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力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行政领导力名词解释如下:

行政领导,是指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由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者通过行使行政职权,组织管理行政事物而进行的决策、指挥、组织、控制、协调等行政活动的过程。

内隐领导理论是指特质领导理论的一种。认为人们内心中关于领导的概念化,即"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在人们头脑中的内隐印象,受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霍夫斯泰德1980年指出,领导风格的差异可以归结为不同民族文化中"人们共同的心理编码"的不同。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领导力认知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者们认为,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追随者,在一个行为对另一个行为影响的过程中都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由起到中介作用的认知过程决定的。

领导者会把下属分类并定位为某类员工, 下属也会将领导者归类为“原型” 或“非原型” 领导者 (Lord and Maher,1991),这使得对领导力的研究由对外部行为的关注过渡到对内在机制和影响过程的强调。其中,对下属心理和认知模式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通常被称作 “内隐领导理论” (implicit leadership theory)。

中国凌文辁等人为了从内隐理论的角度来验证cPM模式确实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领导行为模式,于1988年开始对中国人的内隐领导理论进行探讨。

通过实证研究和因素分析,揭示了中国人的内隐领导概念由以下四个因素构成:(1)个人品德;(2)目标有效性;(3)人际能力;(4)多面性。前三个因素与外显理论的C、P、M三个维度吻合,而第四个因素的内容,在P和M维度中都已包括。这一结果支持了cPM模式是领导行为的中国模式这一观点,并表明了文化层面影响的重要性。

对管理者的启示:

内隐领导理论表明,下属对领导者的认知会间接影响组织绩效,尤其是存在原型偏差时,对下属、领导者和组织均有不利影响。因此,管理者要注意原型匹配,缩小差异。

领导者应该适当增加与下属的沟通频率,使其依据更充分的客观信息对领导者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依靠领导者原型。领导者不仅要理解和尊重下属对卓越领导者的信念和预期,更要以此为基础,为获得下属的信任做出多样化的努力,以便引领员工产生积极正面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绩效。

此外,在进行领导力培训时,组织管理者既要着重培养领导者素质,有针对性地提高领导力水平,降低下属的内隐领导认知差异,又要了解下属心目中的领导者原型,科学选拔领导者并塑造良好的认知形象,构建更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员工满意度,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创新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