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己对安徒生的了解制作一张名片

如题所述

安徒生童话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分期特点  早期: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豌豆上的公主》等。  中期: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晚期: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天燕》。  圣经原型  安徒生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位将童话当作严肃文学进行创作的作家。他凭着对西方传统的深刻了解,用巧妙的艺术手法将大量圣经原型与隐喻游刃有余地运用于作品中,使得作品比传统的童话更为厚重。另一方面,安徒生有着丰富的创造力,没有进行僵硬的说教,也没有照搬《圣经》的情节与逻辑关系,因此没有成为教理的图解,而是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品。这就使安徒生童话调和了文学中可能存在的“审美”与“道德”之间“非此即彼”的矛盾。安徒生是柔弱而善良的。他相信的是一位全然的“爱的上帝”。安徒生童话中的是来自《新约》而非《旧约》的原型。在作品中,一如在生活中,面对世间的苦难与不幸,安徒生没有选择仇恨、暴力和反抗,只是从他的情仰中汲取受与盼望,如同他的一首诗中所说,“你不懂世界上最激烈的斗争而只认识爱”。安徒生的童话中从无绝望的气息;虽然常常是感伤的,却是充满盼望的感伤。这种盼望赋予他的作品超乎时空的慰藉力量。安徒生在他的自传中所说,“无论对上帝还是对所有的人,我都充满爱意!”并且他认为,自己的一生证明了“有一个可亲可爱的上帝把—切引导得尽善尽美”。这委实在他的童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宗教救赎  在童话故事《最后的一天》中,灵魂向人们说出了这样的话语:“在我们的肉体和邪恶的天性里面是不会有什么好的东西存在的”。这个不好的东西就是“原罪”。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人天生就有罪,是因为人性中有着一些永远无法克服的弱点和毛病,罪与生命同时诞生。如果人类忽视了人生来就有罪的事实,而放纵自己追求各种欲望,他们必将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因而会受到更大的惩罚。如同《梦神》中,许多人因为自己丑恶的行为而不能入睡;《白雪皇后》中,魔鬼把制造的镜子掉成无数的碎片落人到人的心里和眼里,人们从此变得不善良也不愉快了。因此,人类需要救赎。由于原罪不等于具体的罪恶,它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命运,是人性中无法克服的弱点,单纯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拯救自己,而需要信仰上帝来拯救。  所以,当安徒生把基督教的“仁慈、博爱、奉献”等思想融入到童话世界中的时候,并没忘记把基督教的原罪意识与灵魂的救赎思想传达给孩子们。《红鞋》中,那个可爱美丽的小姑娘不能抑制自己想穿红鞋子的欲望,忘记了唱圣诗和念祷告;《一个故事》中所有房子的墙上都燃着火焰写着的几件大罪的名称;《沼泽王的女儿》中的赫尔白天是美女而内心却非常残暴,夜晚是青蛙却又温柔慈善;《恶毒的王子》中的王子喜爱战争;《踩着面包走的女孩》中的英格儿因为怕弄脏鞋子和衣服而在面包上行走;《安妮·莉斯贝》中的母亲贪获虚荣到贵族家当乳母而抛弃自己的亲生孩子等。通过这些人物,安徒生给孩子们讲述了人性中无法克服的缺点:自私、虚荣、骄若、贪婪、邪恶、残酷等。这就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原罪,只有得到灵魂的救赎才能够拥有孩子般的纯洁,从而接近上帝而入天堂。于是,故事中的人物因为违背了上帝的神圣教诲而受到了惩罚,正如《圣经》中上帝的预言得到了验证一样:《恶毒的王子》中,王子被钻进耳朵里的小蚊虫弄得最后发了疯;踩着面包走的英格儿因为自己的傲慢和虚荣而陷入沼泽,与冰冷丑陋的瘌蛤蟆、火蛇、苍蝇为伍;连《红鞋》中的小姑娘也未能逃脱严厉的惩罚,那双红舞鞋钳着她的腿,因而不停地跳舞,没有法停下来,只好让刽子手把穿着红鞋的脚砍掉。安徒生之所以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发出如此严厉的责难,就是要让孩子们正视人性中罪恶的意念和丑恶的行径,自省自戒,远离邪恶,实现灵魂的救赎。  艺术特色  他的文笔诙谐而又柔和,灵动轻巧而又饱含浓重的忧伤和哀挽。他的许多技巧精致而不矫饰、主题深刻而不刻板。