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针对性

如题所述

9月份是高校工作比较繁忙、校园比较热闹的时间段之一,随着新生入学的到来,学校里面不仅添加了新的成员,同时也将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如迎新宣传、军训、社团纳新、入学教育等等。作为高校老师,看到开学之初的新增面孔和热闹景象,常常会联想到几年前自己刚上大学时的一些场景,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刚入学时候的“白加黑”——白天军训、晚上接受入学教育。军训的形式和内容,全国高校应是大同小异,但入学教育就大相径庭了,究竟如何进行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新生入学教育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又应以何种形式进行教育?
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进行换位思考,考虑大学生刚入校所亟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适当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大学新生来讲,从高中进入大学,意味着要进几个转变:在身份上,由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在环境上,由熟悉的高中校园到陌生的大学校园转变;在生活上,由半独立状态向独立状态转变;在学习上,由基础学习到专业学习转变。在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生活中,面对上述一系列问题,大学新生难免会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存在很多的疑虑,突出体现为:渴望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所在院系和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大学学习的任务与方法、大学生活的规章与制度、个人发展的目标与规划等。
所以,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在内容上应该包括这么几个模块:首先是学校发展情况,要通过介绍学校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规划,办学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与自身特色,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基本运行状况,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和基础设施三方面的建设状况,使学生对自己就读的学校有一个宏观、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其次是院系及专业情况,要通过介绍院系的发展、学科与专业的设置、教师队伍的构成、培养方向与途径等方面的情况,使学生对自己所在的院系和所学的专业有比较详细和清醒的认识;再次是大学的学习任务和管理方式,主要涉及到学习阶段的划分及主要任务、学年制或学分制的方案设计与相关要求、大学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校园及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与制度;最后是个人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介绍职业选择与发展定位、人才供给与需要、就业政策与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人才观,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与职业选择。
任何内容都需要用形式表达出来,新生入学教育的丰富内容同样需要适当的形式作为载体。新生入学教育要做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阶段划分的有序化:在具体形式上,可以通过辅导报告、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座谈会或交流会、实地参观、学习材料、音像展播、问卷调查以及校报、广播电台、宣传栏、网络等媒介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在人员构成上,可以邀请知名专家、任课教师、政工干部、在校学生、已毕业大学生等不同年龄、职业和不同生活阅历的人给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在阶段划分上,可分为宣传发动、具体教育、效果测试、总结评比几个具体的阶段,即广泛宣传和动员、调动新生参与入学教育的积极性,学校与院系联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进行相关知识测试、检验教育活动效果,总结教育活动情况、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堂课”,搞好入学教育是使新生熟悉学校环境、适应大学生活,在角色、心理、行为等方面顺利完成由高中生向大学生成功转变的前提和基础,而充实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则是提高新生入学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