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对燃放鞭炮“痴心不改”

如题所述

说起了鞭炮,那就不仿多说几句,鞭炮是由何人何时发明,历史没有详细记载,也无从考证,但有一
点肯定是在火药发明之后,至于中国人为何喜欢放炮,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那是为了驱逐一
种叫“年”的怪兽,此乃传说,不可信也。有人说是为了祈福辟邪,有几分可信。我们可以从小孩喜欢放
炮这一点看出点门道,小孩并不懂祈福辟邪,但小孩就是喜欢放炮,而小孩喜欢的是炮的声音,这种声音
可以给人们带来刺激、兴奋和快感,而这种声音是寻常得不到的。古人也一样,那时人们除了可以听到下
雨打雷的声音之外,就再也听不到任何震耳的声音,当人们得到鞭炮这种声音之后,发现这种声音可以烘
托环境气氛,表达心中某种神圣和愉悦的心情,于是鞭炮就成了喜庆活动必放的一种声音,这就是我们现
在看到的凡是婚嫁、丧葬、建房、庆典、祭祀、祈拜等活动都要放炮的原因,而不是仅仅因为过年才燃放
鞭炮。造鞭炮自然离不开火药,而火药却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影响了整个世界,火药的发明是不意间
的成果,那时的炼丹术士在偶然间发现将芒硝、硫磺和木炭按比例混合在一起,见火可引发燃烧产生热量
,只是燃烧和正常火的燃烧不一样,具有快速放射喷发的特点,但人们还不知道这玩意能干什么。于是有
人琢磨用纸将火药层层包裹起来,插上一根装有火药的空心草,将口用丝线紧紧勒死点燃,结果就产生了
巨大的声响,以后经改进做成了圆型纸捻式的产品,这就是最早时的炮,只是这时还不叫鞭炮,因为它是
单响,故叫炮仗和爆竹,后来人们又经过改进使用一根捻子,而将火药分成上下两层装填进行燃放,便出
现了火箭原理,当底部一响爆炸后,将上面的一响推向天空引爆,就产生了二响炮仗。再后来人们觉得炮
仗还不够刺激,就将爆竹大幅缩小,把纸捻编织连接在一起进行燃放,就产生了机关枪的声响效果,这就
是现在的鞭炮。之所以称它为鞭炮,一是因为鞭炮的声音很象马鞭子甩出的声响,二是鞭炮是象编辫子一
样编出来的,故叫鞭炮。自从发明了鞭炮以来,人们就对它寄托了很深的感情,一直燃放到现在长达1000
多年。
遗憾的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和鞭炮,但在此后的延续发明创造上却停止不前,诚然中国是最早将火器应用
于军事领域的国家,只是火器的发展实在不敢恭维,北宋时期使用的火枪火炮的发射管是用竹筒做的,直
到元代以后才改用金属发射管,而且囿于现场装药换药、点火发射的落后状态,既无速度又无效率,更多
的则象放鞭炮一样,威慑作用大于实战作用,战争的胜负主要还是靠冷兵器的对抗来决定,这种状况一直
延续到明清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火药自14世纪传到欧美国家以后却是另外一番天地,其火药和火
器都得到快速发展,公元1779年,英国化学家e霍德华发明了雷汞,它是一种起爆药,为引爆炸弹提供了
方便,公元1807年,英格兰人利用氯酸钾、硫、碳发明了第一个击发药,为击发枪弹创造了条件,公元
1863年,j威尔勃兰德发明了威力强大又安全性能特佳的“梯恩梯”炸药,公元1884年,法国化学家p维埃
利发明了无烟火药,为马克沁重机枪的发明提供枪弹方面的条件,因为之前所用的有烟火药,容易产生太
多杂质而出现阻塞,不能连续不断地发射子弹,至此无烟火药就成了普遍使用的发射药。公元1887年,诺
贝尔将他所发明的达纳炸药加入硝酸胺,又发明了高效廉价安全的“特种黄色炸药”。所有这些现代火药
的产生,都为现代火器的产生创造了必备条件,于是冷兵器时代就被热兵器时代所替代,而这时发明火药
的中国还处于燃放鞭炮“驱邪避祸”的阶段。记得1866年英国使臣曾代表英国政府给乾隆皇帝赠了一批包
括新型火枪、火炮和望远镜在内的礼物,乾隆皇帝看后却不屑一顾,认为那是小孩耍的玩意,一直放在故
宫的院里成了废铜烂铁,直到他的后人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中才知道这玩意的厉害,被逼的赔了银子又割
地。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却倒霉在火药上,中国人发明了鞭炮,却输在了马克沁机枪劈哩啪啦的响声中
,实为一个莫大的讽刺。不过还好,中国人还是把燃放鞭炮的传统文化继承了下来,而且发扬广大,也算
是对古人四大发明的敬意吧,只是让人纳闷的是,洋人也发明过火药,怎么放炮的劲头就没有中国人大呢

