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退休年龄有什么利弊

如题所述

  一般来说,在劳动力供给整体不足的情况下,延长退休年龄对于改善劳动力供给,缓解社会养老负担是有意义的。但是,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有许多人担心,这一政策的推出,会影响青年人的就业机会。事实上,部分国家在推行延长退休年龄的过程中,选择弹性退休模式,也有增强政策灵活性,减轻社会震荡的考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劳动力结构正发生重要变化,适时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已成为欧美各国的重要社会政策选项。受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期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延长退休年龄的计划。德国媒体日前报道,欧盟委员会计划最晚在2060年把欧盟成员国的退休年龄推迟至70岁,这样,“欧洲人才不会有超过1/3的时间在退休生活中度过”。其中,德国和西班牙政府拟将法定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5岁提高到67岁,法国政府也计划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3岁。不过,相关政策一经公布,立即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各界对这一政策的分歧较大。在一些欧盟国家内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计划成了工会与政府,甚至是在野党与执政党相互博弈的政策焦点。  一般来说,在劳动力供给整体不足的情况下,延长退休年龄对于改善劳动力供给,缓解社会养老负担是有意义的。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实际上延长退休年龄对于社会就业的整体影响有限,但的确有减轻社会负担的功能。一方面,随着教育和培训年限的提高,每周法定劳动时间的缩短,劳动者直接参与劳动的年限事实上在缩短,这意味着社会负担的实际增长。另一方面,年长劳动者通常是富有经验的劳动力,围绕他们的工作参与,通常会增加更多劳动力的工作参与机会。同时,一些专家在比较近十年来各国退休年龄和就业、失业状况的数据后发现,这些数据之间并不存在相应的关联关系。  但是,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有许多人担心,这一政策的推出,会影响青年人的就业机会。一些专家认为,一旦延长退休年龄,可能会意味着富有经验的年长劳动者继续占有重要岗位,从而影响年轻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减弱劳动力的新陈代谢。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青年就业已经成为令各国政府头疼的问题。延长退休年限可能会使业已严峻的青年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加剧社会矛盾。  另外,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在现行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不少老年人向往舒适而有保障的退休生活。强制性延长退休年龄,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将延长劳动年限。这对于相应的社会服务,比如针对年长劳动者的医疗服务、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等,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事实上,部分国家在推行延长退休年龄的过程中,选择弹性退休模式,也有增强政策灵活性,减轻社会震荡的考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7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渐进式退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因为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年龄是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退休政策规定。而现阶段规定目前不再适合新形式下的本国人口老龄化的今天。

第一是由于我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未来劳动力量将逐步减少,如果还都是男60岁,女55岁退休(可不做事),那么供给总量就会减少,同时缴费者与领取待遇者的比例有很大差距,毕竟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一个家庭老人占多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早期退休人的工资也要跟着提高,这样就会给国家带来很大负担。说的不好听就是靠劳动创造经济财富的人少了,吃喝玩的人多了。
第二是由于人均寿命都在增长,如果还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会导致中青年劳动者的积极性。同时已经退休了的人的退休金不能持续合理的得到提高。否则还没退休的人会有很大意见,因为交了这么久这么多的钱,自己退休后,早期退休的人都赶上了现在交的人的工资,心里会很不平衡。
第三是随着文明素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并形成起始工作年龄普遍退后的格局,也就是读完大学本科二十五、六岁,或读完研究生三十来岁,再加上从基层干十几年,等到自己真正锻炼变成人才的时候,发现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这样将不仅限制中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女性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还会导致人才强国的战略实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