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写作文片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1. 对比描写片段作文

车站里,两个女孩子坐在候车室等车。

左边的女孩衣身穿超短裙,烫着最时髦的发型,蹬着一双镶满水钻的高跟鞋,手里摆弄着一部苹果6S,一看就知道是富人家的孩子;右边的女孩,穿着一件白色衬衫和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脚上只有一双同样陈旧的布鞋,手里只攥着一部老式的旧手机,她家的家境应该不怎么样。突然,下雨了,候车室里漏进来了水。

那位穿着时髦的女孩子尖叫起来,一边不停地把脚往上抬———她是担心自己的高跟鞋弄脏了。这时,那位普普通通的女孩子站了起来,平静地脱下自己的旧布鞋和袜子,垫在衣着时髦的女孩子前面,自己则平静地光着脚走了出去。

衣着时髦的女孩子愣住了,怔怔地看着另一位女孩子远去的背影,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2. 用对比手法写人作文的片段

自从哥哥结了婚,嫂子“妈妈长,妈妈短”地喊着我的妈妈,我就发现,我的妈妈变了。原来的妈妈,与奶奶的关系可是非常“紧张”。

虽说住在一个院子里,可是妈妈在东面的厨房做饭,而奶奶在南面墙边临时搭建了一个小厨房,自己在里面做饭吃。有时候家里做点稀罕的好吃的,妈妈也不会喊奶奶过来一起吃。妈妈总是说:“你奶奶偏心,总是偏向你伯伯家。”

就是以这个为“导火索”,妈妈和奶奶还吵过三次架呢!即使风平浪静的日子,妈妈和奶奶也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势。

再看现在的妈妈,等到红烧肉还没做好的时候,就大声喊开了:“妈,您别做饭了,过来一起吃!”奶奶每每听到这样的喊声,脸上的皱纹都笑得舒展开了。

看看,妈妈真的变了。

这变化还得从嫂子身上找原因。自打嫂子过了门,我们家里就时时刻刻喜气洋洋的。

早上,全家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嫂子就起床了,将妈妈的洗脸水打好,等妈妈起来洗脸。然后将全家的早餐做好,盛到饭桌上,然后在催促大家起来用早餐。奶奶的那份,嫂子总是放在碗里,然后送到奶奶的小屋里去。等到晴天的时候,嫂子不是给妈妈洗衣服,就是帮助奶奶洗头,一刻也不闲着。

看到嫂子对奶奶如此孝顺,对自己如此体贴,妈妈的脸上总是红一阵白一阵的,可能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慢慢地,妈妈也时常到奶奶的小屋里坐坐,给奶奶送上一包蛋糕或者是饼干之类的食品。冬天到了,妈妈还特意购买了新棉花,给奶奶做了新的棉衣。至于“偏不偏心”的话题,妈妈从此不再提起了。

我知道,妈妈的的变化,全是因为嫂子。看,对比着才成长呀!

少年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我”第一次和他见面,闰土“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二十年后,“我”回到故乡,再见闰土时,他“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旧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 请问一下对比描写片段三个

人物的外貌描写----fengyongjian 一、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提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

因此,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是写记叙文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外貌描写。

二、什么叫人物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等进行的描写。 三、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 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一般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 (二) 请看例子:乍一看,她个子挺高的,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

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

她平时最喜欢穿的是一条蓝底白花的连衣裙,裙摆又宽又大。她一跑动起来,裙子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飞起来了。

从例子总结出: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二)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进行描写。

猜猜他们是谁: (三) 做游戏:猜猜他们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 2、他有三头八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哪吒)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

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孙悟空) 游戏小结:我们平时首先靠外貌把不同的人区分开来,因为不同的人在外貌上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即每个人的外貌都有自己的特点。

同学们之所以能很快地猜出以上三个人是谁,那是因为他们的外貌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作者也描写出了他们外貌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一定要把人物外貌的特点描写出来,使认识他(她)的人看到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他(她)是谁,不认识他(她)的人也能想象出他(她)的样子。 (三) (三)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猜猜她们的性格: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怕羞但天真、活泼 )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文静 )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聪明,纯真) 小结:同学们凭什么猜出她们的性格?(她们的外貌)。三个小女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性格决定了她们在穿着打扮等方面(即外貌上)与别人有不同。

性格影响外貌,反过来说,根据一个人的外貌能猜出一个人的性格。所以我们在进行外貌描写的时候,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描写外貌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猜猜她们的心理活动: 1、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幸福心情) 2、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着急发愁) 3、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伤心、悲痛) 小结:三个例段描写的是三位老人的外貌,反映了三种不同的内心感情:例一表达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心情;例二反映了老人为老伴儿生病而着急发愁的心态;例三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由此说明,描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4. 用对比手法写作文

[思路分析]

