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如何评价?

如题所述

这部微电影以一位搬家公司工头的经历,展现了老北京冯先生对‘百花'深处胡同的眷恋。

导演在表现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用传统文化的衰落与消费主义的盛行,表现出新旧更替之下的时代的变迁。影片中镜头、果别的使用与意象的呈现十分巧妙。

影片中导演大量使用运动长镜头:"搬家"过程中镜头不间断的由工头和另一个抬“金鱼缸“的工人转移到一旁嗤笑的工人,在刻画搬家工人形象的同时对“搬家”场景和工人们的运动进行了洋细完整的记录,使得情节连贯真实。

除运动长镜头外,导演也善于使用短固定镜头。短固定镜头往往用来描述或强调细节,导演用在对话场面:工头坐在车里一边翻看单子一边与站在车门边冯先生的商量搬家事宜,这让剧情信息集中明确。

为之后观影者与冯先生情感距离的建立做了铺垫,同时也建立了镜头的节奏感。既表现了冯先生的“疯“和搬家公司的无奈,也落造出一种流畅的荒诞恢谐感。

景别的使用对刻画北京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冯先生坐在白色卡车内看向窗外,一个高楼矗立、高架层叠的样貌展现在他的面前,这是他所陌生的场面。

此时远景、大运景的空间感使观影者产生一种情感超脱感,让观影者在了解到行车环境的同时,与冯先生的“无法融入”产生共鸣。

而此后的远景:工头眼中百花"深处胡同,则被突出了残破、陈旧、颓败的特点,与繁华、高速发展的城市另一面开形成巨大的反差,表现了工头与冯先生的情感转变。

影片中的意象也根据城市的两个面貌多现出不同的意义。 高楼、高速成了新生势力发展的象征,孤独的大槐树与残破楼则变为传统文化衰落的代名词。新旧更替发生着,它处在陌生与熟悉之间。

铃当的当子找着了,它在陈旧的成墟之上,铃铛的壳手也找到了, 它在新填的沟里。一个铃铛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留在原地,一个随着泥土被带走,当它重新组合起来,让人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正如影片里虚实重叠的呈现:白墙黑瓦红柱子,院中有棵大槐树。

铃声叮叮当当的,引发观影者想象它多年前遇着刮风下雨时的声音,也让观影者联想起冯先生找着铛子时的欣喜。

冯先生提着铃铛奔向大槐树,逆光的拍摄在勾勒人物与树木轮廓的同时将冯先生与新兴的高楼分离开来,不仅增添了影片的空间感与艺术感染力,也烘托出一种诗意、神秘的气氛。

再表现了传统文化与新生文化的碰撞后,表现出了传统文化仍然磅礴的生命力,为影片的主旨披上了一层复杂性。

这部电影通过对冯先生面对新旧两种环境不同的态度,细腻而真实地表现了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文化者对盛行的消费主义与外来文化的"对抗",从而表现出新事物的旺盛生命力,同时也揭示了时代发展过快,传统文化衰落,及年华易逝的悲哀。

这部影片无疑会引导观众,在追求新兴事物的同时,回忆并寻找以往的生活印记,使许多生活结奏过快的人看到细微处的美好。影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6

《百花深处》是陈凯歌在2002年拍摄的一部微电影,属于《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一部分。《十分钟年华老去》由世界范围内15个导演分别拍摄的10分钟短片组成,这部影片的主题是“时间”,因此陈凯歌这部短片的内核也是“时间”。影片在世纪之交,用一种奇幻的方式讲述了时间的矛盾,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故事讲的是千禧年之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居住方式的改变,让人们都住进了水泥森林里。

新城区的建立,必然带来了老城区的拆迁,百花深处胡同就在时代的变迁中被淹没被遗忘了。一天,一个自称冯先生(冯远征饰)找到了搬家公司的人工作人员(耿乐饰)要他们替他搬家。

