌性烂鳃病

1、症状与危害

病鱼鳃丝腐烂发白,鳃片表面尤以鳃丝末端黏液较多,并黏附污泥,严重时病鱼鳃盖中央表面常常被腐蚀成近圆形的不规则的透明小孔,造成鳃丝、鳃小片坏死,呼吸上皮细胞及流经其问的红细胞坏死,直接影响鱼体呼吸机能,导致鱼体死亡。病鱼常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体色变黑,食欲减退或不摄食,形体消瘦而导致死亡。

此病在全国各地都会流行,全年可发此病,水温在20℃以上开始流行,每年4~10月、水温在28~35℃时最为流行。目前此病的发病强度相对而言虽不太高,但一旦患上此病,其危害还是比较严重的,尤其是当年鳜鱼发病受害比较严重,会出现成批死亡。

2、防治方法

①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②用0.2~0.3毫克/升浓度的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或0.2~0.4毫克/升浓度的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

③用25毫克/升生石灰或1毫克/升漂白粉加0.3毫克/升硫酸铜全池泼洒。

④同白皮病的治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