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南侵

如题所述

金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但是,随着蒙古的兴起,金的强国地位受到了威胁。金蒙世仇,结怨甚深,蒙古人对金“怨入骨髓”。金西北邻蒙古,西邻西夏,南邻南宋,处于西、西北、南三战之地,战略地位有明显的弱势。对待三国的战略,金的正确选择是结夏联宋,对抗蒙古。团结西夏,可以从西面牵制蒙古南下。成吉思汗于建国后对金“乃定议致讨,然未敢轻动”,其重要原因是担心攻金时西夏可能构成的侧面威胁。联合南宋,可以免除后顾之忧,避免两面作战,全力对付蒙古。然而,金朝统治者却错误地选择了绝夏、攻宋、抗蒙的战略,结果三面树敌,自我孤立,致使形势急转直下。蒙古攻西夏,西夏求援于金,金坐视不救,西夏投附于蒙古,与蒙古联手攻金,金处于西、北两面受敌窘境。金为减轻压力,从中都迁都汴京,采取弃北图南的战略,进攻南宋,企图挹彼注兹,失之于蒙而获利于宋,于是“南开宋,西启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补患”。结果,金北方尽失于蒙,南方受挫于宋,国土日蹙,国力日衰,在蒙宋夹击之下,“遂至失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9
l127年,金国灭亡北宋以后,继续南侵,对南宋朝廷紧追不舍,全图彻底灭宋,独占天下。
l130年2月(建炎四年正月),金国大将几术率领金军从江西分兵入湘,一路势如破竹,于3月5日(正月二十四日)直抵潭州城下,传令投降。潭州军民在湖南安抚使向子埋率领下,固守拒敌,打退了金兵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金军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于围城的第八天,对潭州又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万箭齐发,炮石如雨,金兵犹如猛虎下山,于3月13日(二月二日)攻破州城。守军与金兵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顾杀声惊天震地,向子甄见势不妙,夺楚南门仓皇而逃。但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潭州人民仍继续坚持战斗。守城将官刘酚率残兵与金军展开激烈的巷战,身中数十矢,仍奋勇杀敌,“挥兵直前”,直至阵亡。兵马都监王暕率民兵守朝宗门,力战而死,谱写了潭州人民抵抗外族入侵的可歌可波的篇章。
金兵破城之后,对曾经英勇抵抗过他们的潭州军民进行血腥屠杀,老幼妇孺都成刀下鬼,青壮年男子皆为箭下魂。人群的经号伴随着北风的呼啸,和横七竖八几乎堆成小山的尸体,交织出一幅悲惨而又恐怖的图景。不仅如此,金兵还在潭州城进行了空前的大洗劫,首当其冲的官府衙门在劫难逃,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官僚地主老财家也多被洗劫一空,穷苦百姓家稍为值点钱的东西也一概成了金兵的震中之物。“扫荡”式的劫掠之后,金兵在潭州城内四处纵火,企图掩饰他们的强盗行径。但是,史书还是留下了“金人掠潭州六日,屠其城而去”的记载。
金兵屠城,使长沙受到惨重的破坏。金兵去后,溃兵、土匪又如狼似虎涌入长沙。
两宋之交聚兵于东京(今开封)的刘忠,于 l129年(建炎三年)自薪州进入湖南,次年占据岳州平江白面山(又名白绵山)。刘忠拥众数万,“阻湖水以自固”,在平江、浏阳、分宁(今江西洪州)3县“往来焚掠”,无恶不作,后被福建等路安抚副使韩世忠率军击溃,刘忠也被部下杀死。溃兵杜彦自江西袁州焚掠浏阳,进6区善化、长沙2县。潭州通判孟彦卿率军民与之战于浏阳。添差通判赵民彦以山为障,与杜彦鏖战于浏阳的南流桥,杀伤甚众。不料阵中旗倒,官兵自溃,孟、赵2人都被杜彦捉住后杀害。
l131年(绍兴元年),潭州又遭到孔彦舟的焚掠。孔彦舟曾任淮州团练使,曾收罗溃兵进犯荆南、澧州等地,被当地人民击溃。后因领兵镇压钟相起义有功,被南宋政府重用,耀升利州观察使。是年孔彦舟举兵叛宋,于5月率部乘巨舰数千进犯潭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马友率部迎击,孔彦舟大败,死伤甚众。孔败退后,投靠了伪齐。
马友,为资出身,绍兴初被荆湖安抚使李允文招安后,权荆湖南路招捉公事。马友随即引兵进驻潭州,击败来潭州焚掠的孔彦舟。马友本性难改,所部在潭州大肆抢掠,下乡捕捉百姓,“划刷金银,每二十人为一串,皆透手心,以索贯之”。
l132年,南宋政府派观文殿学士李纲担任湖广宣抚使,兼潭州知州,率统制毕士安所部3千人赴湖南治事,局势逐渐好转。接着,贵州团练使李宏引兵进入潭州,将马友抓获处死。马友部将王进、王俊等率部数干人离去。绍兴二年末,李纲招降马友部将,“自是湖南境内溃兵为盗者悉平”。
溃兵遍及湖南境内,各族居民深受其害,作为其政治军事中心的潭州,更是苦不堪言。直到南宋朝廷从抗金前线调来名将韩世忠、重臣李纲,统率禁军入湘,才最后平息了溃兵之乱,使潭州获得了暂时的安定。
第2个回答  2010-09-14
金国(1115-1234)是中国历史上以女真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其创建者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五代时,女真之名始见于史籍,并受契丹所统治。女真完颜部为首的部落联盟建立后,很快统一了女真各部。此后,女真族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九月,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率部誓师于涞流河(今黑龙江与吉林省间拉林河)畔,向辽朝的契丹统治者宣战。他在取得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胜利后,于辽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年号收国。金朝建国后,在护步答冈会战中大败辽军,随后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攻取五京的前后步骤是东京(今辽宁辽阳)、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北京)。五京一下,辽朝随即灭亡。金灭辽后,与北宋遂成敌国。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挟灭辽之威,很快席卷而南,于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灭亡北宋。以后金与南宋多次交兵,南攻与北伐,均无力改变南北对峙的局面。

