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今异义文言文中哪些古今异义的词

如题所述

一、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词古今异义整理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凶残)
加(更;增加)
假(借助;不真实的)
信(的确;书信)
河(黄河;泛指江河)
橹(盾牌;划船的工具)
赢(背负;胜或获得)
走(跑;不行)
次(水边;量词)
向(从前;对、朝或偏袒)
穷(困厄、不得志;贫困、穷)
率(一概、全部;率领、轻率)
再(第二次;又一次)
原(推究;原来、原则)
床(坐具;卧具)抑(或者;抑制)
归(女子出嫁;回来)
比(等到;比较)比(紧挨、并排;比较)
渠(他、它;水道)
去(离开、距离;往)
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阳、)
怒(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发怒)
危(高;危险)
但(只;但是)
略(夺取;简略)
将(请;将要)
或(有人、或许;或者)
爱(吝啬;喜爱)
固(本来;坚固)
诸(之于、之乎;众、各)
择(区别;选择)
隐(哀怜、不忍;隐藏或隐瞒)
稍(逐渐;稍微)
诚(果真、如果;真诚)
赞(引见、介绍;称赞)
拜(授官;一种礼节)
除(授官;除去)
安(养生;安定、安然)
鄙(边境;轻视或粗俗)
池(护城河;水塘)
摧(伤心;破坏或折断)
汤(热水、开水;较浓汁液)
按(查究;压住或按照)
都(大;都市或全)
病(困苦至极;疾病)
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
齿(年龄、岁数;牙齿)
伐(功业、夸耀;坎)
顾(拜访;回顾或照顾)
会(恰逢)聚会或会议)
间(参与;中间或间隔)
控(拉;控制或控告)
迁(放逐;迁移)
景(大、日光;景致或情形)
害(嫉妒;祸害或害处)
摄(整理、整顿;吸取或保养)
遣(休、被夫家赶回娘家;消除或派遣)
冒(涂盖、敷上;冒充或向外透)
奇(适宜;特殊的或惊异的)
要(邀请、相约;要求)
严(尊重;严格或严密)
卒(死;士兵)
寻(不久;寻找)
章(花纹;文章或图章)
速(招致;速度快)
寝(丑陋;睡觉)
二、古汉语中常见双音节的古今异义整理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
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
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
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婚姻(儿女亲家;结婚)
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行路(路人;走路)
根本(树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
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
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于是(由这种情况;连词)
从而(跟从、来;因果连词)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痛心(痛恨;极端伤心)
不必(不一定;不需要)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
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
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便利(吉利;方便)
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老大(年龄大;排行第一)
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可能或许可)
浩荡(荒唐;水势浩大)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作案(作几案;进行犯罪活动)
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
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县官(官府;县令)
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然后(这样以后;顺承连词)
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
流涕(流眼泪;流鼻涕)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
同气(同胞兄弟;同类)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
无道(无人谈论;没有道德修养)生日(生活一天天的;出生日)
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无论(更不必说;连词)
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无赖(活泼顽皮;品行不端)
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
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困境)开张(广泛扩大;开业)
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
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结束(整好装束;完毕)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而死)往往(处处;常常)
中间(中间夹杂;里面)扶老(拐杖;扶着老人)
猖獗(跌倒,引申为“失败”;猖狂无忌)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
恰恰(莺啼和谐之声;正好)大风(麻风病;大的风)
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中间(当中夹杂;当中)
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牲的人)美人(歌伎、宫妃;美貌女子)
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肉食(享受优裕的大官;肉食食物)
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选择连词或者副词)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
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着)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的人)
无赖(胡作非为、活泼好玩;流氓、无理取闹)作文(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豪杰(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出众的人)
风流(杰出、英俊,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满意的请采纳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1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编辑本段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编辑本段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编辑本段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编辑本段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编辑本段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编辑本段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编辑本段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编辑本段古褒今贬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编辑本段古贬今褒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
编辑本段名称说法改变
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告诫(也有谢罪的解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