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流星?

如题所述

流星雨指的是天上的流星因为某种原因破碎而形成的。
在外太空的作用力下,这些散落的碎片划过地球上空,这便产生了我们所看到的流行,当破碎的星体数量庞大时,便产生了流星雨。
太阳系中遍布着许多彗星,当彗星靠近太阳时,松散的彗星被太阳把它的表面物质“引起来”,形成无数个“肿瘤”,这些“肿瘤”最终被甩出去,即分裂,从彗星上分裂出去的这些小团块,被称为“流星体。
就是流星滑落的位置,可能正巧与所观测的地点出现了偏差,这样是无法看到流星雨的。观测点是否有建筑物阻碍视线,在城市中,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林立,这种状态下是很难观测到流星雨的,观测流星雨要到空旷而且视线好的地方才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4

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中,除了有九大行星、几十个卫星、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彗星以外,还散布着难以数计的尘埃沙粒,它们也象太阳系其它成员那样,绕太阳公转,被称为“流星体”。流星体经过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而发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现象”。天文学家们根据观测指出,每天大约有1亿个5等和亮于5等的流星击中地球。估计每年落到地球上亮于10等的流星约2千吨。流星分为两类:一类为偶发流星,它们完全随机出现,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凭肉眼在一夜之内能看见大约10颗左右的偶发流星。偶发流星的流星体在空间分布上是杂乱无章的,如果地球静止,那么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人在任何相同的时间里看到偶发流星的数量会基本相同。但是,地球在太阳系空间有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的速度较低,我们可以不考虑。公转的速度很快,为30公里/秒(汽车的速度约为每秒10米),流星体的速度不超过42公里/秒。一般从后半夜到黎明前这段时间里,地球上的人们是迎着大气层中的流星体前进,所以看到的流星的速度是它本身的速度和地球的速度之和,即72公里/秒。从傍晚到午夜这段时间里,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是从后面追上地球的流星,这时流星的速度是12公里/秒。也就是说,午夜之前,只有那些速度大的流星才能追上地球,闯入地球大气层,但看起来速度仍不大,也不太明亮。午夜与黎明之间,流星与地球迎面相撞,出现在地球前进方向上的所有流星体,无论其速度大小,都能以较大的相对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因此人们看到的流星不仅数量多,而且明亮。另一类为流星雨(也称为流星群),它们成群出现,许多流星象节日的礼花从天空中某一点(或一小块天区)迸发出来。天空中的这一点(或这一小块天区)被称为流星雨的辐射点。流星雨的名字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名或附近的亮星名来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它的辐射点就在狮子座里。有时,流星雨中流星的数目也不是很多,1小时内只有几颗,但它们都是从辐射点辐射出来的,也称为流星雨。有时流星雨的规模大得令人吃惊,成千上万颗流星从辐射点出现,象雪花一样纷纷落下。流星雨总是在大致固定的日期,出现在固定的星座范围内,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什么时间能欣赏到“星陨如雨”或“天女散花”的星空奇观。

第2个回答  2017-11-24

外空间的尘埃颗粒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形成流星。尘埃颗粒叫做流星体。

单个出现的流星,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

流星雨(Meteor Shower)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流星体与地球大气层相摩擦的结果(流星体可以是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产生,因此,流星群的轨道常常与彗星的轨道相关.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流星雨看起来像是流星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并坠落下来。这一点或这一小块天区叫作流星雨的辐射点。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以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不同的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1-24

流星是太空尘埃在进入地球大气是摩擦产热,燃烧导致的最后的辉煌.
太空尘埃来源多种,有来自小行星带的天体、彗星等经过地球轨道留下的碎片,还有人造卫星的残骸.
一般肉眼可见的流星,多是来自于小行星带的天体,这些天体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绕着太阳运转.由于各大行星间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发生变化,其中有个别小行星会受引力作用而脱离轨道,向内侧运动,这是最常见的地外天体的来源,如果这小行星比较小,那么就会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殆尽,如果体积较大,可能会落在地面,称为“陨石”,再大点会造成较大的灾难,有人认为恐龙的毁灭就是因为有一颗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这种危险虽然并不经常发生,但仍是有可能的.所以科学家在监测靠近地球的那些小天体——近地小行星,目前已经发现200多颗,前段时间才有2个较大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

第4个回答  2017-12-25
流星是宇宙中的星球碰撞形成的宇宙碎片。流星没有天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