金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但是,随着蒙古的兴起,金的强国地位受到了威胁。金蒙世仇,结怨甚深,蒙古人对金“怨入骨髓”。金西北邻蒙古,西邻西夏,南邻南宋,处于西、西北、南三战之地,战略地位有明显的弱势。对待三国的战略,金的正确选择是结夏联宋,对抗蒙古。团结西夏,可以从西面牵制蒙古南下。成吉思汗于建国后对金“乃定议致讨,然未敢轻动”,其重要原因是担心攻金时西夏可能构成的侧面威胁。联合南宋,可以免除后顾之忧,避免两面作战,全力对付蒙古。然而,金朝统治者却错误地选择了绝夏、攻宋、抗蒙的战略,结果三面树敌,自我孤立,致使形势急转直下。蒙古攻西夏,西夏求援于金,金坐视不救,西夏投附于蒙古,与蒙古联手攻金,金处于西、北两面受敌窘境。金为减轻压力,从中都迁都汴京,采取弃北图南的战略,进攻南宋,企图挹彼注兹,失之于蒙而获利于宋,于是“南开宋,西启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补患”。结果,金北方尽失于蒙,南方受挫于宋,国土日蹙,国力日衰,在蒙宋夹击之下,“遂至失国”。

金共历九帝,前后一百二十年。疆域盛时北达今外兴安岭,南抵淮河,东临于海,西至陕西,人口4470余万。

金国的政治、军事及经济制度前后有所变化。女真部落联盟时采用国相制,国相与部落联盟长都勃极烈分治诸部。金朝建立之后,废除国相制,建立勃极烈辅政制,初设四勃极烈(原意为官长):谙班勃极烈、国论忽鲁勃极烈、国论阿买勃极烈、国论昃勃极烈,以后又增设国论乙室勃极烈,组成皇帝以下的最高统治机构。金太宗时,占领辽、宋之地后,开始采用许多辽、宋制度。金熙宗时,对各项制度作了改革。金海陵王迁都中都(今北京),统一制度,又作了进一步的改革。金世宗时,各项制度大体确立。中央设尚书省综理政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政务。地方设路、府、州、县四级。

金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主要社会经济部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 金代文化虽然保留和吸收了女真族的某些文化传统,但基本上是继承辽、宋的汉族文化。 金国于天兴二年(公元1234年)在蒙古军与宋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第3个回答  2010-09-11
北方人民不断组织义军抗击金兵,他们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金斗争,极大削弱了金朝在北方的统治,也使金兵南侵受到牵制,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南宋政权的作用;并对岳飞抗金构成了有力支援。
第4个回答  2010-09-08
汴京沦陷迁都临安,北宋成南宋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