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铜鼓的词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1.打铜鼓祝福语

击打方法:把铜鼓悬挂起来,一人用鼓槌敲击鼓面,一人手执木桶对准鼓底,以增加共鸣,声音浑厚深沉,能传远处。舞者(一般是集体)围着铜鼓,随着鼓点节奏起舞。

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是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铜鼓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诸岛也有流传。

“铜鼓”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出征交趾,得骆越铜鼓,铸为马。”制作铜鼓的以百越中的骆越为多,即是黎族与壮族。

2.铜鼓的介绍

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是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铜鼓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诸岛也有流传。2016年1月10日,由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铜鼓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启初、韦启参兄弟俩设计制作的一面直径4.2米、高2.6米、重达7吨的巨大铜鼓,是1目前世界最大铜鼓铜鼓形状像圆鼓,有各式图案,有的铜鼓上还有蟾蜍图案(越人崇拜蛙)。铜鼓的直径有大到2.3米,小的有0.7米。至今中国出土的铜鼓有一千五百多个。在东南亚各地(老挝)也发现二百多个铜鼓,泰国民间收藏和出土的则有上千个。“铜鼓”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出征交趾,得骆越铜鼓,铸为马。”制作铜鼓的以百越中的骆越为多,即是黎族与壮族。

3.铜鼓的由来(50字以内)

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是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铜鼓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诸岛也有流传。

2016年1月10日,由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铜鼓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启初、韦启参兄弟俩设计制作的一面直径4.2米、高2.6米、重达7吨的巨大铜鼓,是[1] 目前世界最大铜鼓

铜鼓形状像圆鼓,有各式图案,有的铜鼓上还有蟾蜍图案(越人崇拜蛙)。铜鼓的直径有大到2.3米,小的有0.7米。至今中国出土的铜鼓有一千五百多个。在东南亚各地(老挝)也发现二百多个铜鼓,泰国民间收藏和出土的则有上千个。

“铜鼓”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出征交趾,得骆越铜鼓,铸为马。”制作铜鼓的以百越中的骆越为多,即是黎族与壮族。

4.描写青秀山铜鼓广场的作文

去那里转转吧:青秀山风景区、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扬美古镇、广西博物馆、广西民族文物苑、广西药用植物园、动物园、大明山风景区! 青秀山风景区位于南宁市区的青秀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南宁十大景观之一,景区内四季常绿,群峰叠翠,山峦起伏,景区内拥有世界最大的苏铁园,热带雨林大观园、棕榈园、龙象塔、凤凰头等景观,现存古迹和名人文士的题吟颇丰,是游客观光旅游、寻古探幽的好去处。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南宁十大景观之一,由菩提大观园、植物王国、游乐世界三部分组成,拥有目前国内惟一的阴阳合抱菩提树及全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野战娱乐城"。 扬美古镇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南宁十大景观之一,位于南宁西南部,有上千年历史。

镇里镇外风光秀丽、民风古朴。著名景点有:千年古楼--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列亚故居、龙潭等, "扬美三宝"-梅菜、豆豉和酸菜风味独特。

广西博物馆是一个省级地志性综合博物馆,目前,馆内的基本陈列有广西历史文物陈列、广西革命文物陈列、广西民族民俗展览、"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历史陈列和古代铜鼓陈列等。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小的铜鼓均收藏于此,是世界上收藏铜鼓最多的博物馆。

广西民族文物苑是广西博物馆民族民俗文物展览、陈列的延伸和扩展。文物苑荟萃了广西壮、瑶、苗、侗等主要少数民族文化之精华,是了解这些民族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的窗口。

广西药用植物园是一座融游览、科研、教学和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地,是一个既可游乐休闲又能增长见识的好去处,占地200多万平方米,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园之一。种有药用植物2100多种,其中有剑叶龙血树、过江龙、含羞草、紫薇等名贵药材。

是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的两倍。园内共分为7个药物区:广西特产区、药物疗效区、荫生物区、本土药物区、藤本植物区和药用动物区。

南宁动物园占地40多万平方米,园内起伏的坡丘,迂回的湖泊,蜿蜓的小路,葱翠的竹木,让人仿若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其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熊猫馆、大象馆、狮虎山、豹子房、河马馆、海豹池、长颈鹿馆、斑马场、蛇馆、鸟舍等式样各异的兽禽馆以及全国最大的鳄鱼养殖基地,拥有170多种近2000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珍禽异兽,特别值得游人观看的是广西珍稀动物白叶猴、黑叶猴、矮马等。 大明山风景区距离南宁市98公里的大明山海拔1760米,谷幽峰奇,山花烂漫,木丰林茂。

其特有的橄榄古林、龙尾飞瀑、朝霞云海,无不如仙如幻,令人流连忘返。山中四季分明,形成了春之岚、夏之瀑、秋之云、冬之雪的美丽景观,被誉为"广西庐山"。

传统美食: 老友粉(面)、粉饺、香糯粽、蕉叶青糍、八宝饭、特色餐馆:明圆新都酒店紫云轩、邕江宾馆阳光城、南宁饭店小嘟来食街、中山路美食一条街。

5.铜鼓上的太阳芒代表什么

铜鼓自产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用铜以及少量锡、铅、锌等融合铸造而成的,在不同时期扮演着诸如炊具、乐器、神器等不同的角色,它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延续着古人世代相传的审美意识,是中华文明中极富传奇色彩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海南日报记者 黄 晶 铜鼓千千面,面面皆不同。 作为一种青铜重器,铜鼓因形体巨大,而鲜见于民间收藏,而随着收藏日益升温,铜鼓逐渐开始被各路藏家所重视。

