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春联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早从周代开始,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后来桃符又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到唐朝以后,又在红纸上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在宋代时,春联还是称为桃符,桃符真正称为春联,是在明代。经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倡导,贴春联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民俗。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张仲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又分为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几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就是春联的横批;春条是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条文字,如在庭院里贴的“抬头见喜”之类的文字;斗斤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单扇门或影壁上,春节时大家喜欢倒贴的“福”字,就属于这种斗斤。
民俗专家说,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春联也渐渐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春联的风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9

这是我QQ空间的一篇短文,正好可以给你一个较为详细的答复,希望您喜欢!

过年贴对联、放鞭炮是为了图吉利、避灾祸。


传说,许久许久以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侵袭,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畜。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这就是【爆竹】的起源。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怕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做成的桃符,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红桃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春联】代替了【桃符】。延续至今,形成了民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