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的历史原型是谁?

如题所述

历史上的周培公,原名叫周昌,字培公,是湖北荆门人,小时候家里来了两股土匪。
第一股叫李自成起义军,把他爹弄死了。第二股叫张献忠起义军,过了几年把他妈又逼死了。
周培公成了孤儿,还好在家里还有人照顾,读书识字,考中秀才,成了诸生,诸生就是再怎么考也考不上,省里弄个学校给你培训。
周培公一看这不是办法,扔下老婆孩子,去北边京城谋生了。

周培公由于多少有点功名和学问,巴结个权贵,竟然进了皇宫当差,他在皇宫干什么呢?搞史学研究。
具体点就是历史记录员,负责《实录》的誊写工作。
《实录》就相当于备忘录,专门记载皇帝和大臣的活动,比如每天皇帝接见了谁,都说了什么,皇帝上朝时跟大臣讨论了啥国家大事儿,都要一一记录下来。
后来,赶上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叛乱,周培公心中大喜,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他辞去国史馆的工作,进入军中。
你问我怎么知道周培公心中大喜的,他写了诗。

这时候,康熙命令图海带着一万家奴去平察哈尔王数万骑兵。
没错,历史上,康熙缺少兵马,是图海建议他启用上万家奴的,至于孝庄太后有没有掺和我就不知道了。
图海平了察哈尔王后,康熙接着让他去平王辅臣
此时,周培公在一个叫吴丹的将军的幕府里,吴丹归图海统领,图海听说周培公很有谋略,横刀夺爱,从吴丹那里把周培公调到自己幕府里了。
周培公和图海才真正是千里马和伯乐,在此之前,康熙都不知道有周培公这号人。
打王辅臣的时候,图海跟部将和幕僚们商量怎么办?有人建议用大炮轰了平凉城。图海不愿意,说老百姓是无辜的。

这时候周培公说,他有几个老乡在平凉城,是王辅臣的手下,愿意去劝降王辅臣。
这么大的事儿,图海一个人决定不了,便写了个折子给康熙,让周培公带着去京城,由康熙亲自定夺。
周培公又回到北京,见了康熙,这是周培公第一次见康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见康熙。
康熙看了折子,又听了周培公的计划,同意了。
周培公马不停蹄又赶回甘肃,他回禀图海后,单枪匹马进了平凉城。
不得不说,周培公确实有胆有识,敢一个人去千军万马的敌军老窝。
王辅臣也不是傻子,算得上老奸巨猾,他不能凭周培公空口无凭的一番言语,就相信图海,得谈判。
就这样,周培公开始在平凉城内外两地频繁周折来回,这一番劝降,可费了周培公不少唾沫,不过,王辅臣最后还是降了。

周培公梦想的建功立业终于达成,在康熙那里也赢得有才华有计谋的美名。
平定三藩后,论功行赏,图海向康熙大力推荐周培公,还要康熙把周培公的母亲封为诰命夫人,周培公也表示,要以朝廷的名义厚葬他的父母,康熙一高兴,全都准奏。
后来,周培公又跟着图海西征,不知道打谁,反正跟着图海又去打了一仗,打完仗,周培公在军中就没啥大作用了。
图海再次向康熙推荐周培公,让周培公去朝廷里当官。
结果,康熙大笔一挥,把周培公封为山东布政使参议道。
有人脑袋懵了,啥是布政使,啥是参议道?

布政使好理解,明朝就有了,明清两个朝代,一个省最大的官是巡抚或者总督,巡抚下面是布政使和按察使。
巡抚或总督相当于省长或书记,一个省里所有事儿基本都管,巡抚之下的布政使,相当于专管财税和行政的常务副省长,按察使相当于公安厅长。
这布政使参议道,就是布政使的副手,参议道这个官职,专管布政使手底下具体某一件事儿。
比如管河道的,粮道的,收税的,或者某几个州县的道的,各种具体的活都有一个参议道管,相当于具体分管某件事的副省长。
周培公被分管到登莱道,就是今天的烟台和威海,这俩地方是山东沿海地区,就地图上山东半岛突出来的那块,这下明白了,周培公管的是海防。
说白了,周培公就是管理烟台和威海这片区域海防的道台大人。
结果,周培公在这个地方干了三年,就跟同事发生矛盾,辞官回家了。

周培公跟谁发生了矛盾呢?当地的总兵官。
有人又说了,总兵,总兵,整天听这个名字,这到底是个啥官?
总兵官明朝就已有,打仗的时候,朝廷空降一个总兵,带领一个区域的几乎所有兵力,它上边,最多就有个总制、总督、督师这种朝廷空降的钦差大臣,其实总兵官也是空降带兵的,只不过明朝老是空降这那的,后来总兵官反而下去了。
到了清朝,总兵就多了,一开始有83个,凡地方上的兵马,主要是绿营兵,不分州县,能编成一个营的兵力的,都有个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
周培公是海防道台,是地方行政官员,为了搞海防,怎么也得跟当地的绿营兵打交道,要不然没有兵,你还搞什么海防?光靠道台府或者当地府衙的兵,能干什么?
那么,周培公就得跟当地的总兵官打交道,谁知道,两人尿不到一个夜壶里去。
周培公想,自己好歹是跟着大将军图海平过三藩的人,受不了这个气,知识分子嘛,酸臭味也比较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周培公一气之下,回老家湖北荆门了。这一年周培公44岁,已经人过中年。
周培公回老家以后,也没闲着,除写点诗文,教育儿孙,整天就琢磨朝廷大事儿。
后来康熙要打准格尔蒙古部的噶尔丹,周培公还给康熙写折子,分析当时的局势,教康熙怎么打怎么打。
康熙这时候也人到中年了,已经不再是平三藩时的小年轻,根本不搭理周培公这茬,甚至,有可能都忘记周培公是哪棵葱了,周培公献上的计策没有一点回音。
由于这时候他的伯乐图海已经去世,没人向朝廷举荐他,就这样,周培公失去再次建功立业的机会。
周培公没法当官,只能在家含饴弄孙,以写诗为乐,最后病死在家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