搬家公司的人跟着冯先生来到了他口中的“百花深处胡同”,可这里的早就一片荒芜,除了那一棵大槐树之外再无他屋。但冯先生却坚持称这里还有他的家,让搬家公司的帮他搬家。

“只要给钱啥都搬”的搬家公司看在钱的份儿上决定陪冯先生演一场戏,他们一边搬家一边听着冯先生描述老北京胡同人家的样子,在“疯子”的口中老北京回忆曾经的样子。

结果一个不小心“手滑了”,冯先生眼中最宝贝的花瓶让搬家公司的人“摔碎了”。冯先生拿着空无一物的花瓶碎片,蹲在百花深处胡同的废墟上痛哭。

影片结束,冯先生记忆中百花深处的样子,在他的脑中以水墨画的方式重现。

影片虽然是一时间为主题,但并没有跟随时间的步伐向未来走去。而是以“时间”为名,讲了一个现代与传统、现实与记忆、工业文明和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短短几分钟,借由一个“疯”(冯)先生的口,向观众展现了一个虚实交错、新旧交替、回忆与重生的北京城。

第2个回答  2019-04-24

《百花深处》是陈凯歌执导的一部历史短片,由冯远征、耿乐等人主演,讲述了老北京冯先生请搬家工人“搬家”的故事。

这是一部特有感情的好片子,是一部以寓言展现的片。冯先生(确切地说是个疯子)是个老北京,住了大半岁月,看过花开花落。房子早已拆了,但他的心还留在过去,埋藏在那棵家族的大树下。

搬家工人装模作样的搬着只存在于老先生视野里的家具,再加上那一口北平土话/京片子,突然又有了那种传统相声的喜感。而藏在传统段子里的那种深沉哀痛,却也一点一滴地表露无遗。那种昨日琼楼玉宇今日黄花的辛酸!

看到冯远征手拿房檐上的风铃愉悦的奔跑向大槐树,几个年轻的搬家工人也好像在日暮的微光中依稀辨识到曾经老北京百花深处胡同的那一座座古朴的四合院,以及那上面建筑的人格精神。

拆了什么都拆的面目全非,以至于最正宗的北京人竟然都会不辨老家方向,在这座越加现代化的魔方矩阵里茫然若失,冯远征演的是个疯子,是个迷失在新旧交接时代里的疯子,故土被夷为平地,曾经被珍视的一切物事精神都渐渐隐没在所谓的现代化城市进程中。

清风摇曳,大槐树下,一阵阵远旧的叫卖声由远及近的传来,摇椅上竹茶几摆着散落的棋盘和冒着温气的茶壶,日暮西斜,城市的兴盛的背景下,是这样一幅幅没落了的胡同景致。

有些东西是再也回不去的,就像百花深处的四合院就像四合院房檐上下雨时叮当作响的风铃,随风而散了……

这是一部好片子。

陈凯歌通过这种虚实对照、转变最后彻底融合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疯人不疯的怀旧故事。但他的出发点绝不是为了塑造一个停留在过去、被时代抛弃的堂吉诃德式的角色。事实上,无论是由新至旧的倒行结构,

还是画面表现的场景构图(如:从废墟窗框向外看汽车急驰而过,汽车行驶时反光镜中废墟作为背景实体渐行渐远,以废墟为前景的背景中隐喻呈现的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等等),

还是铃与铛的隐藏寓意,影片都表现出某种陈凯歌一贯地对于历史的关注,以及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所表现的隔离与传接。

第3个回答  2019-04-24

小故事电影《百花深处》只有十多分钟的时间,却讲述了一个疯狂老人在十分钟内搬家的荒诞故事,反映了现代文明和旧文明交替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代沟。

这部电影的关键情节是搬家,影片的本身就是搬家的新旧交替。电影开始时,搬家公司为一名中年男子搬了一个新家,新房子在一栋新的高楼上,这与百花深处胡同要拆除的老房子形成对比和呼应——老房子被拆除了,年轻人们都对新楼趋附者众,场面可谓是非常的壮观。