如果你坐在航天器里俯撖中华大地,你会发现中国每天都在放炮,东南西北,城市农村,几乎炮声此起彼
伏,无处不响,保守估计每天约有五万个地点在燃放鞭炮,平均每个点炮资100元,一天的放炮费用是500
万元,一年合下来是18亿元,但和春节放炮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过年期间中国约有四亿个家庭放炮,
平均每个家庭炮资100元,合计是400亿元,全年估计要炸掉450亿上下,这些费用可以打半个伊拉克战争
,可以建10万所希望小学,可以购买40架空客300--200飞机,还可以....。适逢春节来临,从除夕晚上零
点的钟声敲响开始,整个华夏大地在同一个时间顿时万炮齐鸣,亿枪开火,延续时间20分钟以上,那阵势
真是地动山摇,声震四海,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连美国轰炸巴格达也望尘莫及,然后你再举头一望,硝烟
弥漫了整个上空,几十万吨的氮、硫和二氧化碳注入了大气。第二天一觉醒来,你会发现满地的纸屑,一
片狼籍,不过没关系,爆竹声声除旧岁,欢天喜地迎新年,脏一点也值。至于放炮每年需要耗去多少森林
木柴,造成多少水土流失,为温室效应增加多少贡献,几乎没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传统文化岂能说丢
就丢?所以几年前部分城市曾经禁止过放炮,后来又开了禁。中国宋人虽然发明了鞭炮,但那时人口只有
1000多万,大多且为穷人,燃放鞭炮只是象征性行为,现在可不同了,人口是以前的100倍,生活水平又
大幅提高,放起炮来只嫌自己的财力不如别人,除夕放,初一放,初五放,十五还要放,当然寻常遇事还
要放。山西有个柳林县,地下盛产煤炭,比较有钱,十几万人口的小县,过年鞭炮进货,二十吨的卡车要
进十几车,你说厉害不厉害?山西介休有一个煤老板为女儿出嫁举办婚事,光鞭炮就买了十几万元,两亩
地大的操场满满地铺了一地,肯定你没有见过,可以说在放炮问题上,尽显国人的“疯狂”。中国是人口
大国,每人撒一泡尿就可造一座大湖,任何举手投足的失误,都将给环境造成明显的破坏,毫无节制的燃
放鞭炮,恐怕不仅仅是每年制造3万多人的伤残事故,这几年莫名奇妙的出现持续的高温、旱灾、水灾、
风灾、雪灾等,难道和我们的生活方式一点关系没有吗?医院里癌症病人持续不断地上升,难道和空气的
污染一点关系没有吗?笔下真得不相信中国能将放炮的文化再坚持一千多年。倘若国人实在难以割舍炮的
声响,为什么不在炮的声响上进行创新改革呢,比如改家家放炮为一家代表放炮,今年你家放,明年他家
放,即轮流放炮,或者播放电子仿真声响,也可研究发明无污染材料代替,都是不错的出路,否则任其现
状存在,大自然对人的惩罚就会在随时爆发。
中国人不仅喜欢放鞭炮,其实中国人喜欢所有的高分贝声响,我们常说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实际
应该说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苦难文化,据有人考证统计,五千年历史有四千年处于战争状态,在两军对
阵中,总是战鼓摧进,鸣金收兵,伴随着高声呐喊助势,进行着血雨腥风的搏杀,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高
分贝的声响,并将这种习惯锻压于民族的骨髓里。即使在和平环境下,中国人也是在少数人高压的制度下
生活,不能乱说话,不能乱写字,三叩九跪,严刑峻法,一不留神就将引火烧身。猪平时是不爱发声的,
只有被杀的时候才会大声喊叫,人也是一样,只有在世态压抑的状态下,才会有高分贝发声的欲望,所以
借助高分贝的音响使人们的感情获得宣泄和释放,就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你会发现中
国的锣鼓是高频率的,劳动号子是高音节的,戏剧唱腔是高音色的,民歌是高亢韵调的,哭泣是嚎啕大声
的,官员训话是高分贝的,小孩读书是高声览读的,当然人们吵架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比一个嗓门大,很
多人知道自己大喉咙大嗓门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同样一场精彩的演唱会,西方人在那使劲的鼓掌
,中国人却是使劲的叫喊,这就是融入血液中的民族性格,所以中国人喜欢放炮也就不难理解了。当年有
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纽约违了规,警察要给他开罚单,他拽住警察不让开,并大声申辩,警察说你能不能说
话小声点,中国人说:“我声音大吗?比鞭炮声音还大吗?老子从小就是放鞭炮长大的,声音能不大吗?
”,这虽然是诡辩之词,但不幸言中,和草食动物性格温和,而肉食动物凶残的道理一样,中国人嗓门大
是和放鞭炮有点基因联系,现代心理学分析如是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8
就是为了耀武扬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