他能让文学传统中那些浪漫、古老、深情和微弱的成份,与那些现代、飞速、冷漠和随意的情绪发生联系和产生磁场,比如《姆指姑娘》和《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这样的故事,就让单纯的心、朴索的想法、古老的生活原则在现代生活的氛围里散发出扑面而来的、令人产生乡愁的愉快和伤感。  带着微笑和温柔的情感进行悲剧叙事是安徒生童话悲剧美的一个显著特点。安徒生童话的题材很广,在他众多的童话中,悲剧性故事占有相当份量,从他创作中期的《海的女儿》到其晚期创作的《老约翰尼讲的故事》,悲剧无所不在。这些作品以人对理想生活和美好受情的希翼的破灭,人的精神追求的失败,美的心灵的被践踏,还有善良的劳动者的被迫害或被奴役为结局。在这些作品中,美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了。然而在作者历书写的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生中.我们却感受到这位伟大的作家用美的颜色,为悲惨的人生,痛苦的心灵印上一层柔美,隽永而典雅的色彩。悲剧为之在安徒生的世界里显得不一般。无论是对为理想而献身的小人鱼《海的女儿》,对一生探求而由崇高的母爱而放弃孩子现实生命的母亲《母亲的故事》,抑成是对那些处于困境,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追求爱情但最终被黑暗社会所吞噬,被命运所不公的劳动者和忠于爱情之士(如《卖火柴的小姑娘》、《柳树下的梦》、《没有画的画册》、《第三夜》、《她是一个废物》、《老约翰尼的故事》、《依卜和小克里斯汀》),安徒生都寄托了自己对他们的同情、理解、挚爱、尊重和歌颂。这份情感在其作品中的表现是绵长。  正是有了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这种特殊的情愫,当人们走进安徒生的悲剧世界,使很容易从其中看到令人心颤但又荡漾诗意,柔和温情的情景。那深爱儿子的母亲(《母亲的故事)》为了从死神手中抢回已是奄奄一息的儿子,甘心让挂满冰核的荆棘划伤胸脯,流着眼泪唱出哀伤的歌而献出了眼睛,甚至献出了满头的黑发。母亲拼死的找寻是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回命若游丝的儿子。然而当母亲从死神那里知晓死神将把她的儿子带往幸福的天国,而母亲则只能被送往地狱这一现实时,面对生与死两种生命状态的选择,母亲的选择是将儿子留给死神。作品以母亲貌似无情的选择来表现最深足浓的母爱,可谓在无情处现真爱。  以天国的美好映射现实的黑暗。在这里,母爱的伟大和母亲无奈的选择同样敲响了现实社会的悲歌。作者正是以这一人间的悲剧性艺术图景来寄寓他对母爱的歌颂,对母亲行为的理解和对社会的批判。同样,小人鱼(《海的女儿》)为了追求人类永恒不灭的灵魂和人间爱情,宁可牺牲一切也要达到目的。这个海底尊贵海王女儿,当她与人类相遇时,她曾两次救了王子的命。然其无私的行为最终并末被王子所知晓,她为之只能孤独地默默地忍受深爱王子的情感煎熬,忍受所爱的人爱上别的公主的现实。她放弃三百年寿命,牺牲美妙的声音,忍受无言受伤的精神折磨和每行一步都必须忍受如行于锥子和刀刃的肉体的痛苦。小人鱼的付出其目的是为了赢得一一份人间的爱情和人类永恒不灭的灵魂,但她的放弃并没有换得她迫求所想得到的一切。然而她却无怨无悔,甘于选择自身的消逝以证实自身追求的价值。这种源出于人物精神追求的坚强和韧性,全由人物那追寻理想的牢固的思想基础所决定。因为小人鱼深知理想的实现是要付出代价的,因而她追求的目标一经认准,就一定百不挠地坚持到底。作者将这一人物的牺牲精神和坚强意志置于悲剧性矛盾冲突之中,在小人鱼对自身命运的选择中表现出执着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悲剧人物的精神之美、追求之吴和理想之美在作者融着真情的美的叙事中产生了无尽的魅力。  安徒生在其童话世界中还讲述了一些执着追求爱情的悲剧。在这类作品中,爱情的悲剧性结局同样被美的情感所充盈。在现实的人生中,向往爱情且苦苦追求而不可得,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于世俗的人生中,完全有可能转化成种种“恶”的行径,张扬出人性的负面行为。然而在安徒生的世界里.它们已被俏悄悬搁或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物善的行为、爱的执着、痴心和无私的奉献。克努得(《柳树下的梦》)在失恋的痛苦中一想到他的致爱约翰妮便有一种虔诚的感觉,而在这个苦盼爱情的失恋者的精神世界中,始终存活着他所爱恋的人,因而当他怀着少男少女时产生的美好情感面对被恋人遗忘的现实时,他的梦中出现的仍是儿时约翰妮的身影和昔日的美好时光。而这个梦境使他感到这是他“生命中最甜蜜的一个时刻”。