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大学到985热门专业读硕士,简单吗?

如题所述

恰好有类似的经历,本科是很普通的学校,上二本线就能进的那种,考研到一所蛮不错的985。

先说我的看法:难,真的难,但咬咬牙就能做到。对于一个二本的学生来说,你要在备考的这段时间里弥补你在大学前三年与那些985高校的学生之间产生的差距,同时还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

考研主要难在以下几个地方:1. 你的专业课基础可能不够。例如我本科的学校,很多基础专业课(普通化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高等数学等)存在授课内容不足(教材都讲不完就期末了)、授课技巧缺乏(大部分是照本宣科)、学习内容没有巩固(布置作业很草率)等问题,你在这种环境下学的那点知识的确很难去应对考研的数学与专业课。

2. 难以找到靠谱的考研战友。据所说,你们学校”近五年来只有2人考到了中财、上财”,可以推测,你能找个考厦大的同伴一起奋斗的概率不高,即使你找得到一两个,你也不知道他们能坚持多久,我考研那年,每隔一段时间自习室就会离开一些人然后他们再也没回来看过书。没人陪你并不仅仅意味着孤单,而是少了一个在你最想放弃的时候能支持你,在你最想懈怠的时候能督促你的战友,况且,如果有一起考某所高校的朋友,找初试和复试资料能为你节约不少时间。

3. 身边的人的不理解与不支持。大四上学期其实大家都没多少课了,宿舍里的同学的作息时间不会影响你考研吗?要知道,想考上985你可能需要连续半年每天7点起、晚上11点回宿舍哦。你身边的人得知你要考一所非常好的高校时,他们是投来支持和信任的目光,还是怀疑的眼神?这些你都有可能遇到。到了10月份左右,大家都开始找工作了,你那时还会坚持得住自己的想法吗?

4. 对你的意志力的严酷考验。那些本科学校是211或985高兴的孩子他们几乎不会遇到上面那3个问题,他们具有天然的优势,你如果最终想和他们走进同一所学校,你需要付出得要比他们多一些,谁叫咋们高考那年不够给力呢?你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学习,生活中的娱乐活动大大减少,追个美剧都似乎不大可能,而且你身边的同学们在最后那一年里可能因为找到了工作而异常轻松,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你要像个苦行僧一样独自前行,你受得了吗? 别人怀疑你、不支持你也罢,但当你苦苦练习了一个月的英语阅读理解,结果5道题还是错3道;当你某种微积分的题型错了N遍后还是没有掌握;当你把那些无聊的政治教材翻了三四遍,做多项选择却仍然不是漏选就是错选……你会不会坚信你自己能挺过去?可能第一个对你说“放弃吧”的人会是你自己。我曾经也体会过那种付出了但没收获的把人压得喘不过气的无助感,我知道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至于其他某门课程上的具体的困难,如单词记不住、政治大题不会做、概率论没搞懂等等这些我还没说,但这都是技术性难题,你只要付出时间都没太大问题的。我觉得真正难得是上面那4点,这些是你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的因素。这还只是初始,你如果有幸通过初试进入了复试,还会遇到下列问题:

5. 对所在学科的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尤其是广度。这也是你与其他211或985院校的学生相比最不足的地方。那几所知名高校的很多学科是走在国内最前沿的,而那些在顶级期刊发表Paper的老师往往还在教学一线,这些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那些最新的东西,他们视野更开阔,学习方法更灵活,可能在你的课程上老师一带而过的知识点,别人是写了篇课程论文。而在复试的时候,尤其是面试环节,你的涉猎够不够广将起巨大作用。想一想,老师如果要你解释下某个定理,你除了知道它的名字外对它一无所知……画面太美不敢想。

6. 面试时不够自信。这点其实非常重要。我们从一所很普通的学校过来,站在这些大牛的面前回答问题,如果仅仅是不自信还好,怕就怕这种不自信会严重影响你当时的表现,然后与这难得的机会失之交臂。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在你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主要从与985或211高校学生对比的角度出发思考的。不排除那些名牌大学也有整天打游戏、对学业没啥兴趣、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人,而且这种同学可能也不在少数,但是他们也不会可你出现在同一个竞技场上,即使是名牌大学保研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你的竞争对手很有可能是所处的环境比你好,而学习能力与自律能力并不比你差的同学。

