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作品赏析

如题所述

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而这一形象真正的广为流传是在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之后才更加深入人心的。之后又有赫尔岑《谁的罪过》中“别尔托夫”,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博洛莫夫》中“奥博洛莫夫”等。
用作家们自己的话来说,“多余人”群像是“既非孔雀,又非乌鸦”的中间人物。他们既有缺点,又有优点;而且他们的缺点除了与他们自己思想、阶级上的局限性有关外,更多的还是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从叶甫盖尼·奥涅金到奥勃洛摩夫,整个俄国社会越来越腐败,这是其背景;而诸“多余人”形象越来越龌龊便是其表现了。所以,作家们通过这些人物主要是反映现实的黑暗,希望改变现实,扭转时局。 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诗人超前的生态伦理意识:返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诗人赋予达吉雅娜的纯真、自然的个性和品质,正是其对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表达。在诗人笔下,城市里充满着喧器与浮跟,灯红酒绿,人影幢幢,满是虚情假意和花言巧语,而在农村,有恬静的溪流、牧场,
有散发着野花幽香的丛林、山谷,有像达吉雅娜的奶娘一样淳朴、厚道的人民。这样的对比描写道出了达吉雅娜不愿意去那繁华的城市的原因,呆在古朴的乡村的缘由,也道出了诗人呼吁人们返归自然、诗意地栖居于大自然之中的心声。而这种境界又恰恰与生态伦理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 如果说乡村少女达吉雅娜是叛逆的、现代的,那么,作为婚姻的女性,作为将军夫人,达吉雅娜己完全归于了传统。为了不使母亲失望,她来到了莫斯科这个婚姻市场,将自己嫁给了老将军。作为将军夫人的达吉雅娜,光彩照人,雍容华贵,具有完全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旧情人奥涅金再次出现,当爱情与婚姻正面冲撞的时候,爱情让位于婚姻,自由让位于责任,将军夫人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断然拒绝了奥涅金的求爱,选择了忠于传统婚姻道德。
男主人公奥涅金最终拒绝了达吉雅娜的求爱,将“好心”地将女主人公教训了一通。花园里,他们的那场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两性之间的一场对话。一向心高气傲的奥涅金在爱情方面一直习惯于主动出击,而现在,一个女性却反客为主,把他当作追求对象,潜意识里他是难以接受的。在男性话语的统摄之下,女性只能被动地居于屈从的地位。因而,从两性文化的角度来看,达吉雅娜的求爱失败也是一种必然。奥涅金与达吉雅娜的对话表明,在爱情方面,主动权只能专属于男性,女性只能处于被动。一旦她逾越常规变成主动,那么结局只有一个——失败。所以,在普希金的爱情观念中,爱情自由是单向的,只属于男性。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事件贯穿社会反农奴制运动时期,普希金讲述了年青人的命运,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不满,比如说奥涅金,他是十二月党人先进贵族、知识分子代表,是十九世纪初叶俄国贵族青年的典型代表。他出身贵族,从小受贵族教育,学说法语、社会交际等。奥涅金区别于社会上的年青人是他出众的智慧,他能在谈话中轻易地涉及一切,在重大问题中他会装出老练的、学者的严肃,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见解。
达吉亚娜和奥涅金在天性上,在对待社会的批判态度上是一致的,他们都鄙视贵族上流社会,但在心灵气质上他们又不同。奥涅金无力摆脱贵族阶级思想和习俗的恶劣影响,精神空虚,而达吉亚娜与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与俄罗斯大自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内心充实。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概括了19世纪贵族进步青年的特点,提出贵族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在达吉亚娜身上突出了她和人民的亲近、她气质的高洁,诗人以达吉亚娜的豁达胸怀、善良、同情劳动人民来批评奥涅金的利己主义和精神空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6

2016诺兰德奖作品赏析 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