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国语课本的教材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2

2013年1月,在南京一场致敬民国十位教育家的艺术展上,南京一位语文老师马翼翔带领他的10多名学生“重现老课堂”的讲学表演,格外引人注目。马翼翔开办了目前所知的南京唯一一家公益民国课堂,使用的正是当时热卖以致脱销的《开明国语课本》。两年来,课堂日益受家长追捧,从最初的8个学生到现在的180人。
从2002年,马翼翔开始从事语文教学,初识民国老课本是2010年春天的事。那时,他第一次在凤凰周刊上看到几篇民国语文课,“那是一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其中一篇是蔡元培、张元济两位先生所编《陪客》,配插画,“儿邀客入,请客上坐,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马老师觉得“陪客从娃娃抓起,比电脑从娃娃抓起更具人性,这些基本的东西是孩子需要的,应该教给孩子”,但在小学课本里并没有。此外,没有类似于“老师带病上课”的道德说教,“这是老课本最珍贵的地方”。
课堂外立着一个“常识、经典、快乐、童趣”的宣传牌,这也是他的教学目标。在他的课堂上,每当提问,孩子们总是急切地举手,孩子们的回答或表演也总是得到欢呼雀跃的回应。上《春天来了》课文时,孩子们对春天的感受五花八门。“风吹在身上暖暖的”,“大公鸡叫的早了”,“你看他不在‘春眠不觉晓’吗”,一个女孩子指向正在打盹的男同学,引来一片欢笑。上《客人和主人》一课,他让孩子们表演如何待客。他从来不给孩子布置作业,顶多是课文中讲到小河小草,让孩子回家观察自家周围有什么。最让他得意的是,一个男孩关于秋叶的创意回答,“像披着黄色披风的蝙蝠侠飞下。”
马老师说,一定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提到春天就是“万物复苏”,提到冬天就是“大雁往南飞”,提到秋叶就是“像黄蝴蝶”。“一二级孩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感受,他们亲身最真实的感受。告诉他们那么多道理,孩子自己的思想就长不出来了。”马老师的原则是,“说自己的话,留意身边的事”。到2012年9月,第二学期开始,从一个公益班逐渐增加到5个班180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