下面结合鲁迅的《孔乙己》来谈谈文章中的对比手法

[解题过程]

对比,作为鲁迅先生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孔乙己〉中也随处可见。现简要谈谈小说中每一组对比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1.“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对比”

A.“短衣帮”靠柜外“站着喝”。

B.“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咸亨酒店是当时黑暗的旧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小说介绍两种喝酒的人:一种是“短衣帮”——做工的“贫苦劳动者”;另一种是“穿长衫的”——悠闲阔绰的剥削者。句中的“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为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两种人的对比,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社会地位的差异。

2.内含矛盾的对比: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站着喝酒”表明孔子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说明他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那些悠闲的阔绰者,并且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喝酒的方式和穿着的对比,正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从而揭示了孔乙己社会地位的特殊。

3.“打”与“被打”的对比:

A.丁举人毒打孔乙己

B.孔乙己被打折了腿

这组对比揭露了科举制度怎样把“读书人”分化为对立的两极:有的沿着科举阶梯爬上去了,如丁举人,任意毒打孔乙己,成为不可一世的“吃人”者;更多的却跌落下来,如孔乙己,穷困潦倒,成为被打被“吃”的对象。这种事实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4.“笑声”与“命运”的对比:

A.孔乙己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他的眼色,很像垦求掌柜不要再提。

B.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小说详尽描述了被丁举人打折腿的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的惨况。孔乙己在酒客和掌柜的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全篇小说,这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5.“排”与“摸”的对比:

A.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B.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

一个“排”字,表明孔乙己想对只花四文大钱的“短衣帮:显示一下阔气,写出了他得意、炫耀的神情,也显示出他迂腐的性格;一个“摸”字写出了孔乙己动作的迟钝,“四文大钱”藏放的严实,从侧面表明这钱来之不易,孔乙己已进一步穷困。先“排”和后“摸”的对比,反映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经济地位。

6.“不屑”与“颓唐”的对比:

A.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B.他们更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孔乙己因自己是读书人而得意,时刻不忘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是读书人,对“短衣帮”是不屑一顾,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问及“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才痛苦不安,因为他一心想读书中举,但始终未能遂愿,这成了他最大的痛苦与羞辱。这足以表明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5. 什么叫对比描写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天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对比,从内容分,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两种。

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①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鲁迅《战士和苍蝇》) 这两例,是两种人物的对比。

例①,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湟起我们爱憎的感情。例②,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革命战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奴才。

又如: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④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分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这两例,是两种事物的对比。

例③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例④,“一车炭,千余斤”,说明物质之多,“半匹红绡一丈绫”,说明价值之少,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例如: 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②他把手放在小宝的“和尚头”上摩着,他的被穷苦弄麻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 (茅盾《春蚕》) ③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韩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④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的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 *** 中国 *** 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这些例子,例①非常具体地批评了自由主义者的两面性;例②用“老”心理以突出“新希望”;例③将志愿军战士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举出来,赞美我们战士爱憎分明;例④“系统”与“零碎”、“实际”与“空洞”这些两相反对的概念对比着说,否定一面,肯定一面,使得观点更鲜明、意思更突出。 对比根据结构标准,参考传统分类法,又可分为平比与差比两小类。

平比,指两件事物平等并列地比较,往往采用并列句式。例如: ①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 《中国 ***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②今天,我们对人民,温驯得像对母亲;明天,才会用严酷的炮火,把入侵的敌人烧成灰烬! (李瑛《雪夜》) 例①用并列句式对比“虚心”与“骄傲”的不同结果,利弊立显。例②句式相同,通过对比,揭示人战士对人民温顺,才会对敌人严酷的道理;使战士性格的两个方面更加鲜明。

差比:指两事物有轻重差别地比较。差比则党常采用转折句式,或递进句式。

例如: ③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杨朔《荔枝蜜》)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例③用“转折句式”差比,揭示了蜜的工作与生活貌似“渺小”,实则“高尚”的普通真理。例④ 用“不及”关联词语表示差比,强调后者程度上比前者更深一层。

综上所述,衬托与对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甲乙对比,同时又互相衬托,甲衬乙,乙也衬甲;甲乙衬托,也含有某种程度的对比。也正由于它们有联系,所以有些修辞著作中将它们合为“比衬”或“映衬”。

但是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还是显而见的。 ①从甲乙两者的地位来讲,甲乙对比,一般说来,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

甲乙衬托,并不是所谓一半对一半,而是有主次之分,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勇过衬托,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这是对比与陪衬的主要区别。

②从甲乙两者的隐现来说,凡于乙对比,两者必须都要出现,否则便达不到黑白分明的表达效果;而甲乙衬托,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则允许隐藏,可以明写此而暗指彼,特别是像以动衬静、以明衬暗等反衬,常常不出现主体。 ③从甲乙两者的类属来讲,凡甲乙对比,两者要么同一物体,要么同一方面,否则便不可比;而甲乙衬托,两者可以是同类属的,也可以是不同类属的,如以景衬情就是言此而意彼。

