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逆转吗?

如题所述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逆转,表现在受胆固醇所累的泡沫样巨噬细胞从动脉内膜的清除。最近由Park及其同事开展的一项实验研究显示,这些泡沫样细胞因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LDL)相互反应而受累,并且在接触重要的抗氧化剂后可以再次迁移,比如白藜芦醇这种抗氧化剂,是在葡萄和红酒中发现的多酚类复合物,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能力。
曾经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脂肪储积疾病---病损或导致动脉阻塞的斑块---源自脂肪在动脉的积聚。现在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的本质更加复杂。它表现为血管壁的局部炎症,在局部有许多慢性炎症的标志,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存在。这些白细胞在特定的局部积聚,其下方的内皮细胞表现出一种激活的或炎症性的表型。
病损最初的表现是脂纹,在基因和生活方式的双重影响下向病理损害的方向发展。而绝大多数斑块是非对称性疾病多年进展的结果,最终的阻塞事件常常以突然的栓塞的方式出现。在该病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在脂纹至最终疾病形成之间的大部分时期内,有多种事件可以发生从而加速、延缓并且甚至逆转病损的进展。动脉壁的慢性炎症作为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主要部分,对炎症和疾病程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疑问。
炎症是身体对于创伤或感染的一个正常的保持机体稳定的反应。通常,它是自限性的,并恢复组织的稳定性。当炎症反应不能够解决引发炎症的事件或自限性机制被破坏时,慢性炎症就会发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些因素包括高血脂症、脂质氧化、白细胞在动脉壁积聚,以及巨噬细胞来源的泡沫样细胞的形成(图1)。具有生物活性的氧化脂质在体内的产生,能够引发并调节这类炎症性细胞事件。在病损局部胆固醇的累积(以巨噬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形成的形式)被假定分别由关键脂质排出、催化机制的活性下降导致或者二者皆共同参与所导致。
在分子水平,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除受体在泡沫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比如:CD36通过对其特殊的截短的脂肪酸部分和氧化的磷脂酰胆碱的识别,中介了细胞对于氧化型LDL的摄取。与此观察一致,发现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抵抗的高脂血症的小鼠体内缺乏CD36.
来自氧化型LDL的可被CD36内化的有生物活性的脂质,能够激活核受体,如过氧化物酶增生激活受体γ,从而启动上调CD36表达的转录程序,以及其他与脂代谢有关的基因的表达。CD36也是一个直接信号分子;它启动了关键的级联信号。
在其最近的研究中,Park等人描述了一个CD36新的功能:细胞迁移的调控因子。内膜巨噬细胞受累导致了病损进展,而从内膜清除巨噬细胞会促进痊愈(图1)。巨噬细胞的移动包括了片状伪足的形成(细胞内肌动蛋白构成的细胞骨架的突出),已形成的局部粘附连接的断裂和新连接的形成。这些过程反过来又依赖于对肌动蛋白骨架和局部粘附的动态控制。Park等发现,由氧化型LDL(非LDL)导致的CD36的信号促进了细胞的肌动蛋白的多聚化和“牢固”的粘附,因此将泡沫样巨噬细胞局限在病损局部。他们发现,CD36信号通过活性氧(ROS)的产生激活了这个细胞定居的过程,该过程又非直接的激活了局部的粘附激酶从而导致肌动蛋白聚合水平的上升。
活性氧(ROS)与抗氧化剂合成之间的不平衡被描述为氧化压力。体内ROS的产生受到几种抗氧化机制的抵消。第一种机制就是产生过程自身。NADPH氧化酶是负责ROS产生的酶,对该酶的抑制提供了一个吸引人的对多种疾病的治疗的方向。第二个方向就是抗氧化剂,尽管一种有时不足以应付ROS的效果。
Park等使用两种氧化酶的抑制剂,apocynin和
diphenyleneiodonium,以及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和白藜芦醇的治疗剂量来抑制在体外由巨噬细胞产生的ROS。在氧化型LDL存在的情况下,细胞迁移能力随后得到了恢复,容许泡沫细胞摆脱对局部的粘附---是细胞扩散的必须条件。Park等使用的抗氧化剂---也包括其他的抗氧化剂,通过减少巨噬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的粘附及在内膜中的扩散,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治疗提供一个治疗策略。这种对巨噬细胞不可迁移特性的逆转,将容许泡沫细胞具有行动能力,该能力是细胞排出和病损减退所必须的。
有兴趣的战友一起讨论一下动脉粥样硬化,外科的手术也不能防止静脉移植物的再次硬化,所以,这个病症可能需要基础科学的突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世界是如此奇妙。当医学科学家不断地通过科学研究否定想当然的保健方法的同时,他们又在发现不可逆转疾病的治疗希望。正如洪昭光教授所言,上帝让你生病,上帝同时把治疗疾病的药物播撒在大自然,等着你去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制造者,过去认为这种硬化的进行是不可逆的,现在发现可以逆转,这个希望能够把多少人从心梗中解救出来,从而远离心脏搭桥和心脏支架手术啊!
   据《泰晤士报》最新报道,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显示,通过服用更高剂量的降胆固醇药物,数百万名心脏病患者可以逆转病情,有效避免心脏病发作。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逆转动脉脂肪慢性沉积的方法,这一医学进展亦被称为是预防冠心病的“圣杯”。
    动脉硬化导致心梗和中风
   这项研究发现,服用更高剂量的降胆固醇的Statin类药物,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出现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个形式,特点是动脉壁最内层含胆固醇和脂肪的动脉粥样硬化块沉积。这一过程经常被形象地比作是水管的水垢形成过程,会造成血管通道越来越狭窄,并导致包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等致命疾病。 在此之前,科学家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减缓这种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疾病的进程的速度。但一项涉及瑞舒伐他汀的重要研究表明,在大量服用这种药物后,患者的冠状动脉恶化情况确实能得到好转。从事这项研究的英国科学家在美国举行的心脏学学院年会上表示,大量服用降胆固醇Statin类药物可能会令患者心脏病发作的机率减半。
      动脉硬化逆转有希望
   爱丁堡皇家医院心脏病专家尼尔·乌伦表示,对于那些具有临床反应的患者而言,这种方法有可能会极大地延长他们的寿命。该院是唯一一家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研究中心。乌伦说:“过去人们总认为,一旦你不幸得了动脉硬化症,这意味着你将无药可治。现在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疾病其实可以得到显著缓解。” 在英国,估计至少有两百万动脉硬化症患者。尽管一些人由于遗传原因,容易患这种病,但如果人们严格遵守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预防。过去两年,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的53个研究中心在对349位心脏病患者研究后发现,降胆固醇Statin类药物十分有效。
       近年来也有其他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可以消退的,动物实验证明,给家兔喂饲高胆固醇饮食,可造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实验性食谱停止后,病变会逐渐消退。在与人类较接近的猴身上,也得出相似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第一次世纪大战后,某些国家居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下降,第二次世纪大战后,芬兰、挪威、瑞典三国居民随着奶油、脂肪的摄食减少,心血管病死亡率明显下降。这说明改变生活方式可使动脉粥样斑块减少,逆转动脉硬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第3个回答  2019-05-29
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而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随着病变程度越来越重,逆转就会更加困难。
第4个回答  2018-11-2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其是指血液中的脂质通过酶介沉积于血管内皮的过程,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就造成了血管的斑块形成、狭窄甚至血管闭塞。而正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就是一个生老病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所以,即便是药物治疗可以缩小斑块的大小,依然不能逆转斑块,使得血管恢复和原来一样的弹性及其他属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