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四字成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1. 地垫的四字成语

【成语】:铺天盖地

【拼音】:pū tiān gài dì

【解释】: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示例】:它把大沙丘一下子卷上天空,然后又~地撒下来。 杜鹏程《年青的朋友·瀚海新歌》

【近义词】:漫山遍野、遮天蔽日、排山倒海

【反义词】:微不足道、蜻蜓点水

【歇后语】:乌龟整臭虫;搭房子封屋顶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来势很猛

【英文】:blot out the sky and cover up the earth

【日文】:势(いきお)い盛(さか)んなさま,天地(てんち)をおおうほど多(おお)い

(铺天盖地,铺天盖地)

形容来势勐,声势大。杜鹏程《年青的朋友·瀚海新歌》:“它把大沙丘一下子卷上天空,然后又铺天盖地地撒下来。”

康濯《东方红》第七章三:“这两个人……一见面,一谈话,竟好像两把头号炉锤叮当打铁,直打得那又红又热的火星儿铺天盖地乱飞溅。”

2. 古人称人的年龄有特殊的说法~用什么词表示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巍=柚赣啄辍T谡饫铮?白堋本褪蔷勐J?岬囊馑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门笥眩?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纳倌?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

3. 带雨的四字成语

覆雨翻云、未雨绸缪、雨过天晴、风雨无阻、呼风唤雨

一、覆雨翻云 [ fù yǔ fān yún ]

白话译文: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出处:《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朝代:唐

作者:杜甫

翻译: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纷纷轻薄又何须数。

二、未雨绸缪 [ wèi yǔ chóu móu ]

白话译文: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出处:《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朝代:明

作者:朱柏庐

翻译:应该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在不渴的时候就挖好井。

三、雨过天晴 [ yǔ guò tiān qíng ]

白话译文:也说雨过天青。雨后转晴。比喻坏的形势已经过去,出现了好的平静的局面。

出处:《文海披沙记》:“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朝代:明

作者:谢肇涮

翻译:御批说:雨后转晴,这种颜色就是未来。

四、风雨无阻 [ fēng yǔ wú zǔ ]

白话译文: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出处:《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朝代:明

作者:冯梦龙

翻译: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没有阻碍,所以赶上了。

五、呼风唤雨 [ hū fēng huàn yǔ ]

白话译文: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出处:《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体。”

朝代:宋

作者:孔觌

翻译:罨画溪头鸟鸟快乐;使刮风下雨不能体验。”

4. 勐字的读音是什么

一、勐的读音:měng

二、汉字释义:

1. 勇猛。

2. 中国少数民族傣语称小块的平地(多用做地名);旧时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行政区划单位。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力

五、相关词组:

勐巴娜西、召勐、勐海县、勐腊县、勐海茶厂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横撇/横钩、竖钩、横、竖、横折、竖、竖、提、横折钩、撇

二、词语释义:

1、勐巴娜西měng bā nà xī

“神奇美丽的地方、世外桃园”。

2、召勐zhào měng

亦作“ 召猛 ”。傣族土司。傣语的音译,意为“一勐之主”。勐,意为地方。

3、勐养měng yǎng

勐养镇,常作为地名。勐养镇地处景洪市中北部,北壤景讷乡、大渡岗乡,西与勐海县勐宋乡隔江相望。

4、勐腊县měng là xiàn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西双版纳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7056平方千米。

5、勐海茶厂

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旧称佛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