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的落幕之战

如题所述

一代英雄收官之战:朱元璋围攻苏州张士诚,张士诚宁死不屈

张士诚是元末非常强大的势力,与陈友谅、朱元璋并肩作战。他鼎盛时期,其所占版图南起绍兴,北至济宁,西至汝州、颍州,东至于海。而且其治下的土地盛产粮米鱼盐,还有蚕桑之利,物产丰富,实力雄厚。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后,开始铲除威胁巨大的张士诚。

一、朱元璋制定作战计划

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后,开始一步步侵蚀张士诚的地盘。 1365年至1366年4月,朱元璋先后占领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苏州、蒿州、邳州、安丰等县。张士诚在淮东的地盘急剧缩小。

1366年,朱元璋打算以淮东诸县的和平,彻底吞并张士诚的势力。于是召集中央书记省、都督府大臣商议讨伐吴国。

宰相李善长认为:张士诚屡犯我军地盘,早该讨伐;但张士诚所在的地区物产丰富,粮食储备充足。应趁机进入,见机行事,不着急。

徐达将军认为:张家骄横专横,他任命的李伯生、陆振等将领,只知享富贵,目光短浅。有权势,率领精兵,三吴之地必破。

朱元璋非常赞同徐达的观点:“大家所见所闻有限,只有将军同意我的看法”。当年八月,朱元璋又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0名大将。万,攻打张士诚。

临行前,朱元璋问常遇春有何打算。常遇春回答说:“率军直抵苏州,苏州一进,其余州县必投降。”朱元璋说:“不行。张士诚是做盐商起家的,张天启、潘元明都是硬汉,互为兄弟。大军攻打苏州时,天启等人担心他们会被也灭之,尽全力救之。汝先攻湖州,令张士诚疲惫不堪,斩其羽翼,再迁苏州,必能成功。

二、朱元璋在苏州城围攻张士诚

十一月,徐达、常遇春应朱元璋的要求,先后占领了湖州、嘉兴、杭州、绍兴等地,苏州城逐渐沦为孤城。攻城为主,攻城为辅。这就是朱元璋制定的围城战略。徐达率众将至苏州城下,开始整兵。

常遇春守虎丘,郭子兴守楼门,华云龙守许门,王弼守长门,汤和守盘门,张温守西门,康茂才守北门,耿炳文守城东北,丘成管城西南,何文辉管城西北,徐达自己管长门。苏州城四面修筑土墙围墙,围城全城。

徐达命人在营中建木塔,与城中最高的庙宇齐平。还建了一座瞭望塔,高三层,可以鸟瞰苏州全城。敌楼装有远程弩炮。此外,还使用了名为向阳炮的火炮。大炮一响,城池震动,破坏力惊人。张士诚的军队对此尤为忌惮。

说张士诚与城外完全没有联系,那也不对。朱元璋虽然占据了张士诚的大部分城池,但仍有一些县城一时难以攻破,莫天佑控制的无锡就是其中之一。

张士诚羽翼被夹,老巢被围。他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莫天佑。希望他能从外线突破防线,或者双方内外配合。而一旦灭了张士诚,莫天佑也不能独活,双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互相帮助。

莫天佑手下有个将军叫杨茂,擅长潜水。他常派杨茂从水下潜入苏州城联系。不过很可惜,这么隐蔽的东西,却被徐达发现了。杨茂终于被劝降,继续往来于苏锡两地,但他却成了徐达的奸细。所以,对于张士诚和莫天佑的计划以及双方的实际情况,徐达是心知肚明的。

三、不甘被困,张士诚奋力突围

1367年2月,徐大久攻打苏州城,返回南京向朱元璋汇报情况。朱元璋授予他便宜办事的权利,他不必事事上报。此外,朱元璋为了更快攻占苏州,还派大将于通海前来助战。于通海到达苏州后,先是在灭渡桥歼灭大量敌兵,又起兵到桃花坞,夷平了当地的军营。然而,他在最后一战中不幸中箭身亡。

当年六月,张士诚不甘被困,又得不到莫天佑的帮助。再加上城内粮草开始紧缺,他准备自行突围。他首先派人调查周边防御情况。发现城东阵势森严,想要突围并不容易。所以门被用作突破口。

常遇春闻讯后,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并分出一队兵马到北昊,切断了他的后路。双方大战良久,不分胜负。随后,张士诚增派兵马1000人参战,并派兵到山塘作为后援。

