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肌胞在不同疾病和年龄段的用量用法如何调整?

如题所述

成人常规剂量:


肌内注射聚肌胞,一般每两天一次,每次用量为2-4mg,治疗时长视情况而定,可调整至每日1-10mg/kg,主要用于肿瘤治疗。具体如下:



    带状疱疹:每次2mg,5天为一疗程,通常需使用2个疗程。
    流行性胸痛(病毒感染):与带状疱疹的用法相同。
    扁平疣:每次2mg,隔日注射一次;外用聚肌胞液6mg(加2%水杨酸酒精100ml),每日两次,7天为一疗程。
    水痘:聚肌胞2mg,维生素B12500μg,隔日一次。
    流行性结膜炎:初始每日1次,3日后调整为隔日肌内注射1次,同时配合氢化可的松眼药水。
    肿瘤辅助治疗:每次1-2mg,隔日或每周2次。

静脉注射慢性乙型肝炎:每次10mg,每周两次,治疗周期为3个月。


眼部疾病:
- 病毒性角膜炎:每次1-2滴,每3小时一次。


预防流感:使用滴鼻剂,每次1-3滴,每日3-5次。


局部注射:
- 扁平疣:皮损部位皮下注射0.5-2ml,每两天封闭一次,5-10次为一疗程,治愈率高。
- 跖疣:修削后局部注射,每次0.3-0.5ml,加2%利多卡因2ml,每日1次,一般用药3次消退。


儿童常规剂量:
- 婴幼儿秋季腹泻:加用聚肌胞1-2mg,每日一次,疗程3-4日,可增强常规疗法效果。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2岁以下每次1mg,2岁以上每次2mg,每日一次,有助于缩短病程和防止感染扩散。


扩展资料

聚肌胞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