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留下余地”为话题,有哪些好素材?

紧急求助···

一次,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两个学生做得完全相同。我联系这两个学生的平时表现,初步断定是学习较差的李伟抄了学习较好的万红的作业。于是,我把李伟找到了办公室。
我首先询问他最近一两天有什么情况没有,他回答:“没有。”在排除了这些可能影响他学习的客观因素之后,我直截了当地问:“前天留的作业,是你自己做的吗?”他犹豫了一下,怯生生地回答:“是,……”随后,他面红耳赤,低下了头。他的窘态,证实了我的判断。于是我拿出一张白纸,想让他把作业当面再做一遍,然后严肃地批评他一顿。

但是,就在这一瞬间,我迟疑了。看着学生那羞愧的目光,我脑海里闪过许多念头:我要是当面指出他在说谎,以显示我当老师的高明吗?我是要置他于难堪的境地,然后狠狠教训他一顿,以显示我当老师的威严吗?不,不能这么做!我又缓缓地把纸放回了原处,声调平和地对这个学生说:“好了,没有别的事了,你回去吧。”

有些事情常常会超出人们的意料。第二天早晨我刚一到学校,李伟就从教室那边向我走来,精神显得有些兴奋。到了近前,他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还有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信纸,一齐交给了我。我打开作业本一看,在新的一页,那几道题又十分工整地重做了一遍。打开信纸一看,是一份检讨书,上面写道:“老师,前天的作业,是我抄的,虽然您没有批评我,但我心里比挨了一顿打还难受。我把作业重做了一遍,请您看我今后的实际行动吧。”

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事情如果不是这样处理,而按照我的原意,那势必“将”他一“军”,使他陷于难堪之中。再进一步设想,他抄袭别人的作业还不承认,这是错上加错。此时如果我劈头盖脸地批评他一顿,他定会无言以对。可是教育的效果呢?可以预料,那将大大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教师简单粗暴的当众批评,也许使学生恼羞成怒,不自觉之中把矛盾激化,在师生之间形成严重对立。当时,李伟没有马上承认抄了别人的作业,不过是自尊心强所致罢了。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尊重和爱护学生这种自尊心。我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平静地让他回去,这就给他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改过的机会。当我看到他补做的作业和发自内心的检讨时,我意识到自己对李伟的教育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通过这件事,我对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相信他们有自我改过的思想基础这一点,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想,对那些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教师不必再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更不应用过激的言词对有缺点的学生动辄斥责、教训。要给学生留有余地,使他们有时间去判断自己言行的正误,体会老师的“言外之意”,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这应该是我们教师进行批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