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苏轼《前赤壁赋》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如题所述

读《前赤壁赋》有感
《前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1082年游赤壁后写下的。九百多年后,作为一个现代人,当我读到这一名篇时,心中仍不禁为之一动,是什么穿越了那近千年的历史,仍能叩响人们的心扉,是什么竟能引起自古至今从生活方式到思维形式截然不同的人们以同样深深的思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有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盖乎?”这就是答案,寥寥数语,作者便将生命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了既有深度又有高度的阐述不能不令人叹服。

说到生命,记得曾看到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从娘胎到骨灰盒的一条抛物线。”确实,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便注定了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死亡。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努力尝试去逃避,去摆脱。从道教的炼丹以求不老到西方的上帝普求众生,人类渴求生命状态能延续直至永恒。可自然法则是不容变更的,于是一旦生命有了开始,就一定会结束,于是人们开始慨叹“人生在世,草木一秋。”苏轼在文中也借客人之口表述了那份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惆怅,这似乎是每一个生命实体都拥有的共同情绪和无法回避的问题。而真正令人震憾的是作者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全新的生命境界,从变化和不变的角度两次审视了生命。若说变化,那么天地万物没有一瞬是不变的,正应了那句西方哲学家的名言:“人无法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若说为变,人类自身无法体验死亡,也就是说作为生命个体每个人都只活在生命的状态中,那么人与万物的生命便都是无穷无尽了。这是怎样一种人生啊,对于浩浩宇宙,个人生命渺小得不及沧海一栗,而对于个人而言,一生的岁月就是全部。于是生命变轻了,因为无论长短、成败,你的存在于整个宇宙看来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于是生命变重了,因为当你看到青山绿水,走过春夏秋冬,当你切实感受到父母、朋友对你的关注与在乎,你会发觉你的生命以承载着沉沉的爱,于是你会说活着真好。人能来到这个世上也是莫大的幸运,只要你曾拥有生命,你便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仅属于你的时空去感知,认识,甚至是去改变世界。物换星移,苏作为生命个体早已作古,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仍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执著与热忱,那是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或许正是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观深深打动了我。
可苏轼毕竟生活在遥远的宋代,我无法准确把握当他写下那深刻的文字时内心的感悟,一如他无法想象千年之后现代人的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商品社会中,苏轼那对生命的感慨或许应该加上现代的注解。作为生命个体,你无法选择出生的时间、地点,你的性别、国籍、肤色,有很多东西都是与生俱来的;而作为一个生命群体的一员,你又无法超脱于社会之外,你的行为、举止,甚至思想都受到社会的影响。于是当生命被定格在当今这样一个讲究功利的商业社会中,你发现“一切向钱看”成为不少人的人生目标,越来越快的现代节奏使人们终日忙于赚钱、工作,“我太忙,没时间”成了流行的口头禅。一生就这么在忙碌中匆匆而过,忙得无暇看看窗外黄了又绿,绿了又黄的树叶,忙得没空给家人挂电话致问候,忙得忘了留点时间给自己去思考生命。直至有一天,蓦然回顾自己的一生,却不知这辈子都忙了些什么。即使你富甲天下,即使你名成功就,仍不免一死,而在那整日奔忙之中错过的与亲友,自然的交融机会却是永无法弥补的。生命不过宇宙中的尘埃,短促的如一闪而过的流星,可生命也可以是具有无穷魔力的当你将视线移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当你将目光放在其他生命体之上,你会领悟,生命与生命的沟通,交流是那么神奇,即使你不名一文,你仍拥有蓝天、白云、花香、鸟语、亲人、朋友,那种生命的富有令你相信生命本身是宇宙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一个组成部分。至少,在那一瞬,你懂得生命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存在。如果要问什么能使生命延续,不是金钱,不是名誉,是爱,对生命、自然的热爱,这份爱能令你珍视每一分,每一秒,这份爱能令你的生命燃烧出耀眼的光华。于是,当生命转化为另一种存在方式,你可以无怨地说我爱过,我活过。也许作为一个人你走向了终结,可你却不会消失,你化为了烟、云,或是其他形式存在于你热爱的自然之间,宇宙之中。正如苏轼所言:“逝者如斯(水),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月),而卒莫消长也。”于是,你会带着爱将生命幻化为永恒。
历史是一条长河,在这条河里所有的生命都活在各自的概念中的现代里,因为生命只有一种时态——现在进行时。别在将心灵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荣辱,只让它更贴近自然,更贴近生命的本源,去感受爱,付出爱,让这一辈子不白来世上走一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