目前已知海南出土铜鼓中,以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出土的汉代北流型铜鼓为体积最大者,现藏于省博物馆。此外,省博物馆还入藏两面临高县出土的汉代北流型铜鼓,体积稍小。

美在太阳纹 铜鼓之美,美在鼓面纹饰。不少铜鼓收藏者,采用拓片的方式,集千面铜鼓成册,用作欣赏,研究铜鼓发展历程。

记者在省博物馆看到,昌江出土的汉代铜鼓,面径达100厘米,腰围达270厘米,置于独立展柜中。 仔细观察铜鼓,可见鼓面铸四只立蛙,蛙身长3.7厘米,高2厘米,三只呈逆时针站立,一只为顺时针站立,使鼓面富于变幻,立体感增强。

该铜鼓的鼓面正中铸八芒太阳纹,从圆心向外,铸多圈弦纹,构成晕圈。相邻展柜中的临高出土汉代北流型铜鼓,同样具有太阳纹饰。

据省博物馆馆长丘刚介绍,这种由光体和光芒构成的太阳纹是最早出现于铜鼓上的最基本的装饰纹样,是鼓面装饰中最重要、最醒目的图案,也是唯一贯穿于铜鼓历史始终的纹样。 丘刚说,太阳纹原本是铜鼓浇铸口留下的残痕,经反复打磨修饰成为一个圆饼形的突出体,少数民族先民对其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并结合太阳崇拜,最终形成了太阳纹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有学者认为,太阳纹不仅是铜鼓所有纹饰的中心和重心,也是铜鼓作为乐器、礼器和权力重器的最具崇拜、信仰和文化意义的标志。太阳纹的设计是铜鼓工艺家的第一步工作,任何铜鼓形制上的变化,必先导致太阳纹的改变,太阳纹占据鼓面主导,其他纹饰只不过是表达对太阳纹的自然崇拜罢了。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1980年在中国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上以标准器出土地名将铜鼓分为八个类型的分法,即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 八大类型铜鼓的总体特征是通体皆铜,平面曲腰,一头有面,中空无底,侧附四耳,形态优美,纹饰变幻。

美在共鸣声 唐代刘恂《岭表录异》有记:“蛮夷之乐有铜鼓。”考古工作者发现出土的铜鼓多与其他乐器同放在一起。

铜鼓,由专做炊具的“铜釜”演变成敲击发声的“铜鼓”,铜鼓价值的高低与其音色好坏息息相关,声音好者,比较贵重。 按照现代乐器分类,铜鼓属于体鸣乐器,其腔体具有独特的储存、共鸣和传声结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吴伟峰介绍,敲击铜鼓的鼓面,可以发出金属的音响,鼓声经过圆柱形的鼓腰,最后到达宽敞的鼓足,由此向外传送,形成独特的铜鼓音乐。 五代词人孙光宪在一首《菩萨蛮》中写道:“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

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樯立。板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词中描写的是南国早春,木棉花开,少数民族敲击铜鼓,发出阵阵鼓声,人们舞蹈赛神祈福平安。 吴伟峰说,铜鼓是一种民族民间乐器,在使用和传承上均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因此一直没有成形的乐谱流传,直到195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用汉字和符号记录鼓点,逐渐形成鼓谱。

据介绍,铜鼓演奏一般由数个鼓点联成一个套路,每个鼓点的连接转换都有一种节奏变化的提示,这种提示是一种即兴式的变化,具有相当的自由度,与传统戏曲中的开台锣鼓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吴伟峰说,民间还流传下来铜鼓舞,一种是以铜鼓为道具的舞蹈,还有一种便是铜鼓伴奏的舞蹈。

铜鼓舞作为一种形象的艺术形式,再现了历史背景下的劳动场景,可以还原稻谷的生产过程,也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图腾崇拜。美在传奇 作为一种受到社会全体成员敬仰、崇拜的神圣器物,铜鼓的来源及其管理、传承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

广西河池一带,一直流传着一首祭鼓词,词中写道:“古时天无云,天旱九个月……天娘母动心,放下倾盆雨,雨滴大如鼓……铸个大铜鼓,造个好铜鼓,人间有灾祸,打鼓报天娘。” 于是,人间有了铜鼓。

民歌歌谣中的内容纵然有些滑稽的地方,但是毕竟是古人美好愿望的寄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脉络。 关于铜鼓的管理,广西民间也流传着多种版本,一种为私人所有,一种为宗族所有,还有一种为村寨集体所有,无论哪一种持有方式,人们对铜鼓的保护和管理非同寻常,铜鼓非但不能买卖,还必须经过杀鸡歃血等隆重的仪式,才能正式继承铜鼓。

丘刚介绍,海南目前已出土12面铜鼓皆为广西铸造,后随着军队流传至琼岛各地。 铜鼓是低频响器,频率越低,鼓声在空气中传播越远,因此铜鼓常被用于指挥军队作战,一来可以用铜鼓声召集部队准备战斗,二来可以用铜鼓声指挥部队进退。

在战争时期,铜鼓声具有绝对的权威,铜鼓声高昂,士气高涨,部队就会以压倒敌人的优势克敌制胜;铜鼓声不振,士气低落;如果铜鼓声消失,意味着战争失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