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货币发展史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

货币的基础是铜币,100个铜币相当一个一法郎银币,叫做“利佛尔”,价值为一磅白银。3法郎面额的大银币“艾居”和10法郎面额的金币皮司拖尔是常用的货币。其中,也有“双艾居”,“半皮司拖尔”,“双皮司拖尔”的货币存在。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名称虽然不同,但面额相当,可以流通。这是法国的货币,不同的国家货币也不同,但价格来看大致相同,但中世纪人大都用马匹,酒等物品做交换,只有贵族间大量用货币。4后半期至15世纪中叶是欧洲陷入低潮的时代,农业危机、战争和黑死病让经济一蹶不振,各国都不同程度的遭遇了银根过紧的困难,造币厂几十年都无活可干,纷纷关门歇业,形形色色每况愈下的劣币让货币史乏善可陈。然而,就像困难不期而至,转机也突然到来:15世纪60年代开始,首先是阿尔卑斯和厄尔士山脉一系列新银矿被发现,与此同时,新的采矿和冶金技术使原本已告枯竭的旧银矿重新生机焕发。更令人瞩目的是,一个原本在中世纪货币舞台上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国,突然从烟波浩渺无人涉足的大洋上凯旋而归,从非洲和更遥远的东方带回了足以改变欧洲经济版图的黄金和香料。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6
‍‍

首先是中世纪的采矿业复兴,在勘探与采矿冶金技术/工具的两个层面上。特别是在中欧地区——曾经被塔西佗认为是“被拒绝赐予金银”的德意志,包括波西米亚,在12世纪以后在萨克森的Freiburg,卡林西亚的Friesach等地发现了数个大型银矿,逐渐成为了欧洲最主要的金银产地,为接下来的数百年间提供了货币的原料。日耳曼人在15世纪时被认为是“精通采矿与冶金”的代名词,以至于银矿的管理者们甚至会专门向政府做一个报告 apply for German miners.随着政治混乱期的结束,政府统治集权能力的加强,煤矿开始被开采,煤与水力开始大规模运用到冶金之中(虽然还会使用大量木炭);在大概12-13世纪时,匠人们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榔头,矿锤,风箱这一类的工具了。统治者很少直接开采银矿,他们本人一般会抽取开矿收益的1/8或1/10作为税收。矿主手中剩余的大部分白银直接通过贸易流入了流通领域。很多硬币并不是由金块银块直接铸造,而是通过重铸外国货币或过去的旧货币得到的。统治者会参考铸币厂给出的可能重新进入流通领域的硬币价值名单,列出一个官方的兑换价值清单。领主们最开始试图铸造传统的硬币,但从中世纪的中期开始,随着经济繁荣与价格增长,统治者开始发行大面值的货币:最早的大额货币恰好诞生于1202年的威尼斯,当时他们刚刚从第四次十字军中获得了51000马克白银。新的名为grosso或者matapan的硬币值24个旧德涅耳,这表示旧的货币已经无法满足商业交易的需要了。在此之后其他地区逐渐跟进,包括法国的gros tournois,神罗的groschen以及低地地区山寨法国铸造的grooten,到了中世纪晚期,小额银币已经退化成为银含量极低的银铜锡金币。在这一时期,意大利向欧洲出售商品与服务,从欧洲接收流入教廷的资产,白银的流动平衡总体上是从欧洲的其他地区流入意大利的。至于15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大规模的银荒,最直接的原因是白银的产量无法满足需求:旧银矿产量逐渐耗竭,同时很久没有发现新的大型银矿。对乱世的恐惧也让人们开始储藏硬币与银制器皿。大量的白银无法进入流通使得白银黄金全部陷入了匮乏的境地,许多铸币厂因此而停产关闭几十年。

‍‍
第2个回答  2018-01-06
‍‍

971年,英国对其英镑货币体制进行了一次改革。改革前,英国基本的货币单位英镑(pound)、先令(shilling) 和便士(penny)的换算关系为:1英镑=20先令=240便士,改革后,先令单位被取消,英镑和便士的换算关系也变成了1:100。可能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次改革终结了一个通行了上千年的古老经济传统。正像今天承载着呼啸的列车的铁轨轨距或许来源于2000年前艾米利亚大道上的马车车辙,这个看似平常的货币兑换等式直接把旧世界同新世界联系起来,涵盖了多样的欧洲历史。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