我为什么说,虽然难但是咬咬牙还能坚持呢?因为上面那几个问题你虽然不能完全解决,但至少可以向某些办法来减轻它们的影响。我简单说下破解方法(这部分我尽量说的具体些,至少有点可操作性吧):

1. 提早准备复习,从本三还没结束开始。一定要注意你专业课的学习,很多二本院校和985院校使用的教材是不一样的,很多学校使用自己学校老师编的教材,而各个高校的老师水平差异会一定程度反应在教材上。你可以打听下人家本科用什么教材,打听到了,光看一本还不够,还可以看国外的教材,甚至你可能需要去找研究生的教材来读。遇到不懂的就去请教老师。我那年为了备考专业课看了8本教材,其中有很多是研究生教材,难度和广度都超过了报考学校的要求。还有很多方法,总之你要让自己在专业课上学得足够好。对了,现在很多高校的本科课程网上都有视频的。

2. 考研战友不一定要和你考同一所学校,他只有足够努力并且自制力强就好。如果实在找不到就上网上找,去论坛多逛逛,加个QQ群什么的。当你快要放弃的时候,就去论坛读读哪些过来人的经验帖,你能很快满血复活的。

3. 如果周围环境实在太烂,可以考虑租房子出去住。

4. 意志力这一块要因人而异了,我准备考研那半年每隔两天会给家里人打打电话,听到他们关切的话语后,我会意识到自己寄托着一家人的希望,这样就又能用力学习两天,两天后没感觉了,就又再打电话,前提是你换个人,这次给奶奶、下次给外婆……还有,我那半年把宿舍的网线拔了的,只是上论坛找资料时会接同学的网。身边的朋友也很支持我,他们去唱KTV、喝酒、逛街几乎从不叫我(知道我考研,怕打扰我)。总之,抛开一切杂念,就想着考研这一件事。这么说可能太恐怖了,但是我觉得先尽量想想最坏的情况没坏处。

5. 多读书,充分扩展你的信息来源。试着联系你考的学校的师兄师姐,多交流下他们在干嘛;打听下导师最近在做哪方面的项目,去把相关文章找出来读读;你这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要经常看,哪些人是走在研究的最前面的你要知道吧;如果有项目经历就更好啦。社会热点、财经新闻等等都可以了解。总之,不能因为考研这件事就闭塞视听。

还有一个关于考研的感想。对于参加全国统考的学生来说,考进那几所知名高校可能需要一定的运气吧,你可以简单算算。满分500分,我们以北大为例2015年经济学复试线370分,要想进入复试名单,你可能需要400+,500分的总分你最多能丢100分,平均每门最多丢25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政治和英语拿75+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一道大题加两道小题你可能就丢了这部分分数。平常复习时稍不留意,可能就会错过某一个考点,或者考试时一紧张再多答错一道题……这些事不是仅付出汗水就能避免的,考场上还真得有点人品才行。

复习这件事一定是边际收益递减的,你为了考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可能需要付出多很多点的努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6

什么“不是211就别折腾了”这都是什么鬼扯。这些和当年的出生论都是一个腔调。人生这么长,充满了无限可能,凭什么四年普通本科就决定了你不能上985?谁规定的?只要敢想,敢做,要相信所有的付出都终有回报。

