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白塔建筑设计要点

如题所述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塔身全部为砖木石混合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五部分组成。塔身为覆钵式,因此从塔的表面只能看到砖和石料而见不到木构架。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石砌须弥座。塔座边长18.2米,基座部分安有角柱石、压面石和挑檐石。座上为三层圆台,中部塔肚为圆形,最大直径14米。上部由十三重相轮组成的细长“十三天”塔刹。
顶部为两层铜铸镏金华盖,下层为地盘,上层为天盘。地盘重约2000多公斤,下面铸有4个预埋的铁环,悬挂着4根粗大的牵杆,牢固地将整个华盖与塔身连在一起。地盘下面挂有16个铜制风铃,每个铜铃重约8公斤,铜铃成六角形,外面铸有六字箴言,风铃内挂着十字悬垂,下面坠有十字交叉的风叶。
放有一个9两重的纯金舍利盒,盒内有朱砂,奉释迦牟尼佛牙1颗,舍利子18粒。天盘直径约3米,重约1500公斤,铸有浮雕的轮、螺、伞、盖、花、瓶、鱼、结,这8种图案均有吉祥如意寓意。天盘中间成半球形圆顶,圆顶的上端有矩形底座,在矩形底座之上托有鎏金火焰宝珠塔刹,包括铸铜镏金半月和太阳,月下日上。日上为倒卷莲花须弥座,托有巨大的桃心,心的四周为熊熊燃烧的火焰,象征佛法如日月一般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塔身正南面是“时轮金刚门”,也叫壶门式眼光门,中间为木质红底金字的“时轮咒”,即所谓“十相自在图”,系“杭、恰、嘛、拉、哇、日、呀”(音译)组成的七字藏文图案,有“吉祥如意”之意。周围用钳子土烧制的西番莲花饰。这组字图为清代藏传佛教著名领袖章嘉国师亲手所写。
整个塔身有306个方形青砖透雕通风孔,这是为塔木构架通风之用,以防塔内木料潮湿糟朽。塔四周有汉白玉石栏环绕。通风孔的纹饰雕刻繁复华丽,包括蝴蝶、芭蕉扇叶、喇叭花、菊花、荷花、宝相花、西番莲花等画像。
塔内部有立木一根,为白塔主心木,柏木制,高约30米,从塔基处直通刹顶。
塔前有一座小殿,名“善因殿”。为仿木琉璃建筑,双重檐,面宽4.4米,上为圆亭式铜质筒瓦镏金宝顶;
下层方形,覆盖绿琉璃筒瓦,黄剪边,前山墙有5株三交云蜿格扇铜门四扇,铜质抱框,内有四扇琉璃门。
殿中原供铜质镏金“大威德金刚”佛像(传说为文殊菩萨化身,有三十六只手,三十六只眼睛),俗名“镇海佛”,传说白塔下有一口海眼,用此佛身才能镇住,以绝水患。佛像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殿内墙面用455块塑有佛像的琉璃砖镶砌而成。
价值:
警戒
白塔塔顶标高112.4米,建成时是北京城内的最高点。白塔下的善因殿后面设置了五杆刹竿,也就是寺庙中五杆悬挂经旗的旗杆,俗称五虎号杆,下面设置5个炮台,称为白塔炮台或五虎炮台。五虎号杆分别悬挂青、黄、红、白、黑五色龙旗或灯笼,蓝、白、红、黑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
北京城内九门也分别设置5所炮台、5杆旗杆,旗杆上白天悬挂着龙旗,夜里悬挂着灯笼。遇到紧急情况,以放炮为号,白天以旗号,夜间为灯笼指示方位。一处放炮,别处也纷纷放炮响应。官兵可据实以动,保卫京城安全。乾隆皇帝在《塔山四面记》中就有“畏民岩“、”防急变“之词。

宗教
藏传佛教认为,北京皇城是一座大威德金刚的坛城,而坛城的中央则是位于皇宫附近西苑最高处的琼华岛。此处建塔可寿国佑民。清代曾多次在这里举行过声势浩大的佛教活动。
相传“清时每岁十二月十五日,自山下燃灯至塔顶,诸喇嘛执经梵 呗,吹大法螺,击圆鼓,以为祈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