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职业乞丐?

如题所述

看到一则新闻,说民警在街上看到一男一女跪地乞讨,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便将他们带回了派出所。跟这两人的当地公安机关和居委会核实情况后得知,这两人是夫妻关系,40岁,当地家里有比较大的楼房,还有一辆轿车,生活条件和身体素质都不错,但就是一直不工作。网友调侃:他们哪是不工作,乞讨就是他们的工作。乞讨从一开始为无劳动能力的群体生存之道,演变到如今成为一种“职业”,让人感慨唏嘘。为什么在当下就业途径丰富的情况下,乞讨仍然能成为部分人选择的就业方向呢?01 乞讨收入不低,甚至还可能“暴富”乞讨者将自己伪装得可怜无助,利用路人的善良,来获得“收入”。印象中小时候遇见的乞讨者,大多是老弱病残,要么是年纪很大的老年人,要么是残疾人。但如今大街上,写着信息说自己没有路费学费,家人生病等乞讨者大有人在,正常着装,甚至有打扮成学生模样的。当下社会,找不到正职工作,兼职总有吧,最常见的送外卖送快递,身体健康,手脚勤快点点的人总能挣到钱,为何没有尊严地下跪乞讨呢?答案就是乞讨工作比兼职打工来得轻松,而且收入不低。虽然现在人们的防范意识提高了,但还是有很多善良的人们 ,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这些悲惨辛酸的群体。大学时认识一位家境良好,品性善良的男生,每次遇到乞讨者,他都会拿出10块钱给对方。我很不解,好心提醒他,也许这是个伪装的欺骗者。他告诉我,他何尝不知道也许帮助的是职业乞讨人呢?但是他怕因为自己的过分小心警惕,而错过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所以,他宁愿救错,也不愿错过。而职业乞讨者利用了人们的善良爱心,大打“感情牌”,越来越多的人识破这种骗局之后,便会逐渐收起自己的善良,变得警惕,甚至冷漠。社会上,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这样造成的后果一是人心变寒变冷,二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了。这样的社会,没有温情善意,也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02 乞讨是没有门槛,不会失业的“职业”乞讨没有门槛限制,任何身份,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参与,真可谓是“零风险创业”了。当下社会,我们有着“35岁职业分水岭”一说。不少用人单位将招聘门槛设置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而35岁后的职场人,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小,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人,劳动力性价比却远不如刚踏进社会工作的年轻人,被企业裁员下岗的就越来越多了。新闻中这对80后夫妻,经调查核实,他们现龄40岁。不愿工作说明他们没有一技之长,面对着年龄职场的困境,于是他们选择了门槛最低,风险最小的“工作”,便是乞讨了。异地乞讨,如果不是被民警戳破家境真相,这对夫妻大概率可以一直进行跪地乞讨,佯装父母病危,小孩残障等等的各种“情有可原”。随便找块人流量大的地方,信息一放,跪地低头,二维码一摆,就完事了。这种没有门槛,也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让部分心怀不轨的人,萌生了牟利的心思。03 乞讨不犯法,法律约束不了惰性知乎上有位网友这样回答了职位乞丐出现的原因:“如果此时给你一个躺着赚钱还不违法的工作,你干不?”“人心都是有惰性的,而且不管你认不认,就在这里,无可避免。他们无非就是惰性的最佳代表。”正如这对80后的乞讨夫妻,被民警调查戳破真相后,也只是被批评教育一番,仅此而已。他们的思想不被触动改变,法律又没有明文规定禁止乞讨,这种行为就可以一直延续下去,职业乞讨队伍也因此不断壮大。法律管不了惰性。惰性是一个人好吃懒做,思想有问题,属于个人问题。杀人犯火,伤天害理,造成社会恶劣影响,才会被法律制裁。惰性是人性的一种,也许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方面不同。而选择职位乞讨,是既没能力用脑力赚钱,也不愿意劳动力交换价值,把惰性发挥到了极致。04 写在最后在我们个人能力范围内,减少职业乞丐现象,可行办法是不要盲目献爱心,学会简单辨别。老弱病残是否真的有困难需求,是否被拐骗威胁而乞讨我们无法快速识别。但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只要思想端正,手脚勤快,怎么也沦落到不至于出卖尊严乞讨为生。所以,不要让我们的爱心成为助长惰性的无形之手。但这并不能实质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毕淑敏有篇文章《坦然走过乞丐》,讲述了与朋友路过乞丐,却未施舍的讨论。朋友说:“我是从不在马路边施舍的。那样不是仁慈,而是愚蠢。”毕淑敏问朋友该如何正确施舍,朋友认为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既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真正的救助,需要国家的社会救助体系得以完善,但目前红十字会等机构的公信力还不足以让民众信服,可我依旧期待和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做得越来越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