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广告,这就叫有型有腔调

如题所述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年啦,大家都准备了哪些年货呢?其实这一阵,我们博物馆里也进了一批“年货”——80年前的广告?」

说到这,你会不会好奇民国年代的上海都在卖哪些商品,广告又是怎样呈现的?这回,让我们从这些旧纸张上来看看民国上海的衣食住行吧。

中国内衣公司广告生产销售的内裤、西衬衫,减低定价,倍受欢迎。

「 首先从“衣”开始,如果不了解民国上海的人们是怎么穿衣的,看看以前的广告就能找到信息 」这张广告虽小,但却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上流社会的上海人在寒冷的季节是如何穿着打扮的。

「?民国的成立,强调“民国新建,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今世界各国,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加快了接受西式服装的速度,30年代,西式服装已占据上海服装界主流。

而上海的航线通往欧美名城,巴黎、伦敦、纽约,以女装为主的流行服装很快就可以传人上海,再以上海为中心,传向全国各地。

冠生园麦麸饼干广告

「?女性既崇尚传统衣饰的,又喜欢追随西式时尚 」她们解开了传统的辫子,梳起了头发,穿上了紧俏体贴的旗袍装,穿着高跟鞋,广告里连一旁的小女孩也身穿着旗袍装。

正广和汽水广告

「饮食方面,崇尚“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历来是饮食大国」随着西方人建立租界,西式饮食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香甜的饼干、蛋糕等点心摆上了餐桌,还颇能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使国内的店家也开始参与这类食品的制作。

冠生园喜果广告

「与此同时,西方的宴客风格也深深打动了人们,不少酒楼开始以西餐吸引顾客」这张冠生园喜果广告描绘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场景。

细看广告不难发现,无论是宾客还是服务生都穿着西式礼服,桌椅的布置也都很西洋化,而背景中“囍”等汉字等一些中式细节,加上冠生园喜糖早生贵子的语意,构成了美好的“中西合并”的氛围。

雅霜广告

「?雅霜是中国最早有规模生产的化妆品品牌 」由上海“大陆药房”总经销,不管是路边的广告牌还是报纸上,城市的街头到处都能看见雅霜的广告,常常占据大幅广告版面。

「?这则雅霜广告别出心裁的用三姐妹对话的形式展现了3款产品,字体也是相当具有艺术感」除了商品的实用性,广告还注重渲染商品能够为人带来的感觉,和使用商品后的反应。

「天梭表在民国就早早来到了中国,人们甚至过着圣诞节,送起了圣诞礼物」“赠亲友,最高尚;赠爱人,最大方”,即便过了半个世纪,到80年代仍然由不少广告说着类似腔调的词句。

蓓开唱片广告

当人们满足了物质上的欲望,就开始了精神层面的追求,戏曲、戏剧、杂耍、电影等娱乐活动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

从民国开始一直到70年代,人力三轮车和三轮车是当时路上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当时也比较常见。

「据有资料记载,上海的第一则汽车广告出现在1911年的《申报》中」

从1901年汽车进入上海开始起,直到上世纪30年代,汽车才真正开始在上海风靡起来,也正式在这个时期,汽车广告的创意变得五花八门,不同品牌的汽车为契合顾客心理费尽心思。

不少广告仅用简洁的大号字体来描述,譬如新华汽车行对美国通用汽车及零部件的宣传广告,留有相关厂商的标志,没有多余的图片和其它的修饰。

另一类是大面积的展示车辆而产生效果。

「中国汽车公司对道奇Six系列形容为“最活泼,最神速、大可供长途及艰难服务之用”、“如品格之虎虎有生气,机械之优于需要,质地之超过定价者是也”」

对道奇卡车则被称为「“今日最有价值之货运车”」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早期,许多公交车、巴士都是通过战后遗留下的外国卡车改造而来的,其中,道奇卡车占了很大一部分。

上海连英国的Singer汽车都有售卖,上海可真的是“万国汽车博览会”。

除了在文案上费尽心思,有的厂家用画来吸引眼球,使其更有沉浸式的画面感,人、车、景缺一不可,在这之中福特汽车最具代表性,这也许是福特当时在上海卖的最好的原因之一吧。

 

「这个进口梅赛德斯奔驰LO1000巴士的广告来自捷成洋行」1926年,丹麦捷成洋行创办于上海,在丹麦、汉堡及香港所设公司为联号,主要经营进出口贸易和代理服务。

南方汽车公司的文案颇有古诗的感觉

除了专为人们购买的乘用车外,运输公司、出租公司的广告也是颇有看点。

例如著名的祥生公司就曾用过“40000”这个号码,报纸也对“四万万同胞,拨四万号电话”的广告口号广泛宣传,一时间,祥生出租车风靡上海。除此之外,汽车配件、汽车修理等广告也层出不穷。

凡尔登干洗商店在宣传上以汽车接送作为卖点

这张宁波搬场运输汽车行所使用的车型列表,大家都认识哪些车呢?

到了60年代,广告画风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两张上海出租车广告包含了上海250K、上海牌轿车、客车等种类」的出租车的预约电话。

通用汽车奥兹莫比尔广告

汽车广告中,大多数制造商或车行往往强调对车辆产品的动力、经济、安全。除了车辆本身的特点外,更深层次的广告也开始凸显汽车所带来的驾驶享受,以及汽车代表的地位象征来吸引消费者,和现在的汽车相比,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

上海华生电器广告“此风凉哉”

民国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都从广告中可见一斑,对西方生活的认同模仿不断深化,过起了以洋为时尚的生活,上流社会的人们吃西餐、穿西装、住洋楼、看洋戏、讲洋话等成了时髦行为。

发黄的广告纸传递着各种商品信息,勾勒出20至30年代上海的消费生活,也向呈现了那个年代独特的审美和视觉文化。

在那没有网络直播和促销活动的时代,仅靠着简短有力的文字配上生动诙谐的插画,便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