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很多人因为气血不足而困扰。那么,如何补气血最快、最有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以下几点非常关键。
首先,中医认为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其细微的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气的生成主要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后天饮食物的水谷精气以及自然界的清气,其生成与肾、脾胃和肺三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由于肾藏精,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是人体的根本,故肾被称为“生气之根”;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我们人所食用的食物要通过脾胃的运化、受纳以及腐熟的作用下才能化生成细小的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化生成水谷之精气散布全身,从而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因此脾肾被称为“生气之源”;而肺具有主气、司呼吸的作用,一方面肺通过吸清呼浊将自然界的清气不断的吸入体内,同时呼出浊气,这样就保证了体内之气的生成与排出,另一方面肺将吸入的清气与脾气上输的水谷之气相结合生产宗气,宗气走息道、贯心脉以行气血,并下储丹田以资元气,所以肺又被称为“生气之主”。
其次,血就是我们人体内的血液,是行于脉中,循环流注于全身,并且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中医认为水谷精微和肾精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它的生成与脾胃、肾、心肺等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者,我们人体的脾胃收纳、运化饮食水谷,吸收水谷之精微物质,而这水谷之精微物质包含了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进入脉中变化而成为血液,所以由水谷精微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肾精充足则血液化生就有源,而肝具有藏血的功能,精血又同源,因此肝与血液的化生也具有密切的关系。再者,心脏的一大生理功能就是主血脉,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由脾气上输于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变化为红色的血液。此外中医认为血的生成还与肺密切相关,这主要体现在产生于中焦脾胃的水谷精气,上注于肺脉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进而化生为血液。
气与血是人体的生命物质,对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们都同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和肾中的精气,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同时,两者相对而言气属于阳,具有对血进行化生、推动、统摄血液的作用;而血属阴,血为气的物质基础,血能化气,并作为气运行的载体,在中医学上我们把气与血的这种关系称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三个方面。气能生血主要是因为气参与并促进血液的生成,具体来说就是在脾胃、肝肾、心肺等的气化作用下促进饮食水谷转化为营气、津液而化为血,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能行血,就是气具有对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具有推动的作用,或者说是血液的运行必须要依赖气的推动才能运行不息,流布周身。气能摄血就是气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而不逸出脉外,这个功能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血为气之母,具体主要体现在血能养气、血能载气两个方面。血能养气是指血对气具有濡养的作用,气的生成离不开血液的化生与濡养。血能载气就是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液而不致散失,依靠血的运载而布于周身,比如大出血的患者在血液流失时出现了气短等气虚症,这是由于血液流失,气无所依附气随血脱。
在上面我们了解了中医上气血的生成、气与血之间的关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胃损伤是导致气血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导致脾胃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饮食不节制如暴饮暴食、喜食生冷食物等都会造成脾胃的损伤,导致气血不足。还有就是思虑过度,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等往往思虑过度,思伤脾,思虑过度还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时间长了,脾气虚弱,运化失司,从而导致气血化生就会不足了。
再者就是肾中精气的不足,由于肾是先天之本,气与血的生成都肾中的精气有关,如果过度放纵、劳累过度、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等都会造成肾中的精气损耗,导致气血生化不足。
此外还有,由于肝肾同源,肝主疏泄、藏血,如果肝的功能失司如情绪不佳、生气、精神紧张等导致肝疏泄功能失调,肝不能藏血,使肝血不足,而肝肾同源,肝血不足导致肾精不足,从而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又因为肝属木,脾胃属土,如果肝属性失调,也会造成肝木侮脾土,影响脾胃的功能,从而也会造成脾胃生化乏源。
一是重视调理脾胃是最快、最有效补气血的关键,同时也要兼顾气与血之间的关系。首先由于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通过脾胃的运化化生而生成,所以补气血必须要重视脾胃的调理。如李东垣其在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的气血亏虚时运用归脾汤,方中使用大量益气健脾药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以复中焦运化之功,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又配伍当归、龙眼肉补血,方中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
在中医临床上对于补气血,气血双补的代表方还有就是八珍汤了,次方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其主要功能是补气补血,在本方中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益脾胃之气,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以补血,全方益气与养血并重,再加入姜、枣为引,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气血,即兼顾了气与血之间的关系,又兼顾了脾胃,为补气血之典型代表,在临床中用来治疗气血不足具有十分满意的疗效。
二是要补气血还要顾护肾中之精气。 在临床中对于一些慢性虚损性疾病,往往气血亏虚的比较严重,耗损了肾中的精气,在治疗中除了调理脾胃,还有兼顾气与血之间的关系外,还应要兼顾肾中的精气,比如加一些补肾填精的药物如菟丝子、桑椹、女贞子等药物其目的是为了补充精气使气血生化有源。同时,在补气血的过程中还要自我做好调整,避免过度放纵、过度劳累,避免长期熬夜等有损伤肾中精气的行为。
三是要补气血还要注意调畅情志。我们在上面说过肝的功能失调会导致肝不藏血,会影响脾胃的功能,也会造成肾中精气的不足,因此我们在补气血的过程中应要畅情志,避免情绪紧张,避免生气、发怒等不利于肝疏泄的行为。
除此,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一些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等食物如枸杞、黑芝麻、枸杞、大枣、龙眼肉、核桃、乌鸡等食物,积极的进行适度运动如慢跑、游泳、练太极拳等有助于帮助脾胃把水果精微化生为气血,也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
气血是人体内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对人体至关重要,气血的生成与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它们都同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和肾中的精气,因此当气血不足补气血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调理脾胃,也要兼顾气与血之间的关系以及要兼顾肾中的精气,注意调畅情志,除此还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方法进行综合补气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