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指是

如题所述

辛亥革命是晚清一场推翻中国封建王朝的革命。由于发生在1911年,农历是辛亥年,故有此称。这场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段时间的历史。另一种广义的用法,辛亥革命指自清末开始中国出现的连场民主革命运动,最终以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结束。

背景
--------------------------------------------------------------------------------

洋务、维新与立宪
--------------------------------------------------------------------------------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长期的闭关自守终於被迫划上句号。面对西方列强国,中国的相对落后逐渐明显。国内朝野亦开始明白不变革不足以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逄的挑战。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同治至光绪初年)的洋务运动,是一场由清室自发的改革。其重点为改良生产技术,透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试图以兴办工商业来加强中国的国力。然而中国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再败於日本,显示只限於技术层面的洋务运动,并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由1895年公车上书起,国内开始出现了民间问政的风气,普遍出现的要求包括更深层的改革。当中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在体制内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国,在皇权之下大幅改变政治及社会制度。维新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而得以在1898年开展戊戌变法,但是进行103天以后,因清室内保守势力发动政变而告流产。部份维新人物流亡海外后,主张继续维持皇室;但是实行类似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将政治实权逐渐交出至民选政府,主张这种变革方法的当时被称为“保皇党”或“立宪派”。

革命组织
--------------------------------------------------------------------------------
另一种主张,则为以暴力革命彻底推翻帝制,建立类似法国及美国的共和体制。最早主张革命的人多数集中在海外,以留学生、华侨青年为多。最早期的革团体亦是在海外成立,当中由杨衢云为骨干的辅仁文社在1890年左右即成立於香港。孙中山亦於1894年12月24日於檀香山首次组织兴中会,为革命筹划经费。二者后来在1895年1月在香港合并,继续称之为兴中会,并且於同年10月26日首次在广州起义,但并未取得成功。(孙、杨二人亦因此而被通缉,并被香港当局递解出境。孙中山於次年在伦敦为清庭特务所绑架,事件成为国际新闻,孙亦因而闻名国际。杨衢云则在1901年被清吏在香港刺杀。)

1900年,中国北部爆发义和团运动。清朝皇室在事件中的拙劣举措使其威信大幅下降。1901年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的知识份子亦感觉到中国正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海外,有大量中国留学生的日本(1904年时一度达到二万多人,不少为官费留学生)成为散布革命思想的温床。主张革命的留学生成立各种团体,发行刊物鼓吹民主革命。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非常活跃。不少留学生后来归国,成为国内革命组织的骨干。

1903年日俄在中国东北开战,满清政府划出部份国土让两国交战而自称保持中立。其无能的明显令救亡的呼声更高。各种革命团体亦於此时纷纷在国内出现,主要有黄兴领导的华兴会(1904年在长沙成立,以湖南青年为主), 以及光复会(1904年成立於上海;蔡元培为会长,成员包括秋瑾、章炳麟等,以江浙青年为主);此外有更多各式各样的革命小团体。这些革命团体不一定互相隶属,但大致上都有相同的目标:谋求推翻满清、恢复汉人统治;并且建立类似美国的共和制国家。当中反清的诉求正好与地方的地下帮会相通,故此不少革命组织在都有借助会党的势力进行革命。

同盟会
--------------------------------------------------------------------------------
孙中山在1905年夏,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8月20日于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在《民报》(原名《二十世纪之支那》,为华兴会机关刊物,同盟会成立后易名民报)上阐述了这一观点。同盟会积极宣传他们的思想,大力推动群众的觉醒。《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由胡汉民、汪精 等执笔,与主张保皇、由康有为、梁启超报笔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同盟会在1907年曾一度出再出分裂(孙中山因未经众议收受日本政府资助,光复会退出。孙中山与汪精 、胡汉民等於南洋另组总部;而黄兴则继续支持孙中山),但是在革命中仍起极为重要的作用。1906年至1911年间,同盟会及其盟友,联合地方会党,在国内发动八次武装起义(1907年5月:潮州起义;6月:惠州起义;7月:安庆起义(光复会策动)9月:钦州起义;12月: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钦、廉起义;4月:河口起义;1910年2月:广州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然而皆以失败告终。当中最后一次起义,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犹为惨列,参与及牺牲者多为同盟会骨干成员。

武昌起义
--------------------------------------------------------------------------------

事件背景
--------------------------------------------------------------------------------
清政府在民主形势推动下,亦於1906年9月1日宣布“预备仿行宪政”,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11月14、15日光绪和慈禧相继死去,清政府内部斗争激烈,致使立宪成为空文。另一方面,革命党人坚信满清的统治已到达崩溃的边缘。於是在各地进行连串的小规模暴动起义,希望能取得部份城市独立后,引起全国的响应,将满清皇朝推翻。

1911年,清政府欲收回民间捐助的川汉铁路兴建权,引起四川、湖北两地对清朝政府的不满,称之为四川保路运动。保路运动持续酝酿,清政府欲抽调湖北新军镇压入四川镇压。湖北新军原为张之洞所练的“鄂军”,中下层军官不少曾为官费派日留学生,因而亦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1907年因同盟会分裂,由刘揆一成立於东京,性质及纲领与同盟会几乎相同,但不直接隶属同盟会)及文学社(原名振武学社,为新军内青年军人组织)两个革命团体在新军内渗透最广。湖北新军多不欲入川,於是革命党人乘机策动兵变。

