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下考古发现清代帆船内含大量瓷器,对历史研究有什么意义?

如题所述

古代这些文物都是很精美的,而且上面可能会带有历史相关的记载。 

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国政府缺乏完善的水下文物保护法律,在国外发生了一起掠夺和营救在南海沉没的前船只的事件,导致大量文物流失,这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关注,中国开始组建一支中国水下考古队。谁曾想,水下考古队还没有完成招募,但在广东阳江海域,在与英国探险队合作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艘宋代沉船,上面有大量精美的瓷器和珍贵的文物,于1987年固定下来。

大约有200件瓷器离开了这艘船,它们是在宋朝和明朝之间。它们主要是粤东当地流行熔炉的产品,少数产自福建漳州和江西景德镇。据推测,它应产于明朝万历至嘉靖年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工作和生产水平,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对研究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和广东陶瓷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到了唐朝武则天的时候,潮州瓷器已经出口到罗马和埃及;在宋代,潮州的笔架山炉非常流行。在汉江的两岸,有十英里长的沿河和烟花。因此,潮州被称为瓷都,明代,潮州瓷器开创了另一个生产和出口的高峰时期。专家们认为,“南海二号”的大量不同年代的民间瓷器产品和当地烤炉将为研究古代潮汕地区的对外贸易提供宝贵的文物。

它不仅是在寻找一艘载有数万件珍奇珍宝的船,还包含着难以想象的信息和不同寻常的学术价值。由于“南海一号”不仅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而且其“藏品”数量和种类都极为丰富和珍贵,为这一历史研究提供了最可信的模型。对这些水下文物资源的探索和发掘,可以恢复和填补中国古代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一个历史空白,也可以带来“海上丝绸路研究”的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5
考古发现清代帆船内含大量瓷器,考古学家认为,对古船的研究将促进对清代制陶工艺和经济历史的研究。打捞工程运用了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和隧道盾构掘进工艺。
第2个回答  2022-11-25
中国水下考古发现的大量瓷器都是来自瓷器的主产地,景德镇的,所以说,这个对研究瓷器的制作工艺都是有很大意义的。
第3个回答  2022-11-25
考古学家认为,对古船的研究将促进对清代制陶工艺和经济历史的研究。
打捞工程运用了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和隧道盾构掘进工艺,由中国国家电视台全程直播。当地相关部门表示,沉船很快将被运至黄浦江畔的船坞作进一步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
第4个回答  2022-11-25
能够让国家队朝代的变迁有更多的了解,对其文化和商品有更多的认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