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功效?

如题所述

  一、糖尿病相关疾病1.防治糖性白内障近年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有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糖耐量和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能力。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口服0.5~1.0毫克的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糖对晶体的损害,同时对眼底视网膜和基底膜以及其他组织脏器也有一定保护作用,可防止角膜组织僵硬,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出现。如服用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1~1.0毫克/日时,可使正常人白内障的发病率降低一半。

  2.防治糖尿病性心脏病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凝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高,所以糖尿病人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阿司匹林能阻止凝血素在体内合成,故能防治糖尿病引发的心脏病。美国《医师健康研究》揭示:服用阿司匹林的男性,心脏病发生率减少了44%,而患有糖尿病的男性,其心脏发病率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因此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成年糖尿病患者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以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

  二、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除了血压升高外,还可发展至先兆子痫而出现抽搐、昏迷等危重情况。国外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有预防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作用。服用阿司匹林组的孕妇中,仅有2人发生轻度高血压,其中1人要做剖宫产。而服用安慰剂的一组孕妇,有4人发生高血压,7人发生先兆子痫,1人发生子痫危象,有7人要做剖宫产。由于服用剂量小,故未发现对孕妇及胎儿有毒副作用。

  三、老年痴呆症美国研究发现,按时服用抗炎药物(阿司匹林类)治疗或预防其他疾患(如关节炎、心脏病)的患者,一般不会患老年痴呆症,阿司匹林不但有益于老年痴呆症病人,而且对老年健忘症患者也颇具疗效。

  四、癌症美国研究显示,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具有防治各类肿瘤之功效,如结肠癌、食管癌及胃癌等等。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服用阿司匹林长达10~19年的人,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了30%;用药时间超过20年以上者,其发病率会下降44%之多。英国研究发现,一种名为ct的物质会促使前列腺癌生长,而阿司匹林能够阻断或者减弱它的作用。

  五、抗生素所致听力障碍研究表明:在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合用阿司匹林会防止听力损害的发生。因阿司匹林被分解后,会变为水杨酸盐,它能阻止自由基的形成,从而预防抗生素所致耳聋的发生。

  六、抗衰除皱英国对500名25~35岁女性试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眼角出现皱纹较晚,而且皮肤显得光滑柔嫩。阿司匹林有可能成为一种廉价有效的防皱、保青春药物。

  七、改善老年男性性功能据最新资料报道,口服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阴茎内血液的凝固性,有助于改善老年男性的性功能。

  八、治疗艾滋病大多数研究艾滋病的专家认为,阿司匹林也许能在控制艾滋病的多药物疗法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http://www.fx120.net/ypsj/yp-sc/yw-yyzn/hlyy/200503231602371699.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24
【药品名称】
通用名:阿司匹林肠溶微粒胶囊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AspirinEnteric-MicroencapsulatedCapsules汉语拼音:AspilinChangrongweilijiaonang本品主要成分是阿司匹林,其化学名称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其结构式为:C9H8O4180.16
【成份】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白色颗粒。
【作用类别】

【药理毒理】
为抗血小板药,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如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等引起的释放)以及抑制内源性ADP、5-HT等的释放。其作用机理是使血小板的环氧合酶(即前列腺素合成酶)乙酰化,抑制环内过氧化物的生成,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后大部分在小肠上部吸收,约6小时内浓度达高峰,吸收后迅分布到各组织。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为龙胆酸。本品大部分以结合的代谢物、小部分以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出。
【适应症】
本品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心肌梗塞、暂时性脑缺血或中风发生。
【用法和用量】
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一次0.1g(1粒),一日1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1较常见的不良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反应,2少见的不良应: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支气管痉挛性过敏感反应,皮肤过后反应,肝肾功能损害。
【禁忌】
①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病、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禁用;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用;③对本品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或有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或另一种非水杨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过敏。但非绝对,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有过敏反应性疾患者慎用。(2)对诊断的干扰:①长期一日用量超过2.4g时,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葡萄糖酶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阴性;②可干扰尿酮体试验;③当血药浓度超过130μg/ml时,用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可得假性高值,但用尿酸酶法则不受影响;④用荧光法测定尿5—羟吲哚醋酸(5-HIAA)时可受本品干扰;⑤尿香草基杏仁酸(VMA)的测定,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结果可高可低;⑥由于本品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剂量小到40mg/日也会影响血小板功能,但是临床上尚未见小剂量(<150mg/日)引起出血的报道;⑦肝功能试验,当血药浓度250μg/ml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可有异常改变,剂量减小时可恢复正常。⑧大剂量应用,尤其是血药浓度300μg/ml时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⑨每天用量超过5g时血清胆固醇可降低;⑩由于本品作用于肾小管,使钾排泄增多,可导致血钾降低;(11)大剂量应用本品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可得较低结果;(12)由于本品与酚磺酞在肾小管竞争性排泄,而使酚磺酞排泄减少(即PSP排泄试验)。(3)下列情况应慎用:①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②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③痛风(本品可影响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④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⑤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⑥肾功不全时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⑦血小板减少者。(4)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尤其是妊娠最后三个月的妇女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儿童用药】
小儿患者慎用,尤其有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Syndrome)有关,严重者可致死,中国尚不多见。
【老年患者用药】
慎用,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下降服用本品易出现毒性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用时疗效并不加强,因为本品可以降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生物利用度。再则胃肠道副作用(包括溃疡和出血)却增加;此外,由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还可以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包括肾乳头坏死、肾癌或膀胱癌的可能。(2)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血的危险。(3)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同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4)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长期大量应用)可增加本品自尿中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碳酸酐酶抑制药可使尿碱化,但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不仅能使血药浓度降低,而且使本品透入脑组织中的量增多,从而增加毒性反应。(5)尿酸化药可减低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本品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6)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同用时为了维持本品的血药浓度,必要时增加本品的剂量。本品与激素长期同用,龙其是大量应用时,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危险性,为此,目前临床上不主张将此二种药物同时应用。(7)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可因与本品同用而加强和加速。(8)与甲氨蝶呤(MTX)同用时,可减少甲氨蝶呤与蛋白的结合,减少其从肾脏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毒性反应。(9)丙磺舒或硫氧唑酮(Sulfinpyrazone)的排尿酸作用,可因同时应用本品而降低;当水杨酸盐的血药浓度50μg/ml时即明显降低,100~150μg/ml时更甚。此外,丙磺舒可降低水杨酸盐自肾脏的清除率,从而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
【药物过量】
过量或中毒表现:①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②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处理:按常规方法解救。
【规格】
0.1g
【贮藏】
密闭、阴凉干燥处保存。
第2个回答  2014-03-10
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物,以前主要用于退热,近年来发现它还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等抗凝作用,广泛用于支架置入术后的抗凝治疗,它的副作用是抑制前列腺环素的合成,胃黏膜修复功能下降,导致胃酸反灌引起胃黏膜损伤.
指导意见:
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物,近年来发现它还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等抗凝作用,广泛用于支架置入术后的抗凝治疗,它的副作用是抑制前列腺环素的合成,胃黏膜修复功能下降,导致胃酸反灌引起胃黏膜损伤.

在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可以用奥美拉唑抑酸,减少其对胃黏膜的损伤.
生活护理:
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用奥美拉唑减少胃的副作用,祝身体健康!
第3个回答  2020-08-25

阿司匹林妙用非常多,很多人不清楚,都学学

第4个回答  2007-01-24
消炎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