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为什么这样讲究呢?

如题所述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农村人常常说的“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就是送礼的讲究,意思非常简单,就是结婚的时候不能送伞,老人过寿的时候不能送烟,有人去世随礼不能后补。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说,有什么讲究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一、喜不送伞

古往今来,结婚都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在这样喜庆的日子,新人当然也是希望能够得到来宾的祝福,宾客也要沾喜气,经常会祝福新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早生贵子等等。送礼的时候,也会送一些寓意比较好的礼品,但是“伞”是“散”谐音,感觉好像要让人家离散的感觉,是非常不好的寓意,所以说“喜不送伞”。不仅如此,在结婚的时候,不管那天天气有多热,所有参见婚礼的宾客都不可以扇扇子,不然会给你拆散的意思。



但是大家还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现代人在结婚的时候新娘子却会打一把红色的雨伞,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是在过去,要结婚的新娘子是最大,但是再大也不能打过天地,所以新娘子从娘家上花轿一般都是媒婆背着新娘,就是为了不让新娘触犯天地,还会用红盖头遮住头部和脸部,到了新郎家这边要不还是媒婆背进去,要不就是新郎将新娘抱进去,反正脚不能触地。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就用红伞代替了大红盖头,在很多地方的婚礼习俗,在新娘踏出门的第一步开始,就让伴娘打开红伞,然后一直护送着新娘上车,预示着为新娘遮风挡雨,避免受邪气的困扰。相应的也用红毯取代了媒婆背新娘的习俗。再有就是"伞”与“散"同音,取开枝散叶之意,期盼祝福新婚夫妇多生子女。



二、寿不送烟

在中国,逢年过节送礼最常见的就是烟和酒,因为男人十有八九都喜欢抽烟喝酒,就算是家里的男主人不抽烟不喝酒,在宴请其他客人的时候也会用到,所以送烟酒一般不会出错,但是有一个场合却是坚决不能送烟,那就是老人家过寿。在过去,“过生日”和“祝寿”是有严格区别的。因为“寿”字的本意是指人的年龄大,《说文解字》中解释:“寿,久也。”所以对于老人来说过寿的时候,岁数已经很大了,害怕死亡,而这个“烟”与咽气的“咽”谐音,寓意非常的不好,所以在老人过寿的时候,是千万不能送烟的。但是可以送酒,因为“酒”与“九”同音,寓意着长长久久,一般送酒老人是会很开心的。



三、丧不后补

在以前的农村,如果有一户人家家里有老人去世,就回去通知亲朋好友、邻里街坊来吊唁,这些人得到讣告是一定会抽空前来的,所以这个“丧不后补”说的就是,如果别人家邀请你前去参加葬礼,但是你因为事情而错过了的话,等丧事完毕之后,是不能再去吊丧的。过生日过寿错过了还可以补过,结婚没有赶上,事后也可以将份子钱补上,但要丧事要是错过了,是不能补的。这是因为丧事和喜事不一样,喜事忘记了,再次随礼,寓意“喜上加喜”,家里有人去世本来就是一件非常令人悲痛的事情,你要是事后去补又会让家里人再伤心一次,况且还有咒人家又死亲人的嫌疑,所以才有了“丧不后补”这么一说。

其实,这句俗语虽然没有科学道理,但是也是一个风俗禁忌,大家也还是应该遵守,我们送礼不就是图个祝福吗,别最后好心却办了坏事。

小编有话说: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人与人的交往注重“来而必往”,于是送礼也成了中华礼仪文化的一种延续,中国历来有送礼的习惯,大小节日,走亲访友都要送礼,既是人际交往的潜规则,也是为了促进彼此的感情,所以这个礼要是送对了,就是锦上添花,要是送不对,还很有可能惹人不快,甚至得罪人。因此我们送礼的时候,一定不能乱送,送之前要注意场合,多想想美好寓意的东西,避免一些中国文化中禁忌的东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2
伞有散的意思,烟有害健康。祝寿时候不送烟。三是补办的话会招来主人家的厌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