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策略有哪些

如题所述

①预习习惯的培养
五年级,预习的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了,训练孩子努力做到“四到”,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首先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教给学生多一些的读书方法,常用的有边读边想边动笔的方法。因为小学生读书往往有口无心。教给他们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在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注上拼音,写出解释,诵读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思考题(思考题可以是老师针对此文出的,也可以是教材里的课后题)。最后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②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
我们认为认真听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看、听、想、说、写。看,就是看老师和同学的演示、板书及动作,做到看时不动口。听,就是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所以在课堂上要常常提出这样的要求,当别的孩子发表意见的时候,其他孩子一定要认真听,看看你的想法和他一样吗?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意见?想,就是想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每当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前,都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先想一想。说,就是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每当孩子发表意见时,要求孩子们把话说完整,并鼓励孩子们在交流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写,就是做好练习。要求学生进行具体写话、写片段,小练笔,使其感受语言表达的全过程。
③提问习惯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确实,发现、创新都是由疑问开始的。这正如古人所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一种新的认识都是从疑开始的,不善于质疑求异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是不会有创造精神的。从这个角度说,质疑实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见异求疑,敢于疑课本之说,疑教师之解,疑权威之言,在提问中探幽索微,寻求真理,掌握知识
④复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的掌握新知识,并且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要使语言知识和技能经常得以巩固强化,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勇敢克服学习当中的困难,战胜遗忘,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复习、记忆和操练。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各学习环节的不同特点给学生适量布置听、说、读、写、背方面的作业,形式上要尽量做到游戏式、趣味化。尤其是对学困生,教师应帮助他们复习所学内容,并予以更深入细致的辅导帮助,尤其要对其进行学法的指导。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自己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不懂就问,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也就为他进行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⑤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是:(1) 每天阅读。每天拿出十来分钟,或老师读书,或学生轮流读报,或自己阅读。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看报,就寝食不安。(2) 读书动笔。读书有多种功能:娱乐、识字学词、增长知识、获取信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受教育、接受美的熏陶、帮助写作……读书不动笔,效果常常只在娱乐的层面上。凡是需要费功夫认真阅读的文字,都要动笔读。“动笔”就是做读书笔记。如何记笔记,前面已经讲了,这里不再重复。(3)带工具书阅读。学生过了识字阶段,再遇到生字,就应该自己解决了。况且查工具书的意义不只是认字。现实生活中,一般人不可能随时都带工具书,那些总愿意“查查”的人就得益了。(4)勤问。以往教学强调学生应当养成“多思考、勤动脑”的习惯,“思考”不易落在实处。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要养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问“为什么”,就是刨根问底,深入思索;问“为什么不”,是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培养质疑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提问,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也可以针对文章的写法。
培养好习惯,光提要求和讲解无济于事,要多督促勤检查。养成了这些好习惯,什么都“好像出于本能”,语文就不需要教了。可以说,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各种语文学习习惯一经养成,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不须教就实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01
多读多写多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