经过
--------------------------------------------------------------------------------
10月9日共进会人孙武在家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在清吏搜查时,秘密文件和革命党人名册泄漏,杨宏胜、彭楚潘、刘复基被捕,并於次日10月10日被斩首。熊秉坤等人决定发难,1911年10月10日(农历8月19日)晚间八时,程定国发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新军工程营首先发难攻占军械室,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

翌日10月11日顺利占领总督衙门,武昌城光复,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随后汉口与汉阳也落入革命军手中,在随后的二个月内,中国各地纷纷响应,纷纷宣布贶离清室独立,终於促成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成立,即中华民国。武昌起义奠定了中华民国的开国基础,因而10月10日被定为中华民国的国庆日,也称双十节。

武昌起义之后孙中山从海外回国,於1912年元旦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改元为民国元年。而清廷则启用袁世凯督北洋军征讨武昌。但袁世凯暗中与南方议和,后来达成协议,袁世凯支持逼清廷退位,换取南方各省支持袁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来首次国会选举后,发生宋教仁案,引发二次革命。袁世凯最后更复辟称帝,失败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期。

影响
--------------------------------------------------------------------------------
辛亥革命胜利,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封建王朝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的社会革命,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使中国民众的思想得到空间的解放。

民主共和政体的树立
--------------------------------------------------------------------------------
当时中国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

辛亥革命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影响
--------------------------------------------------------------------------------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介入中国的革命活动是史无前例的,虽然革命活动主要在於挽救中国,但这一行动已对当地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於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影想大致可以分为:
#马新华人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马新华人团结力量的增长
#新思想的涌现
#政党政治的影响

孙中山於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后,许多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中立派及保皇派份子转而支持孙中山。武昌起义后,马来亚和新加坡各地华人剪掉辫子,另一方面,在同盟会和孙中山的号召下,当地华人也基极捐款支持革命运动。

马新华人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启开的民族主义思潮,成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与中国维系关系的主要指导源泉。由於民族主义的思想鼓吹,遂使到数以千计的当地华人青年回到中国参加推翻清朝,并在个方面给於孙中山金钱上的援助革命。同时这种思潮也带著反对外来殖民势力的意念,一直发展下去。

马新华人团结力量的增长
--------------------------------------------------------------------------------
当孙中山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展开革命之前,当地华人是不团结的,常有帮派和籍贯的斗争。不团结阻碍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帮派斗争影响华人社会的经济成长并阻止了不同方言集团的合作。

1906年孙中山在吉隆坡主持同盟会支会成立仪式时发出警告说:当地华人的不团结最终将导致整个华人社会的崩溃。因此同盟会展开各种宣传活动,如阅书报社、夜校、戏剧表演,使到不同方言的集团为孙中山的革命而在一起工作,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有机会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以解决共同的难题。通过不间断的联系,华人的团结精神和国民意识逐渐被加强和发展起来。1909年在打巴成立的集群社就是灌输团结思想的组织。

另一项最主要的发展便是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学校传播标准华语,主要目的在於打破使用以往的方言教学。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间有了共同的媒介语。

革命思潮带来了新的思想
--------------------------------------------------------------------------------
孙中山的革命思潮带为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带来了新的思想,冲击了华人传统的旧社会和旧传统。利他主义,舍己为群,平等和自由之观念因此不断传开。鼓励设立女子学校,女人被允许加入社会活动和参加孙中山革命。

政党政治的影响
--------------------------------------------------------------------------------
孙中山革命成功后,在1912年8月13日成立国民党。得到英国殖民政府的许可后,便在马来亚成立国民党马来亚支部。由於英国当局认为非与英殖民政府对抗,1912年12月18日,又许可在新加坡成立北京国民党星洲联络支部。国民党在马来亚继续作合法活动,直到1925年其注册被吊消,理由是未根据社团法令提供所需的资料。虽然如此,国民党的活动未停止,而是继续秘密地存在。而国民党在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活动,为日后的抗日战争、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政治运动等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Category:民国时期历史
category:清朝
category:中国战争

de:Xinhai-Revolution
en:Xinhai_Revolution
es:Revoluci n_de_Xinhai
fi:Xinhai-vallankumous
he:?????_??????
ja:辛亥革命
ko:????
pt:Revolu??o_Xinhai
sv:Xinhairevolutione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2-07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伟大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为起始标志。次年初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开始开展反清武装斗争。随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继建立。当时一些新型知识分子利用书、报刊大力宣传爱国、反清的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1905年8月,一个由各个革命团体联合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在其创刊号上首次系统地表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理论。《民报》积极进行革命宣传,就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与改良派展开论战,划清革命与改良的思想界线,民主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与此同时,革命党人积极联络海外华侨,发动国内会党和新军,在中国华南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其中以1911年春“三·二九”起义尤为悲壮。这些起义造成了广泛的革命影响,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相继响应,清朝封建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宣誓就任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被迫宣布退位,从此结束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统治和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因1911年为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http://www.wst.net.cn/history/10.10/1911.htm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way.com/khwz/guju/zthg/xhgm90/

第2个回答  2005-12-07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段时间的历史。辛亥革命另一种广义的用法,指自清末开始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结束为止。
第3个回答  2005-12-07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又叫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应该说,这两个方面同时存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0世纪中国的一个伟大事件,在中华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实现了我国国家体制的一次重大转变,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因此辛亥革命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当之无愧的。
第4个回答  2005-12-07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推翻青王朝的武装起义,因为那年适逢中国农历辛亥年,故史称辛亥革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