善良的依卜(《依卜和小克里斯汀》)为了给自己所爱的人以幸福,宁可解除与恋人的婚约,甘愿忍受情感上苦涩的煎熬。多年以后,这个曾经为了爱而牺牲爱的人又义不容辞地收留了他病死于破烂小屋的昔日恋人的遗孤,从此担负起这个孤儿的父亲和母亲的职责。这里,作者无疑是站在超越悲哀与欢乐的角度来观照人间的悲剧,尽显出作品主人公那能超然于一般情爱的那种伟大人格魅力,从而向读者以上一份被净化了的爱情,尽展出真爱的迷人和伟大。作品无不使读者感受到在被净化的爱情之上,主人公那金子般的心在被金钱污染过冷漠无比的社会中是那样可贵,那样令人赞佩。  安徒生世界中诸多悲剧性叙事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作者以不同题材的悲剧故事,尽显人的美和善,尽显着悲剧人物对希望、对生活、对爱情、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更在发掘悲剧人物自身审美价值的同时,将悲剧人物崇高的生命内涵和人格品性放在人类精神境界的高层次上,因此,作者的审美倾向,作者对其笔下人物所倾注的赞美与同情所交织而成的那种应和看肯定与歌颂,融注着温情和暖意的情愫。  死亡的诗意叙事是安徒生童话悲剧美的另一特色。死亡,这个人类最忌讳的字眼,它标志着生命的尽头。因而在与死亡相关的文学描述,一般与悲戚、眼泪、痛苦、悲壮、惨烈等心态有着不解之缘。安徒生之所以独特,除却他在世界儿童文学历史发展中不可磨灭的贡献乃至他在童话创作中的诸多个人化特色外,还在于他作品独特。  安徒生这里,作者把微笑与从容这种人间最有魅力的文学表情注入对死亡的描述之中,因而其作品中那些走完了人生历程抑或经历了人生悲剧的人,不论其年长和年少,当他们与人世告别的时候,不再流出痛苦的眼泪,而是或洒脱地将自身融于自然.或带着微笑在幸福美好的梦幻中离开人间。如《祖母》一类作品,作者就将死亡处理得温柔而优美。这篇寄寓着作者对自己祖母的深切怀念的作品,突现年老的祖母那份永远的美丽,更写她追念往日爱情的那种精神的美丽。在安徒生笔下,祖母虽然“脸上全是皱纹,头上全是白发,但服睛却“明亮得像天上的两颗星星,甚至比星星还要美丽”。她圾珍爱的是那朵夹在圣经中的玫瑰花,尽管它已经枯萎,但它是老祖母全部的精神寄托,因为它是那位祖母为之倾注了全部感情的美貌男子送给她的。年老的祖母只有对着它时,才露出最温柔的微笑。作品写的是死亡,然而作者却以一种忧伤而又优雅的气氛,用一层幻想的彩砂来罩住死去的祖母,因此,本是悲切的亲人的死亡成为没有痛苦的肉体的消逝,这种以暖色调笔力和诗化的幻象来展示死亡的文学呈现,使安徒生童话的悲剧作品有了的回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9
《瓶颈》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1]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瓶子的种种经历,它经历过美好,也经历过苦难,它既是经历者,也是见证者,这使得故事所表达的意义更加深刻。[2]

作品名称
瓶颈
文学体裁
童话
作者
【丹麦】安徒生
首版时间
1857年
内容简介
这个故事主要揭示人世的沧桑,也是安徒生进入中年以后对人生的感受。在故事中,作者讲述了一个瓶子从出现到变成一个瓶颈的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其中着重记述了它与一对年轻情侣之间鬼使神差般的相遇与分离。瓶子见证了世事变迁,也经历了种种美好与苦难,它既是一个经历者,也是一个见证者,这使得故事所表达的意义更加深刻。[2]
创作背景
关于这个故事,安徒生在他的手记中说:“我的好朋友J.M.蒂勒(丹麦诗人)一天对我开玩笑地说,‘你应该写一个关于瓶子的故事,从它的开始直到它只能当做鸟儿饮水用的一个瓶颈。’《瓶颈》就是这样写成的。”[3]
作者简介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4.2~1875.8.4)出生于丹麦富恩岛奥登塞小镇,自幼家贫,父亲是一名鞋匠,母亲是一名洗衣妇。他11岁时父亲逝世,生活更加困顿,14岁时告别家乡到哥本哈根,决心当一个艺术家,然而事与愿违。17岁发表作品《尝试集》,24岁出版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第一版销售一空,原本在饥饿中挣扎的安徒生从此摆脱贫困。1831年,他开始跨越欧洲的旅行,并终其一生都保持了一个旅行者的热情。1835年,安徒生完成了以意大利为背景的《即兴诗人》,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安徒生致力于童话创作,一生创作了《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拇指姑娘》等160多篇童话作品。[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