盘门之战也惊动了其余一带的守军,徐达派王弼前去支援。王弼遇上向山塘进发的大军,手持两刀勇往直前。士卒大败,稍稍后退。趁此机会,常遇春率军挺进,士卒大败。却因山池狭窄,两边都是水潭,兵马后退,相互拥挤,坠入其中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张士诚手下有贴身侍卫叫永胜军,又称十龙,皆身披银甲,威风凛凛。这一战,勇猛的胜利部队全部淹死。而张士诚自己也被马吓到,也掉进了水里。好在手下及时救了他,才没有死。最后,它被抬了回去。

李伯升是跟随张士诚从军的将领,后来投靠了朱元璋。他见张士诚已无计可施,便派人劝说他听天由命,到开城投降。但张士诚犹豫不决,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片刻后,张士诚再次尝试突破。他引兵出须门,前线锋芒毕露,常遇春拼死抵抗,时诚部稍稍后退。这时,他的弟弟张士信突然在城门上喊道:“兵力已尽,速回。”明诚遂撤军。常遇春趁他退却,猛追不舍,使将士损失惨重。此后,张士诚只好再次撤退回城。

不久之后,张士信便在城楼上与谢劫等人一起用餐。手下刚给他一个桃子,他还没来得及尝,一颗炮弹就落在他身边,张世新当场死亡。这对张士诚又是一次重大打击。他自建军以来,几位兄弟都是他的得力助手,张世新尤为重要。这次突然被杀,他更慌了。

九月,徐达终于率军攻破了丰门,常遇春也攻破了长门。诸将在徐达率领下,过桥来到城下,枢密使唐杰却进城拒守。张士诚驻扎在军门内,命令谢杰、周仁设下栅栏挡住朱俊,唐杰支撑不住,终于投降。周仁、许毅、潘元绍等人也纷纷缴械。

黄昏时分,石诚大军全线溃败,徐达率部逼近城下,苏州城至此才算真正破灭。仍不甘心的张士诚亲自率领两万至三万残军,在万寿寺东街与徐达等人肉搏,最终战败。张士诚仓皇逃窜,身后只剩下几个骑兵。

四、英雄的结局,惨淡的结局

张士诚知道这一次是彻底的失败,仓皇逃回了自己的王宫。他对妻子刘氏说:“我最后会死,你怎么办?” ”刘曰:“夫君放心,小妾不负你。刘氏说完,就回到自己的卧室上吊自杀了。而他的妃子、宫女和两个幼子全部被他的养子陈宝在齐云楼烧死。

张士诚一个人坐在皇宫里,左右空无一人,呆呆地坐在那里。徐达派手下的老将李博生来到他的住处,准备再次劝说他投降。当时已是黄昏,宫门紧闭。张士诚最终选择了上吊自尽。李博生打开宫门,见张士诚还没有完全死去,急忙吩咐手下将他抬下去,解开绞索。他回过神来后,只说了一句话:“94号英雄,听力受损。”

94是他的昵称。徐达再三吩咐手下的老将潘元绍等人,以大义劝降,张士诚却视若无睹。徐达无奈,只好用一面破旧的盾牌,将他扛出封门,装在船上,送回南京,交给朱元璋。张士诚在船开往南京的途中,不吃不喝。到了南京,他还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众人把他抬到中书省,等待朱元璋召见。

宰相李善长见到张士诚,便拨打他询问。问了几次,没有回答。李善长很生气,骂了他一顿。张士诚羞愤之下,趁众人不注意,再次上吊自杀。这一次,他是救不了了。或许对于他来说,死亡才是最好的归宿。

五、结语

张士诚是元末英雄。与陈友谅和朱元璋相比,他的攻击性略显不足。但只是相对而言。当年张士诚率领十八人杀入高邮城时,百万大军的元军也无计可施。 ”而石城孤军作战,北渡淮海,隔山左,南占浙西,与方国镇接壤。在肥沃的田野里。”

《明史纪事本末》从他所掌握的领域来看,他在鼎盛时期并不在二人组之下。他所占区域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综合实力可与两者相提并论。当然,正因如此,他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成功了,剩下的日子就是享受权贵了。

他的斗志也因此消失了,他甚至忘记了身边还有朱元璋这样一个巨大的威胁。如果不时刻提高警惕,就会给朱元璋可乘之机,后果不堪设想。可惜张士诚还是纵容了。

张士诚攻破苏州城后,死也不愿选择归顺朱元璋。这或许是英雄最后的骄傲。你可以打败我,但你无法征服我。这和先死的项羽、陈友谅是一样的想法。不知道当时张士诚一个人坐在皇宫里,到底想到了什么?你在想什么?

参考文献:《明史纪事本末》、《明太祖实录》、《明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