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被张仪逼走,为何数十年来不找张仪报仇?

如题所述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时期很是,不管是武将还是谋士可以说是遍地精英,各种思想也是百家齐鸣,各国之间更是争斗不断。你想的没错我说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是有自己的信仰,都在为自己的学说奔走各方。

在这样的背景人才之间的争斗就会不可避免发生,关于合纵连横大家了解最多的可能就数张仪和苏秦两师兄弟之间的斗争最多。但是,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战国纵横家书》记载来看,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这样他们为敌的说法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而张仪的真正对手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公孙衍可以说位居秦国大良造的公孙衍就是因为张仪的排挤才不得不离开秦国。公孙衍不是没有找张仪报仇,而是一直没有成功。

公孙衍本来是魏国人,后来到魏国附近的秦国为官。由于公孙衍才华横溢很快就获得了当时秦惠文王的认可,所以在商鞅因被贵族诬陷谋反被处死后,公孙衍就当上了秦国的大良造,这样公孙衍就继续推行商鞅的变法革新。



公孙衍在大良造的任上也是为了秦国的发展贡献了不少良策。当魏国在马邑之战中被齐国打败后,面对元气大伤的魏国公孙衍也是积极谋划秦国攻打魏国,从而使秦国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在公孙衍的推动下兵强马壮的秦国打的魏国没有招架之力,为了保存势力魏国先是割让了阴晋,后来河西地区也是归秦国所有。

在这样的背景公孙衍就认为秦国刚打败了魏国,在魏国这边以无后顾之忧,秦国可以趁机向西扩展势力版图。这时公孙衍的一生之敌张仪就来到了秦国,他给秦惠文王说现在就是灭掉魏国最后的时机,现在不称魏国势力最弱的机会灭掉魏国,等到魏国恢复以后就会是秦国的大患。秦惠文王听了张仪的分析就认为这才是秦国最正确的选择,同时想到公孙衍是魏国人就开始怀疑他,这样受到排挤的公孙衍就离开秦国来到魏国。



受到排挤的公孙衍,为了证明自己同时也是为报自己的私仇从此就开始了游说各国联合抗秦之路。可以说公孙衍的想法是对的方法也是得当,组织的几次攻势虽然也有小胜,但是还是被强大的秦国通过武力给解决了。

可以说公孙衍的失败不是证明他的才能不行,而是在东方各国不断衰弱单独已无力对抗秦的情况下,希望他们能放下自己的小九九联合起来一起抗秦恐怖无法实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6
这是因为公孙衍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人,他被张仪逼走其实不仅仅是张仪的原因,也因为秦国的君王不信任他了,他心灰意冷才走的。
第2个回答  2020-03-06
被逼走以后,张仪的势力越来越大,相反,自己的权利并没有很大,他没有能力来找他报仇,
第3个回答  2020-03-06
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虽然他讨厌张仪,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张仪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有些地方着实佩服她的。
第4个回答  2020-03-06
因为他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当时的秦国太强大了,公孙衍的六国联军几次都输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