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觉得李广难封侯?

如题所述

在我国历史上,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李广知名度非常大。而他自己本人也颇具胆识,且武艺高超。他多次参加了针对匈奴的大型战役,并也有所斩获。但奇怪的是,直到李广去世,他都没能够做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被汉武帝封侯。

这在注重军功的汉武帝时期,是非常少见的。但李广的这个结局,并不是因为汉武帝对李广有意见,也不是李广和汉武帝之间关系恶劣,而是因为李广在战绩上实在拿不出手。在名将如云的汉武帝时期,像李广这样虽然名气非常大,但是战绩不出众的将领,是肯定无法被封侯的。

李广早年的从军生涯较为辉煌!

李广本人的战术意识和武艺,根据根据历史记载来看,都应该算是汉军当中的顶尖存在。而在司马迁史记当中记载的李广射虎的小故事,如果并非杜撰的话,也可以看出李广在紧急条件下应变能力极强。所以早在汉文帝时期,他就以良家子弟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并有颇多斩获。

在汉景帝时期,他随军抗击吴楚叛军,得到了夺旗之功。但是李广当年不知道犯什么神经,接受了当时梁王授予的大印,直接导致他这次平叛行动中没有任何封赏。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李广的政治敏感度非常低。后来李广被调到边疆地区任职,历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只要有时间,他就会与当地的匈奴军队掰手腕。

汉文帝对李广的评价,让汉武帝对李广有更多希望

早在汉文帝时期,李广就在军中任职,汉文帝在知道李广的战绩以后,曾经说过:“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帝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这句话对于李广本人而言,是一个极好的宣传,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一种拖累。

汉武帝在积极准备对匈奴的大规模作战,对于自己祖父,汉文帝有如此高评价的李广,汉武帝其实对他有非常高期待的。毕竟李广从军多年,而且历任边疆多个地区的太守,对于匈奴的情况也相对比较熟悉。那就用他,而且要重用。


几次出击行动,李广都遇到了各种问题


可能是早期从军生涯过于顺利,到了汉武帝时期,李广在战场上各种意外频出。公元前129年,李广率军从雁门关出击匈奴。但是他很不幸地遭遇了匈奴具有兵力优势的部队,部队被打散,他自己本人也被匈奴俘虏。虽然李广靠着自己的机智,抢了一匹马逃了回来,但他最后也因为部队遭遇的损失太大,而被贬为庶人。

后来,他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郡再次出击匈奴,居然劳而无功地返回。三年后,李广再次率军出击,结果再次遭到了匈奴拥有优势兵力的部队,部队被包围好在有援军帮助,才逃过一劫,但部队也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战役。当时的大将军卫青要求李广帅军迂回作战,但李广军中缺乏向导,导致迷路,无法按期到达战场。由于延误军期,导致在正面战场击败匈奴军队的卫青,无法利用李广的部队将逃散的匈奴人拦住。所以卫青派人到李广军中要求军中校尉前去质询,但李广认为,军队迷路与军中儿郎们无关,而是他这个主将的责任。

而他也经过思考,自己从少年时期与匈奴作战几十年,到了年老之时,不仅没能因功封侯,却仍然还要受到刀笔吏的侮辱,于是愤而拔刀自杀。军中将士以及诸多边地百姓,为其痛哭。然,李广还是没能封侯。

结语:李广确实有点生不逢时,也有一些不够幸运。他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没有经历汉高祖时期的诸多战役,也赶不上汉武帝时期,对于匈奴作战的史诗级大捷。虽然他政治敏感度不够,但他对于边地百姓的守护,以及对军中将士的宽厚,是他人格魅力的最好体现。

他哪怕被俘虏,也没有想着投降匈奴,反而想利用一切办法想要返回汉朝。论作战能力,他是超群的,论爱国之心,他也是日月昭昭。虽然他没有封侯,但无愧于大汉军人之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6
主要是因为李广他的野心特别的大,而且当时在民间已经有了特别大的声望,所以汉武帝是不会给李广封侯的。
第2个回答  2021-09-06
李广虽然平定叛乱有功,但是他完全没有政治头脑,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他当时不但得罪了汉景帝,之后把汉武帝也得罪了,所以封侯很难
第3个回答  2021-09-06
因为他认为李广只有苦劳没有功劳,像卫青、霍去病那样主动出击匈奴且取得大胜才算是功劳,而李广只是防御作战。
第4个回答  2021-09-06
那是因为他有着一定的野心,而且如果他封侯了,很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