我要讲一个从国内普本到名牌大学硕士,再到世界前50大学博士的故事,不励志,但真实。

亲身说法,本人当年高考同样失利,不是发挥不好,只是志愿填的太糟糕,距离梦想学校中科大6分,失之交臂,落入一本最后一个志愿,一个连211都不是的普通学校。大学四年也沉沦过,玩过游戏无数,虽然没有挂过科,但是平均分不高,80出头。第一次考研,目标北京某重点学校工科专业失败,继而出去工作,深圳某通信设备商,月薪6千。当时所有人都对我说,我们这个学校,本科能去这样的公司,拿这样的工资就很不错了,安心好好干吧。可是我偏就不信邪,我说我要继续考研,而且要考国内最好的学校。本来准备边工作边复习,但是工作实在太忙,毅然辞职,我还记得当时部门领导为了挽留我,要给我加薪,升职,认识的人都来劝我,安心在这上班,不要好高骛远。不过最终我还是走了,我知道当时不上人等着看我的笑话,但是说句自大的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于是工作一年半后,我重新回到了学校,在附近租上了房子,正式开始复习考研,我还记得当时开始复习的时间是8月中旬。至于复习过程就不表了,可以类比想象高三最后冲刺半年那种拼劲。功夫不服有心人,报考国内top2大学计算机专业,而且还是从通信跨专业考试,顺利通过初试。当时和我复试的一个竞争对手是上海交大的,分数还比我高。连我父母都觉得我没希望比得过人家,不过我并不怕,我觉得除了本科学校,我没什么比他差的。果然,复试顺利通过。

读研三年,身边是各种名牌985的本科,每当别人问我学校的时候,我都得回答两遍,因为他们没有听过,或者是以为听错了。不过那又怎么样?普本就比名牌差?我不觉得,三年,两次三好学生,最后还拿了个优秀毕业生。当时准备出国的时候,导师一直劝我直接转博,再读两年就能拿到博士学位了,可是被我婉拒了。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去更大的舞台。最后出国申请异常顺利,世界top前50phd全奖,最终来到了北美大陆。现在phd再读,下一个目标,top5博士后。

现在在回首看看走过的路,很多人都觉得很神奇,很励志,但是我自己知道,我只是普通人而已,甚至没有很多人想得那么那么努力。我只是相信我能做到,然后去做了。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不够资格,不够聪明,甚至不敢尝试就放弃了,结果他们就放弃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本科是二流又怎么样,名牌985又怎么样,大家其实都差不多,没有你想的差距那么大,除了个别天才,都是普通人而已。我从来没有妄自菲薄,搞笑的是他们,居然想通过本科出身来衡量人与人的差距?努力+自信,你不比别人差。

第2个回答  2018-01-06

首先,如果你在非985、211的学校,最可怕的一点并非社会“歧视”,而是惰性和狭窄眼界导致的自我限制。

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将跳跃能力正常的跳蚤移入玻璃瓶,瓶口放玻璃板,跳蚤每天拼命跳却总也跳不出瓶子。一段时间之后,科学家移走瓶口的玻璃板,发现跳蚤只能跳到瓶口那么高了。众所周知,这远非跳蚤跳跃的高度极限。

实在是细思恐极。

总觉得自己也像跳蚤,当有朝一日曾经限制你的“玻璃板”终于被移走,当你终于来到一个可以公平竞争的环境,你却再也无法live up to your potential,只能跳到有限的高度。

还有类似的锦鲤的故事。如果你在小鱼缸里饲养它,它只会长到两三寸长;如果你把它放入大鱼缸或者小池塘中,它就能长至六寸到一尺长;放到大一点的池塘,它能长到一尺半长;如果把它放进大湖之中,让它不受限制地充分成长,有朝一日它可能会长达三尺。锦鲤能长到多大,与池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在非211的学校,很容易产生“80分青年”。安逸的环境,不算重的日常任务,有限的竞争对手带来的荣誉和奖项的高度集中,可以很轻易的毁掉一个原本潜力无限的人。他们很多方面都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而已。

最担心成为这样的人——有任务时比较尽力去完成,没有任务就开始各种综艺节目、各种淘宝、各种逛街。日复一日,肚子上长出一圈圈赘肉,思维不再敏锐清晰,做事也许尽力但不求一定完成目标。其实,并不是淘宝刷微博不好,只是当你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却全部用它们来填补,未免可惜。缺乏一种主动掌控生活的精气神儿,难免就会觉得没事儿干,最后提前步入中年生活。看似闲散安逸,实则描述为暗藏杀机也不为过。温水煮青蛙,如是而已。

人和动物总应当有点不同。不想说什么“改变命运”之类的大话,只是,你想过的生活,还是靠自己努力得到才比较舒服不是吗。

不要再给自己设限。从这一秒开始,换一种活法。想到就去做,这才是青春该有的底色。80分青年不该是所有非211学子的标签,因为我始终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