对比与衬托,不仅是修辞方式,也是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戏剧、电影、绘画、摄影、雕塑和音乐等,都经常用到它。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6. 用对比的手法写作文

高大的棕榈树

在我们校园里种着好几棵棕榈树。远远望去,它就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站在它脚下向上望,它笔直而上,有四五层楼那么高。它的主干粗壮、挺拔而修长。树干从上到下的粗细不一样,树干的中间部分是最粗的。上、下部分都要比中间的细。最漂亮的要数棕榈树的叶子了,一片片叶子向外舒展着,就像孔雀在开屏。叶片很大,中间还有分开的小叶片,像“千手观音”张开手臂,真有趣。

棕榈树一年四季都充满了生机。无论是春、夏、秋、冬,它都是那么苍翠挺拔,好像一个个士兵守卫着我们的校园,陪伴着我们学习成长。

到了夏天, *** 辣的太阳像火球照得大地滚烫滚烫的,有了棕榈树的遮挡,我们在树下作游戏、上体育课,就不会觉得那么热了。有时小朋友拖着棕榈叶,骑在上面玩,真像动画片里的魔法师,非常好玩。下雨时,棕榈树的叶子经过雨水的冲洗,变得更青翠,给校园增添了几分绿意,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

秋风一吹,棕榈树的叶子摇摆着,像个绿头发的小姑娘在欢快地翩翩起舞。还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仿佛是个小歌手在唱歌。真是歌舞齐全呀!

棕榈树,你不仅为校园增添了不少的美丽,还给同学们带来了欢笑。我喜欢你——高大的 棕榈树。

7. 用对比写一篇作文480字

我家有只小白狗,它浑身长着雪白的毛,摸上去软绵绵的,像穿着一件干净的白毛衣;一对大眼睛咕碌碌直转,仿佛两颗黑宝石;头顶上长着对小耳朵,鼻子扁扁的,上面常常很湿润,奶奶说那是小狗健康的表现;尖尖的尾巴十分灵活,常常不停地左右摇晃,但是如果你弄痛了小白狗,它就会“汪汪汪”地叫,尾巴也夹在两腿间,真有点像书上说的“夹着尾巴逃跑”。

我最喜欢看小白狗吃食了。一天,我拿了一块肉。

小白狗看见了,围着我直转。我把肉向上一抛,小白狗纵身一跃,张开嘴巴一咬就准,然后它用前脚把肉按住,用牙一点一点地撕,吃得真是津津有味,一会儿就下了肚。

吃完后,它还用舌头舔舔嘴巴,仿佛在回味刚才的美餐 ,你也可以投稿 小白狗睡觉也很有意思。天气暖和时,小白狗很爱趴在地上睡,前脚向前伸着,后腿向后伸,或是四脚朝着同一方向舒服地躺着。

冬天来了,小白狗怕冷了,它把头紧紧地埋在腿间,蜷着身子呼呼大睡,。小白狗如果开心的话,还会四脚朝天睡,肚子随着呼吸一鼓一鼓的。

小白狗觉睡醒了,还会伸懒腰。它把前脚伸得长长的,再吸上一口气,把身子一拱,可爱极了。

妈妈有时坐在客厅织毛衣,一不小心,毛线团滚到了地上,小白狗耳朵一动,就闪电般地冲过去,灵活的大眼睛不停地寻找。然后,身子一跃就把毛线团紧紧地按住,快活地玩了起来,它一会儿跳过来,一会儿蹦过去,一会儿把线团滚到左边,一会儿把线团滚到右边,还用前爪拍拍线团,像小孩子玩皮球一样,真有意思! 小白狗不但可爱,还很聪明。

有一天晚上,我们带着小白狗一快儿散步。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身后的小白狗不见了。

它到底去哪里了?这里这么多条路,小白狗会不会迷路了呢?我们连忙去找,可是,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我就想小白狗是不是被偷走了,或者是跑其他什么地方去了,我和妈妈像热锅上的蚂蚁,东跑跑,西跑跑,就是没看到小白狗的踪影。

最后,我们也找累了。爸爸说:“我们回家吧!”一路上,我难过极了,一直在想着小白狗的事,一句话都不想说。

当我走到楼梯口时,“汪汪汪”,隐隐约约传来小狗的叫声。“会不会是我们家的小白狗呢?”我这样想着,三步并着两步,飞快地冲上楼梯,小白狗果然在那里恭候多时了,看见我们回来了,小白狗立即把尾巴摇来摇去,“啊!小白狗!”我愉快地叫着,一把抱起小白狗,心里可高兴了。

我真喜欢这既可爱又聪明的小白狗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