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二年级数学作业怎么划分

如题所述

将学生分为“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制定不同方法不同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作业分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承认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施教,才能实现有效教学,而在“大班额”下教师很难做到这点。作业分层设计无疑是良策之一。
⒈深入调查、划分层次。
实施作业分层设计,首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入调查。通过查阅学生的成长档案,对学生的每期、平时检测情况与现实表现等进行分析,结合平时的细致观察与家访,对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与现实学业水平有一个综合而全面的了解,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掌握的调查资料,全班学生基本有以下三类:A类是目前的“学困生”,约占班级人数的1/6,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习惯欠缺。B类是目前的“中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一半,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C类是目前的“优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13,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
⒉讲究策略,有效实施。
教育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后,在教育中要确实保证分层教育的有效实施。对A类“后进生”的作业批改尽量当面批改,发现知识掌握情况不好时教师要耐心辅导,从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及时加以辅导与教育。当发现有进步时及时给以表扬,适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动向,让家长积极配合教育与辅导,使“后进生”重拾学习的信心。对B类“中等生”的作业批改重在点拨、适时指导,注重作业评价的科学性,评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或努力的方向,必要时教师推荐适宜的课外读物与资料,让“中等生”在学习能力、综合运用上不断提高,使他们在这种分层教学环境中不断向更高层次转化。对C类“优等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作业采用讨论后互批、互评,对重点、难点部分在学生互批、互评后教师加以复批,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指导,教师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与资料让他们在学习中“吃饱喝足”,让“优等生”在综合能力上得以不断发展,成为班级学习的引擎,带动A、B两类学生的不断发展。
⒊及时调整作业层次,促进班级整体发展。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