冯先生在电影中的形象是个疯子。一套经典的中国红色校服、一件卡其布夹克和一顶破旧的黄色小帽子,当搬家公司带他去“百花深处”时,他很高兴能在空地上跳来跳去,他的一举一动就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从服装到行动,冯远征最充分地展示了冯先生这个新时代的疯子。

冯先生是一群因时代发展而失去家园和生命几代人的缩影,它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它包含了太多祖父母的记忆和故事,它见证了整个家庭的兴衰,然而,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不能保护他们的老房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被摧毁。

他们中的一些人得到政府补贴,过着舒适的生活,融入城市生活。然而,不愿向时代屈服的冯先生选择了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与时代抗争——他疯了。

现代文明的快车载着活在旧时代的老人飞奔,而且老人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脚步,迷失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这种鲜明的对比也充分地讽刺了这个社会时代的背景和这个社会时代的脚步。

虽然这个故事很短,但看完之后,它会让人伤心落泪。这是一部含泪的荒谬喜剧。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没有展示他更支持新旧社会中的哪一个,只是表达了他对新旧文明交替的想法和对那些不能融入新社会的老人的同情。有时候你走得太快,不要忘记回头看看你来的路。

第4个回答  2019-05-06

《百花深处》是由陈凯歌执导,冯远征主演的一部十分钟短片,属于“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之一,讲述老北京居民冯先生寻找搬家公司为他在百花深处胡同的家搬迁的故事。当他带领搬家公司的车来到一片已经被夷为平地的空地上,并指着并不存在的房子让工人们搬家的时候,工人们嗤笑着离开了,其后在工友的电话里得知冯先生是一个疯子,但为了能拿到这一趟的工钱,他们也配合着冯先生装模作样搬起了家。

“搬家”是一种精神上的告别仪式

冯先生是一个生长在老北京人,他家住在百花深处,一颗大槐树下的四合院里。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老城区面临大面积拆迁而逐渐消失,冯先生的故居也在时代的大潮中被推倒成一片废墟。尽管人人都说他已经疯了,而他也不过是固守着自己的家园不肯醒来的痴人一个,他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接受过于快速的变化。在他的记忆里,他的家始终停留在百花深处胡同里,他必须完成这一次精神上的搬迁来告别故土,然后才能适应新的房子新的身份。

城市化进程中新旧文明的碰撞和困境

随着人口膨胀以及城市规模扩大,我们都知道老式的四合院已经无法容纳这海量的外来人口,老房子是必须要拆迁重建的,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间和土地来留给奢侈的四合院。这一切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如此的理所当然,以至于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到推到的那些老房子其实也是一代人的记忆和老北京人的根基。农耕文明一路走来的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寻根文化,哪怕是死了,也讲究一个落叶归根,生命要踩到土地上才能落到实处。但显然一层层堆叠起来的高楼大厦让我们跟土地失去联系,也让我们逐渐失去根基,这是冯先生所不愿意面对的,也是我们年轻人所忽视的。

片名和人名背后的隐喻

百花深处听起来根本不像是一个胡同的名字,而更像是一个让人向往的精神家园的名字,而冯先生的“冯”和“疯”是同音的,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编导人员的巧妙构思,也让我们可以一眼就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怀旧和无奈情绪。冯先生孤独地缅怀着往昔,固执地记着已经不复存在的老家,最后只能被人们当成疯子。冯先生已经在这个时代里失去了根基,变成了一个漂泊的灵魂,而他又不肯落到新的地方,只能面对这样一种一直无法落地的尴尬处境。

片头出现了孩子,中年人和老年人,影片中我们又随着搬迁车从高楼林立的城区来到残垣断壁的拆迁区,这些都是视觉效果上极为强烈的对比,而这对比里,就是时光。短短十分钟,让我们看到年华的变迁,老去的是冯先生以及他所代表的旧文明旧传统,而新生的是一个蓬勃向上的新城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